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小课题认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97832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小课题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反思小课题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反思小课题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反思小课题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思小课题认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切实抓好小课题研究工作-李桂花在小课题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小课题研究是指研究者在迫切需要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切口比较小、研究周期比较短,容易操作并且有兴趣、有能力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它具有指向“自我性”、过程“随动性”、时限“即时性”、形式“灵活性”等特点,根本目的在于促使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有效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一、需提高认识许多教师把“小课题”与“规划课题”、“重点课题”混为一谈,认为这是学校里少数优秀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线教师没有精力、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做研究。很多教师把“小课题研究”与

2、“学科教学”隔离开来,没有为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而研究,同时认为这是两回事情,研究课题会分散教学精力,花了力气不一定能有研究成果,最后还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滑,会得不偿失。一线教师做的小课题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研究,不一定非得要有创新性、前瞻性,只要通过研究让自己原来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加有效、高效,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教师对于小课题研究应该有“工作问题化,问题课题化”的意识,应该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小课题逐一进行研究并有效解决。小课题要“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小课题要“近”,就是要贴近自己的教学现实,不好高骛远;研究要“实”,就是要

3、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研究要“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出真感受,最后能真正出一些成果。二、需平衡价值小课题研究主要是教师开展自已的研究、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作为一线教师对此应该有正确的认识,自觉投身于比较枯燥的课题研究活动中。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多整理案例、总结经验、深入思考,并及时撰写成论文、案例和随笔,积极投稿或参加各种评比。用论文与案例的形式记录研究过程,坚持做小课题研究,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还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三、需抓实过程很多教师虽然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但是没有按照计划

4、开展活动,研究计划、研究活动和教学实践三者严重脱节。很多教师能按照研究计划开展活动,但没有及时收集资料,没有及时梳理存在问题并有效改进,也没有及时总结推广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小课题研究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1)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就是要及时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思考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有效解决。如果能得到有效解决就确定为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如果不能则暂时放一放,当然也可以找其他人一起合作研究或等有能力解决时再研究。(2)学习借鉴、初定方法。就是要学习专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同行对于产生类似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策略,从中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

5、自己对于问题的方法。(3)尝试实践、及时调整。就是要根据自己初步的成因分析和策略思考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并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找出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和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4)总结提升、形成成果。就是要把开展的活动、形成的结论、获得的感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梳理与总结,并用论文、案例或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成果记录与表述,便于自己在以后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及时反思研究过程,认真分析存在问题,主动学习别人经验,理性思考解决策略,积极实践预设策略,合理调整教学策略,科学总结解决策略,每一环节都必须抓实抓好。也只有抓实抓好过程,才能使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与深刻、分

6、析更加深入与理性、阐述更加自信与自如、视野更加开阔与高远。四、需持续研究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不是小课题研究的终点,还需要在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在学校里逐步进行推广应用。重点是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并改善学习方式,具体要改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改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尝试学习、体验学习、做数学等学习方式。经过持续性研究,不但对“如何读懂学生”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认识,而且对于“如何根据学情进行有效教学”也有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五、需科学总结很多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及时总结成败得失,往往只是比较机械地开展一些研究活动,很

7、少总结阶段性成果,不重视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炼,往往只是罗列一些开展的活动或感性的经验,科学性和理论性不够。更不重视研究成果的多样化表达,往往只是完成研究报告并去评奖,很少能根据研究结果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也很少写些相关的研究论文与案例并通过投稿或参评的方式与同行交流。小课题研究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总结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或别人解决相同问题提供借鉴。总结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研究过程的再次梳理与提升,不总结可能很快就会忘记,总结出来可以作为经验让别人共享,还便于以后自己对此问题作进一步思考和提升。教师在总结过程中要做到三点:第一要及时梳理,梳理“自己是怎么做的”,习惯地问自己“为什么

8、要这样做、怎样做会更有效”,以便发现更多的问题,尝试更多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经验。第二要积极写作,将研究过程、改进过程、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和成败得失、教学感悟如实加以记录,可以是论文、案例或随笔,以写作的方式促使自己进行深入学习与实践反思,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条理性和完整性。第三要科学提升,善于从理论层面梳理并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既要有感性的描述又要有理性的思辩,既要有感而悟又要有悟而发,既要有由点及面作发散性思考又要有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挖掘,从而提高思考问题的整体性、层次性、系统性。小课题虽“小”,但其价值并不小。我们一线教师在做小课题研究时能做到上述几方面,不但会使小课题研究变得简单,而且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能为以后做大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因为大课题研究可以理解为这样一个过程:先把大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再把若干个小课题研究成果串连与整合,形成大课题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