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态学知识点概述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97447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化生态学知识点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进化生态学知识点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进化生态学知识点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进化生态学知识点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进化生态学知识点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化生态学知识点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化生态学知识点概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进化生态学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I. 进化生态学:是研究进化过程的生态机制以及生态特征与生态关系进化规律的学科。2寒武爆发:6亿年前,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只2000多万年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 是“同时”地、“突然”地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 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 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 发”。3.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它是指适合于环境条件(包括食物、生存空间、风土 气候等)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者则被淘汰的现象。4稳定性选择:把趋

2、于极端的变异淘汰而保留那些中间型的个体,使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的稳 定性5单向性选择:把趋于某一极端的变异保留下来,淘汰掉另一极端的变异,使生物类型朝向 某一变异方向发展6. 分裂性选择:把一个群体中的极端变异个体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而中间常态型则大为减 少的选择7. 平衡性选择:使二个或几个不同质量性状在群体中的比例在若干代中保持平衡的现象称平 衡性选择。平衡性选择也即是保留不同等位基因的选择。&复式化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方向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的综 合地、全面地进化过程,其结果是生物体各个主要方面比原有的水平都要高级和复杂。9. 分化式进化:由一个物种分化为近似而不同的

3、物种的进化。这类进化包括有形态生理上的 趋异、趋同,辐射、平行、重复等形式10. 特化式进化:特化是由一般到特殊的生物进化方式。指物种适应于某一独特的生活环境、 形成局部器官过于发达的一种特异适应,是分化式进化的特殊情况。II. 简化式进化:简化式进化简称退化。它是由结构复杂变为结构简单的进化方式12. 镶嵌进化:不同器官的进化速率常常很不相同。有些器官进化很快。而另一些器官进化 停滞,因而造成一种具有混合特征的表型,即快速的前进进化的新适应特征和处于进化停滞 状态的原始特征同时存在于一种生物上,这就是所谓的“镶嵌进化”。13. 幼态持续:人类形体进化是由于控制发育的激素发生变化,造成发育的迟

4、缓,即所谓“幼 态持续”。14. 化石:化石是古代生物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知识点概述第一章 1.乔治布丰可以说是进化思想的先驱者。2拉马克(法国) 1809年 动物学哲学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1)环境条件的转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2)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得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两个著名的法则(4)生物具有按等级向上发展的趋向(5)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3达尔文(英国)1859.11.24物种起源达尔文学说的基本内容(1)生物普遍具有变异现象(2)一切生物都有高速率繁殖的倾向(繁殖过剩)(3)一切生物实际生存数极其低微,原因是繁

5、殖过剩引起的生存斗争(4)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被保存,不利的个体被淘汰(自然选择)(5)自然选择在不同方面保存和积累了不同器官、不同性状的微小变异,使后代离开祖先 愈来愈远,通过性状分歧和中间类型的绝灭,逐渐形成新种。(6)自然选择经常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斗争中改造生物体。 过度繁殖现象 生存斗争动力”联 遗传和变异内因系 适者生存结果J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第二章1. 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1)原始大气还原性主要成分:C02、N2、NH3、CO、CH4、H2O (水蒸气)、H2S、HCN及少量的H2等(2)生命化学演化的最初场所(3)能源 热能 太阳能 放电 生命化学演化的催化剂

6、(4)原始海洋 生命化学演化的中心(5)原始地球条件:没有氧气,最初形成的生命物质不会被氧化降解能量输入一一紫外线辐射其他因素如粘土矿物的化学催化作用、太阳和紫外线对有机分子的浓缩作 用、火山爆发形成的特殊环境和条件等2. 生命化学起源的主要阶段(1)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Miller根据原始地球的还原大气条件设计了一套密闭循环实验装置,模拟和验证了非生命有机分子在原始地球环境中生成生物分子结构单元的化学动 力学过程。(2) 有机小分子形成生物大分子陆相起源派:认为由有机小分子物质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是在火山附近局部地区的高温 条件下发生的,生成的大分子再经雨水冲

7、刷到海洋中。海相起源派:原始海洋里氨基酸和核苷酸可附着在粘土等物的活性表面上,在有适当的 缩合剂(如当时可能有羟胺类化合物)的条件下,可发生聚合反应。(3) 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无机小分子物质场所原始大气生第一成阶段实验1953.美国米勒有机小分子物质形AyV第一场所原始海洋成生物大分子物质阶段过程聚合、缩合组成 多分子体系习J场所原始海洋阶段过程浓缩、凝聚演第四场所原始海洋原始生命阶段过程长期演变、 相互作用3. 生命起源的水热模式海烟囱喷出的有各种气体和金属、非金属,如CH4, H2,He, Ar,CO, CO2,H2S,Fe, Mg, Cu, Zn, Mn, Ba以及Si等。金属与硫

8、化氢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于喷口周围,逐渐堆积成黑 色烟囱状构造。喷口的热水水温达350C,与周围海水热交换后形成一个温度由3500C的 温度渐变梯度。喷出的物质浓度也从喷口向外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化学渐变梯度。提供了满 足各类化学反应的条件。4. 生命起源中的关键因素原始界膜的形成:(1) 界膜可以将多分子体系或生命体与海水隔开,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通过界膜可进行 膜内外物质的交换,信息的传递,能量的转换以及刺激的传导等重要生命活动。(2) 遗传密码的起源问题,也就是生物体内转录和翻译(即核酸与蛋白质之间信息传递)系 统是怎样形成的问题。第三章 1化石的概念化石是古代生物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

9、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2化石形成的条件(1) 取决于生物死亡的数量(2) 取决于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坚硬程度(3) 取决于生物尸体掩埋的速度(4) 取决于石化的程度和快慢3化石的分类(一)按保存类型分类(1)(2)(3)(4)遗体化石 模铸化石 遗物化石 遗迹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里的古生物体本身是指生物体在底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各种印模和复铸物 是指古代动物的粪便、卵(蛋)以及人类祖先使用的工具等 是古代动物活动时留下的痕迹(二)按化石的作用可区分为标准化石、指相化石和标记物化石 标准化石存续时间相对较短,以致可用其作为所在地质年代标志的物种化石就叫做标准化 指相化石能够指示当时地层沉积环境的

10、化石叫做指相化石,如贝类的化石可指相为水。 标记物化石指古代生物大分子留下的降解产物,如叶绿素的分解产物植烷的出现,表明 已有光合作用的发生。因此对标记物化石进行分离、鉴定,可确定生物的存在和属性。 第四章代纪时间自然环境生物类型古 生 代寒 武 纪5.4 亿 -5亿年、八刖地壳静止,浅海 广布,气候温暖海洋无脊椎动物盛行,出现两侧对称的躯体。古杯类,软体 动物(双神经纲、腹足纲和头足类)、环节动物(多毛类)、 节肢动物(三叶虫等)、腕足类、腹足类和棘皮动物、无脊 椎动物大多数门都已经出现。半索动物(笔石),海洋中海 藻繁盛,陆地上地衣繁盛。脊索动物出现。奥 陶 纪5-4.35 亿年前浅海广布

11、,气候 温暖笔石类、珊瑚兴起软体动物(头足类、菊石类、鹦鹉螺) 所有现生的棘皮动物的主要纲 无颌类脊椎动物出现(淡水无颚鱼) 陆生抱子植物出现 大量海洋动物灭绝。志 留 纪4.35-4.1亿年、八刖末期造山运动, 局部干燥,海面 缩小,陆地增多笔石类、珊瑚类进一步繁盛 无颌鱼类辐射;裸蕨、陆生维管植物出现;最早的陆生动物出现,海蝎(板足鲎)大量出现;最早的昆 虫类和蛛形类;有颌鱼类出现(盾皮鱼类,棘鱼类);三叶虫衰退。泥 盆 纪4.1-3.5 5亿年、八刖海陆变迁,出现 广大陆地,气候 干执1八、菊石出现;原始裸子植物出现; 最早的森林出现;主要的维管植物辐射; 蕨类繁盛、鱼类繁盛;两栖类兴起

12、;昆虫开始具备飞行能力。较多的三叶虫等海洋类动物灭绝。石 炭 纪3.55-2.95亿年、八刖造山运动,气候 温暖湿润森林繁茂;石松类、科达类、种子蕨和真蕨大量出现; 最早的现代土壤出现;裸子植物兴起;蚯蚓、马陆、长脚蜘蛛、蜻蜓、直翅类、蜚蠊; 爬行类兴起、两栖类繁盛,昆虫适应辐射; 最早食花粉的昆虫出现。大量的鲨鱼。三叶虫大部分绝灭;叠纪2.95-2.5亿年、八刖造山运动频繁, 气候干热蕨类衰退,苏铁植物出现,裸子植物繁茂;爬行类适应辐射(杯龙目、盘龙目和兽孔目),菊石类又一 次辐射。植物-授花粉者的协同进化开始。三叶虫、海蝎等全部灭绝,海洋无脊椎动物83%的属灭绝, 75%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13、是地球上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中 生 代叠纪2.5-2 亿年前早期气候干燥, 中后期气候温 和,晚期湿热, 地壳平静裸子植物成林(本内苏铁、苏铁、银杏、松柏等); 蜻蜓和直翅目的辐射;菊石第三次辐射。爬行类占优势(槽齿类、恐龙类、似哺乳的爬行类),龟鳖 类、鱼龙出现;原始哺乳类出现,无尾两栖类出现; 炭化成煤;种子蕨灭绝。又一次大灭绝事件,海洋无脊椎动物20%的科灭绝,包括有 些双壳类、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海绵动物、海生爬行 类灭绝。侏 罗 纪2-1.35 亿年前气候温暖,有气 候带分布,有内 海,大陆漂浮。裸子植物为主(苏铁、银杏、松柏),被子植物出现; 现生授粉昆虫出现。爬行类繁盛、

14、槽齿类绝灭,翼龙类出现,始祖鸟出现,单孔 类多,原始有袋类出现;真骨鱼类辐射、菊石类第四次辐射。白 垩 纪1.35-0.65亿年、八刖有造山运动,火 山活动多,大陆 分开,后期气候 变冷。被子植物辐射(山毛榉、榕树、木兰、枫、栎、杨、樟、胡 桃、悬铃木等),裸子植物衰退;本内苏铁绝灭; 白蚁、蛾类、黄蜂、蜜蜂、蜥蜴、蛇类开始出现; 胎盘哺乳类及鸟类兴起,翼龙繁盛; 螺和蚌广泛分布;灵长类出现; 末期出现大灭绝,恐龙和菊石类彻底灭绝。新 生 代第纪6500T75万年、八刖气候渐冷,造山 运动最早的啮齿类;现生鸟类主要类群出现。如苍鹭、鹰、鸵鸟、鹦鹉等; 鲨鱼繁盛;有袋类、食肉类和有蹄类广布。类人猿出现,南方古猿。鸟类及哺乳类适应辐射;直立人发展; 现生动物和植物的绝大多数已经出现。第175 万-冰川广布,黄土被子植物繁茂,草本植物发达,人类发展四生成纪-j-* Vr.第五早1. 植物界的系统发展一、藻类植物时代从前寒武纪至泥盆纪4.05亿年前,在地球上以藻类为主,所以称为藻类植物时代。二、蕨类植物时代从泥盆纪到二叠纪早期,地球上以蕨类植物为主。这个时代植物已经登陆,所以又称陆生植 物时代早期以裸蕨为主中期以石松和楔叶植物为主晚期以真蕨中的厚囊蕨和种子蕨为主裸蕨是最先登陆成功的植物,裸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