2011高中生物 稳态与环境专题详析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979642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中生物 稳态与环境专题详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1高中生物 稳态与环境专题详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1高中生物 稳态与环境专题详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1高中生物 稳态与环境专题详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1高中生物 稳态与环境专题详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中生物 稳态与环境专题详析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中生物 稳态与环境专题详析 新人教版必修3(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2011年生物高考考情分析从2011年的考试来看,生物稳中求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着重加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考察,本模块内容在2011年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与往年相比,比重略有上升。考查方式多样,有坐标图、过程图、实验设计、概念辨析等;对学生能力考查有: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构建知识网络能力、运用分析与归纳等方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运用图表精确表达有关生态学现象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考点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与稳态、神经和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种群及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环境保护等方面。2011年本模块高考考查情况一

2、览表:考察的知识点地区、题号、分值合计内环境与稳态调节(水盐、血糖、体温调节)安徽5(5分),江苏9(2分),海南10(2分),海南11(2分),四川4(6分),福建4(6分),广东27(16分),四川30(24分),天津8(18分),江苏31(6分),87分植物激素调节全国31(8分),重庆4(6分),浙江6(6分),新课标30(9分),北京29(20分),江苏23(3分),海南6(2分)55分神经、体液调节全国32(10分),全国32(9分),重庆1(6分),重庆5(6分),浙江5(6分),新课标5(6分),北京3(6分),北京31(14分),山东25(15分),安徽30(12分),江苏1

3、3(2分)江苏22(3分),海南9(2分)94分免疫调节重庆31(26分),浙江1(6),福建1(6分),新课标29(9分),广东6(4分),浙江5(6分),海南8(2分),59分种群、群落全国3(6分),全国4(6分),浙江3(6分),福建26(13分),海南17(2分),海南18(2分),海南19(2分)37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全国5(6分),海南20(2分),全国3(6分),全国4(6分),重庆31(10分),新课标31(8分),山东8(4分),安徽6(5分),天津5(5分),天津24(10分),山东6(4分),广东2(4分),江苏11(2分),广东26(16分)

4、,海南23(10分,)江苏15(2分),江苏14(2分),104分生态环境的保护北京5(6分),江苏14(2分)8分据上分析2011年考试特点:1体现新课程理念:首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突出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不光要对基础知识要很扎实,要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很好的把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做得很好,今年高考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适当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加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察。2考察全面、重点突出:全国范围看,知识点考察全面,但从某一省份看知识点倾向于考察重点知识。3试题新颖:很多试题都是创设了一个新情景,旨在考察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考察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关注社会生活:试题

5、的情景往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考察与社会相关的热点问题。2011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细究:1 内环境与稳态调节这部分知识2011年考察的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的机制,水盐、体温、血糖的调节几个方面,其中血糖的调节考察分值较高。总体看,这部分知识2011年高考都是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如天津第8题,主要考察水盐和血糖的调节。纵观2011年这部分试题情况,考察的知识点都相对基础,能力要求比较高。建议学生牢固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稳态、内环境、内环境理化特性及维持、PH值稳态、渗透压稳态、水盐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2植物激素调节2011年植物激素这部分知识的考察以生长素为主,主要

6、集中考察生长素的产生、外界环境和生长素产生之间的关系、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考察方式比较新颖,一般以探究实验为主,旨在考察学生的探究应用能力。其他激素涉及较少,只有海南第6题涉及到低温和赤霉素脱落酸以及种子萌发之间的关系。建议学生在这部分知识应牢固掌握以下知识:生长素的产生部位、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与光照、重力(向心力)的关系、生长素的双重性、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其他植物激素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3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是历年考试的重点知识,且难度相对较高,学生不易得分。2011年各省市对这部分知识均有所涉及。其中重点考察激素调节(体液调节)、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调节)两大方面,并适度与

7、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相综合,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建议学生在这部分知识应做到: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机制。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过程、机制。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传导或者传递时的特点及其原因。人和高等动物激素的名称、作用、产生的部位。反馈调节及其机制。激素调节的特点及原因。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血糖、温度、水盐平衡调节。4免疫调节2011年高考对免疫调节部分知识考察以基本概念、基本过程为主,其中重庆第31题还与选修一微生物的培养等相结合。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察。建议这部分知识要熟练掌握以下内容:免疫细胞有哪些?哪些有特异性功能?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及其

8、组成体液免疫过程细胞免疫过程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原理。理解一些概念: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免疫细胞、自身免疫病。5种群和群落这部分知识从全国范围来看,涉及到的省份不太多,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种群的特征上面,以填空题出现。而其它知识点多数和其他模块的知识综合考查。从考查的方式看,首先是特别注重学生的识图能力、迁移能力、理解能力。如浙江第3题,在分析图像的基础之上,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排除干扰,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是试题的情景、考核的内容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和谐社会的构建相联系。如福建的26题(蚜虫繁殖、防治)、30题(大海浒苔等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控制)。建议这部分知识点应做到以下几方面:种

9、群的概念和五个特征要理解透,并懂得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分析出五个特征中任何一个的变化对种群的影响。对种群熟数量坐标曲线、年龄组成图像知其构成,会分析其变化原因。从特征上理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群落的概念、特征、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简单的知识要熟练,对于群落的演替规律、特点要吃透。6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这部分知识是历年高考必考的部分,也是模块3的重点知识。从2011年考查情况看,题型多样。图像、表格、材料、坐标曲线、复杂的关系图等等都得以出现,要求学生的能力也挺高,如全国卷第5题,主要考查生态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综合2011年各地高考情况

10、,对这部分考点,高考主要分了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概念如食物链、食物网及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以碳循环的形式,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试题分值较高,综合较强。对于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今年涉及较少。对此部分知识复习建议:对一些基本概念及其关系要理清、理顺。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部分知识要理顺过程,以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为例子,懂得传递特点和规律,熟悉相应的计算。将凌乱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主线,整合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联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探究和创新能力。7生态环境的保护这部分知识考查较少,建议以课本上的基本内容为主。2011年考高

11、考模块三知识预测:本着以常考点为核心,以热点为重心,兼顾各年随机考查的知识点、未考查的知识点的原则,2011年应注意如下知识点:1调节类:包括激素调节类(血糖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以血糖调节为例,需要掌握:(1)血糖的来路和去路(2)血糖浓度(正常与异常值)(3)血糖调节异常症状及防治(4)血糖调节的相关激素及其作用(协同、拮抗)(5)激素作用的特征(6)血糖调节和其它调节的联系神经调节需要掌握:(1)基本概念:反射、反射弧、兴奋、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内部离子变化规律和传导特点以及特点产生的原因。(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过程、

12、特点。包括递质的类型、信号的类型变化。(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大脑的高级功能。2生态类:包括种群、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热点仍是前三个。种群应注意:(1)种群的五个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可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会运用各个特征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2)熟悉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模型,会分析曲线变化的原因、走势、结果。并能在实际例子中熟练应用。(3)能与群落、生态系统等其他知识点整合成知识串,形成知识网络。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类知识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兼顾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应注意:生态系统的各个

13、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链食物网的构成和功能,会分析某种生物的变化引起的结果。能量流动的传递、转化、散失、特点,在实际例子中会计算传递效率。以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为蓝本,会分析物质的流动途径、方向、特点,对涉及的一些其他知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等达到理解过程,能整合成完整的知识框架。2011年生物高考备考建议:2011年备考的时候,学生首先还是要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把基础知识打得扎实,才能提高能力。而在基础知识落实的方法上,因为生物学科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知识面非常广,知识点又碎又杂,只能通过理解记忆的方式才能把这些基础知识落实得很扎实。可以利用构建概念图,画框架图的方式,把所有的

14、知识点归类,归类的越详细,框架画的越复杂,把书读的越来越薄,知识点之间就有了逻辑关系,知识迁移能力也会非常强。二模块三热点、重点、盲点知识精析1内环境与稳态热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及其稳态 盲点:内环境成分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是指多细胞生物细胞生存的环境条件、理化指标。这些理化指标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超出这个平衡,机体细胞代谢就会发生异常。常见的理化指标有体温、酸碱度、渗透压。渗透压:溶液中的溶质颗粒越多,产生的相对渗透压越大。人体中的渗透压常考的有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一般输液的浓度需要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一致才不会产生异常反应,大小近似0

15、.9%的生理盐水或者5%的葡萄糖溶液。细胞外渗透压:主要Na+和Cl-决定,三种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如果发生异常就会出现水肿。水肿过敏导致的水肿:过敏物质最终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流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增大,吸水形成水肿。营养缺乏导致的水肿:一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摄入过少,导致血浆内一些营养物质如血浆蛋白减少,最终导致血浆渗透压相对减小,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增加,水分外流形成水肿。击伤导致的局部组织水肿:外力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血浆内物质如血浆蛋白外流到组织液,局部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增大,吸水导致局部组织水肿。血吸虫疾病导致的水肿:毛细淋巴管被寄生虫堵塞,导致淋巴管回收组织液受阻,组织液相对增多,形成水肿。酸碱度:身体不同部位的酸碱度不同,如口腔接近中性,胃部PH值在1.4-2.2酸性,胰液略呈碱性,血浆PH值在7.35-7.45之间等。常见的维持血浆PH值的缓冲物质为: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等。内环境成分:是指细胞外液特有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常见的内环境成分有: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分、无机盐;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其他物质如:激素、抗体、递质、组织胺等。非内环境成分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