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978504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能力目标: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情感目标: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难点: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设计:图片引入:伊拉克战争带来的难民潮,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等区分概念:1、 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人口移动泛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如旅游、出差、购

2、物等。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指的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人口迁移”这个概念中包括了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移动距离的长短并不能作为人口迁移的标准!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人口迁移的规模大小(或人口流动的流量大小)(2)人口迁移的方向(或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分布)(3)人口迁移方式(例如自发的,政府组织的,外力强迫等)(4)人口迁移特点形成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5)人口迁移的意义(或作用),包括

3、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作用。2、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这是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1)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跳转到第(二)部分的世界人口迁移在二战前后的不同变化。2)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跳转到第(三、四)部分的美国的人口迁移和中国的人口迁移。(二)国际人口迁移读图:国际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向(该图可主要分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问题:分析世界人口迁移的规律,可能影响的因素,带来的影响。(由学生讨论分析)归纳:二战前二战后迁移特点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国,未开发国集团性、大批量

4、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多。迁移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平衡迁移路线欧洲-美洲非洲-美洲(殖民者掠夺)中、日、印等,东南亚、美洲(帝国主义招工)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外籍工人-四业南欧-西欧影响促进新大陆的开发,种族、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缓和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但也造成了人才外流;美洲人口剧增,非洲人口大量减少,大力匕印第安人被杀害。对移入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三)国内人口迁移1、美国的人口迁移读书上P10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分析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自1850年以来人口迁移的规律、原

5、因,带来的影响。时期迁移的原因迁移流向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由乡村流入城巾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四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工业的阳光地带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划、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人口1可老工业区和城巾回流2、中国的人口迁移读书上P11案例3“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和P9图“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分析中国各个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6、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阶段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点人口频繁地迁移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迁移方向秦汉开始: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安史之乱”:人口分布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靖康之难”:人口继续南迁。净迁出地区有辽、鲁、沪、川等省市,四藏为迁入和迁出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从农村到城巾;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巾和工矿区。原因戍边、流放、逃难、避税和经商,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等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各地之间巨大收入差

7、异;农业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主要原因:(1)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剩余状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大批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的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进入小城市寻找就业机会;(2)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3)城乡及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人口迁移与以前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不同,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而迁移的人数也逐步增加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务工和经商)。(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总上所述可以看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因素;3、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因素。(五)人口迁移的意义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六)探究性问题:关于广东省的外来人口问题,请你搜集相关资料,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