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公司治理主体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97719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是公司治理主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谁是公司治理主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谁是公司治理主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是公司治理主体(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传统公司法律的角度来说,股东是理所当然的所有者,股东的所有者的地位受到各国 的法律保护。从这个意义说,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然而传统的公司法 是建立在以下假定基础之上:市场没有缺陷、具有完全竞争性,可以充分的发挥优化资源配 置的作用。然而现实中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股东的利害作为一种个体利害在很多场合和社会公 众的整体利害是不相容的。另外,支撑现代公司资产概念的不再是唯一的货币资本,人力资 本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且它同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在公司的运行中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公司就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缔结而成的和约。再者,公司是社会的公司,社会中公司广 泛的利害相关者对公司的生

2、存与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利害相关者的利益与公司息息相关,公司必须体现他们的利益。当前很多公司把本 应内化的成本予以外化,转嫁给社会,并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污染环境、滥用经济优势 垄断价格、排挤中小竞争者、欺诈消费者、寻租、法人犯罪等。公司的经济力量对经济、政 治、环境、科教、文艺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司不仅要追求股东的利 害,而且要维护利害相关者的利益。同时,公司既是商事主体也是利益的聚焦点除了股东利 害之外,公司的设立与运营还汇编制成一张非股东的利害关系网,这些股东之外的社会主体 对于公司的存在具有利害关系。为确保公司的繁荣与发展,股东及其代理人必须与职工、债

3、权人、消费者、客户、社区 密切合作。成功的公司既需要对外增强对用户和消费者的凝聚力,也需要对内调动职工的劳 动积极性。作为所有者,股东处于公司治理主体的核心。债权人,治理公司权利来自债权。 根据产权内涵的逻辑延伸,仅仅具有人力资本的劳动者也应是产权主体。此外,由于消费者、 供应商等其他利害相关者与公司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利益关系,这就为他们参与或影响公司 治理提供了可能,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其他条件,如利害关系的专用性,企业的 制度环境等。竞供 雇争应员综上所述,治理主体企业治理主体就是“利益相关者”,他们是与企业共存亡的个人或 团体,其利益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公司治理的主体不仅局限于股

4、东,而是包括股东、债权 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在内的广大公司利害相关者。公司治理主体如下图:政府社区股东债社 权n 经营者 人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信用合作社、 国家或团体设立的退休基金等组织。机构投资者的性质与个人投资者不同,在投资来源、投 资目标、投资方向等方面都与个人投资者有很大差别。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机构投资者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日渐重要。对分散的小股东 来讲,单独行动对市场几乎不施加影响。然而,当小股东将其资金以中介机构的形式投入企 业时,由于机构投资者持有一个企业的股票较多,往往成为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发挥了稳定 市场的功

5、能:投资管理专业化,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投资决策运作、 信息搜集分析、 上市公司研究、投资理财方式等方面都配备有专门部门,由证券投资专家 进行管理。从理论上讲,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对理性化,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投资周期 相对较长,从而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另外,机构投资者在监督、制衡管理层的决策与经营中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机构投资者在 完善公司股权结构,稳定资本市场、引导理性投资、参与公司治理、间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 益的作用。 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市场主导型和主银行制两种模式,相应的根据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的途径,也可分为两种类型:外部控制型和内部监控型。外部控

6、制型主要是指机构投资者通 过公司控制权市场发挥作用。内部监控型主要是指机构投资者作为公司股东,行使法律赋予 的各种股东权利参与公司治理。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管理层权力的滥用。机构投资者作为一种重要的制衡力量, 是对公司“内部人控制”的一种控制。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决策的有效性。随着机构投资者积极主义的兴起, 机构投资 者参与治理职能越来越突出, 机构投资者集中了治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 能更好的履行治理 职能, 增加公司决策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当然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司治理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比如,机构投资者在与 所投资公司有利害关系的情况下,经常会与被监督的经营者

7、保持一种暧昧的合作关系,有时 甚至会和公司经理合谋,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理性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倡导机构投资者“参 与”公司治理,而不期望让其“控制”公司,让人们在股东大会空壳化的今天听到机构的声 音,让公司经营者感受到另一种重要的制衡力量,让机构投资者在参与中发掘出公司新的投 资价值。 特别的,商业银行对公司治理有三种措施:一是贷款控制。银行可以通过同意或拒绝放贷或 变更信贷条款对企业施加影响。二是破产机制。如果债务人不能偿还贷款或者违反了信贷合 同的其他条款,银行可以通过法院解决这一问题,如取消债务人对抵押品的赎回权、清算或 对企业进行重组。债权银行甚至可以通过债转股或接受公司资产而正式成为公司新的所有 者。三是股权投资。债权银行直接或通过附属机构对公司进行投资或买卖公司证券,通过拥 有债务人的股权对债务人的公司治理进行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