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97809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雾化吸入疗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 由呼吸道吸入, 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目的。发热反应 : 为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 是因为输入致热物质、 输入的溶液或药物 制品提炼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而引起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胃寒、寒颤和 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自体输血法: 包括术中失血回输和术前采血保存。 对于术中出血量较多者或估计 手术范围较大,失血量较多者采用此法可节省血源,防止输血反应。 空气栓塞:为输液或输血的反应之一。由于输液、输血管内空气未排尽,或管衔 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护理不当,以致空气进入静脉。如空气量大, 则气体栓子随血回流到右心室,阻塞

2、肺部动脉入口,引起严重缺氧而死亡。 颈外静脉穿刺输液法: 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最大浅静脉, 其行径表浅,位置较恒定, 易于穿刺。 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 或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患者须测中 心静脉压或静脉压高价营养输液均可用此法。标本:是指采集人体一小部分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体液(胸水、 腹水)及组织等样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反映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和病理改变。 意识模糊:最轻的意识障碍。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答话间断迟钝,表情淡漠, 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 谵妄:意识模糊伴知觉障碍和注意力丧失,表现为语无伦次,幻想、幻听、躁动 不安、对刺激反应增强,但多为不正确

3、。1、意识: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 即对内外环境的知觉状态。2、嗜睡: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持续的处于睡眠状态,能被唤醒,醒后能正确 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入睡。4、昏睡:接近于不省人事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醒后不 能正确回答问题,刺激停止后即进入熟睡。5、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 无自主运动,对周围事物及声、 光刺激无反应, 对强烈刺激(如压迫眶上缘)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6、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对剧烈刺激可能出现防御反射。7、深度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深、浅反 射均消失。昏迷:按程度

4、分浅昏迷和深昏迷。 浅昏迷表现为随意识运动丧失, 对周围事物及 声光刺激均无反应, 但对强烈刺激可出现痛苦表情, 各种反射均存在, 生命体征 一般无明显改变,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深昏迷表现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 各种反应消失,全身肌肉松弛,生命体征改变,大小便失禁,偶有潴留。 危急状态:指可以立即威胁病人生命的状态,如呼吸困难、呛咳窒息、大出血、 突发昏迷、心脏骤停、剧痛等。意识障碍: 凡能影响大脑功能的疾病, 皆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 这种状态称为意识障碍。氧气吸入疗法: 是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 通过给氧, 以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 饱和度, 纠正缺氧。濒死:又称临终状态,各种迹象

5、显示生命即将终结,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临床死亡期:此期的主要指标为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延髓处于深度 抑制状态,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的代谢活动,持续时间极短。生物学死亡期: 此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 这时从大脑皮质开始, 整个神经系 统以及各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 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 整个机体已不能复活。 随着 生物学死亡期的进展,相继出现尸冷、尸斑、尸僵、尸体腐败等现象。 脑死亡:大脑出现不可逆的破坏即脑死亡,提示人的生命已经结束。脑死亡 4 条标准:不可逆的深度 昏迷自发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 尸冷:尸体温度逐渐下降,体表的温度经过 68h,同室温接近。尸斑:

6、出现在尸体的最低部位,呈暗红色斑块或条纹,一般在死亡后24h出现。 尸僵:在死后 6 10h 开始出现,肌肉稍微变硬, 12 16h 发展至高峰,死后一 昼夜,肌肉又逐渐变软,称为尸僵缓解。濒死期:此期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 这时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严重紊乱, 中枢神 经系统脑干以上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医疗文件: 是医院和病人的重要档案资料, 也是医学科研、 医疗教育和有关法律 事务上的重要资料之一, 医疗文件正确记录了病人疾病发生、 发展、康复或死亡 的全过程,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住院病案: 是医疗文件的重要记录之一, 其中一部分由护士负责书写, 为了保证 医疗文件的原始性、正确性和

7、完整性,书写必须规范和妥善保管。特别护理记录: 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为危重, 大手术后或接受特殊治疗需严密观 察病情的患者所作的客观记录, 目的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观察治疗或抢救 后的效果。病室报告:(交班记录)是由值班护士针对值班期间病室情况及患者病情动态变 化等书写的书面交班报告,也是向下一班护士交代的工作重点。病情观察: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积极启动感觉器官以及应用辅助工具, 有目的, 有 计划地了解,观察患者的生理,病理变化和心理反应的知觉过程。CPR指对心跳和(或)呼吸骤停者在开放气道下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将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CPR

8、指对心跳和(或)呼吸骤停者在开放气道下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将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冷热疗法: 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 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成代谢, 达到治疗目的。血型:根据红细胞所含的凝集原不同,将人类的血液分成若干个型。 滴系数:在输液过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数称该输液器的。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um。输液微粒污染: 在输液过程中, 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 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 程 药物吸收:指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

9、的过程。 药物分布:指药物随血液循环向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药物代谢(生物转化):指药物进入作用部位与组织细胞相互作用, 发生化学变 化,失去活性,易于排出的过程。 药物排谢:指药物极其代谢产物自机体排出体外的过程。 雾化吸入法: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超声雾化吸入法: 应用超声波的声能, 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 再由呼吸道吸入 的方法。氧气雾化吸入法: 借助氧气高速气流, 将药液变成雾状, 随吸气进入呼吸道的方 法。1、口服给药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和利用,达到治疗目的方法。2、射法: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达到全身疗效。3、皮内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

10、方法。4、皮下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5、肌内注射法: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6、静脉注射法: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7、十字定位法:是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即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 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在外上四分之一处避开内角为注射点。8、划痕法:在无菌操作下,用针头将表皮划破,使微量药液进入皮内的方法。9、快速试敏法:是应用快速试仪进行的靠过敏试验的方法。10、联线定位法:是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即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 之一处为注射点。11、三查七对:是药疗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 操作后查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

11、方法、时间。12、颈外静脉定位法:胸锁乳突肌外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距顶点 0.5cm 1cm处。1、溶血反应:是受血者循环系统内输入的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游离血红蛋白 到血浆中而导致机体发 生一系列反应2、急性肺水肿: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系统血容 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3、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 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4、静脉输血:是将全血或某些成分血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5、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输入的液体中的非代泄性颗粒杂质,其直径在1-5卩m 者占多数,少数可在50-300卩m6、成分输血:根据血

12、液内各成分比重不同,将他们加以分离提纯,按病情需要 补充有关成分的输血方法。1、死亡:是生命活动不可逆的终止。是人的本质特征永久性消失,是机体完整 性的破坏与新陈代谢的停止。2、临终:即濒死。指病人已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后,虽然意识清楚,但 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即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3、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哈佛大 学的脑死亡标准是无感受性及反应性;无运动无呼吸;无反射;脑电波平坦。4、安乐死:原意指无痛苦死亡。现在指导致一个人的死亡作为提供他的医疗的一部分。其前提是必须是绝症者精神躯体极度痛苦者;本人及其家属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6

13、、动安乐死:指中止维持患者生命的措施,任其自然死亡。7、临终关怀: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估, 满足其生理与心理的需要, 促进其身心舒适,使之平和安祥地渡过人生的最后历程。称临终关怀。1 长期医嘱:有效时间在 24 小时以上至医嘱停止。2临时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有的需立却执行(St), 一般只执行一次。3临时备用医嘱:为 12小时内有效,病情需要时才执行,过期末执行则失效的 医嘱。4长期备用医嘱: ( prn ) :指有效时间在 24小时以上,医生注明停止日期后方失 效,病情需要时才执行,两次执行之间有间隔时间的医嘱。5 重整医嘱:凡长期医嘱栏或临时医嘱栏写满时

14、,或医嘱超过三页应重整。问答题1、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药物因素 1)药物用量 2)药物剂型 3)给药途径( 2)机体因素 1)年龄与体重 2)性别 3)病理状态 4)心理因素( 3) 饮食时药物作用的影响2、给药中护士主要职责有哪些? 1)遵医嘱给药, 严格遵守安全用药的原则 2)熟练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和技术 3)促进疗效及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4)指导 病人合理用药3、药物的保管原则是什么? 1)药柜应放在通风、 干燥处、要有足够的照明、 并保持整洁 2)药品应分类放置。所有药品必须有清晰的标签,表明药品,剂量 或浓度。内服药为蓝色标签、外用药为红色、麻醉药、精神药、毒性药为黑色

15、边 3)麻醉药、精神药、毒性药、应加锁保管。要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一般用红色处方)必须是医师以上并经考核合格者处方。 4)根据药物的不同 性质,采取相应的保管方法以避免药物变质, 影响疗效甚至增加反应热易破坏 的生物制品、生化制品、如疫苗胎盘球蛋白应置于 2 10C冷藏保存遇光易变 质药物应装入有色瓶内、 针剂应放在避光纸盆内保存易挥发、 潮解或风化的药 物、应置于密封瓶内保存。易燃、易爆的药物、应密闭瓶盖置于阴凉处保存,并 注意远离火源 5)对使用有期限的药物, 应视有效期先后, 有计划地按顺序使用, 以免因药物过期造成浪费 6)各类中药应放在阴凉干燥处,其香性药物应置于密 盖的器皿中保存 7)专人自备药要专人专用5、4、给药的原则是什么?根据医嘱给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给药;观 察反应叙述注射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排尽空气;检查回血;掌握无痛技术;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6、 小儿头皮动、 静脉如何区别?小儿头皮静脉颜色微蓝, 无搏动,管壁薄, 易压瘪,血流颜色暗红,注药时阻力小;小儿头皮动脉颜色淡红或与皮肤同色, 有搏动,管壁厚,不易压瘪,多离心方向 流动,注药时,阻力大,局部血管树 枝状突起,颜色苍白,患儿疼痛尖叫。 7、 常见的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