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三4月高考仿真供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97399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高三4月高考仿真供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北省高三4月高考仿真供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北省高三4月高考仿真供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北省高三4月高考仿真供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北省高三4月高考仿真供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三4月高考仿真供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高三4月高考仿真供卷语文试题及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2015届高三4月高考仿真供卷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宝藏(zng) 箴言(zhn) 罪行累累(li) 草菅人命(jin)B答应(d) 憧憬(chng) 情不自禁(jn) 刚愎自用(b)C提防(d) 蓓蕾(pi) 不卑不亢(kng) 风驰电掣(ch)D勾当(gu) 濒临(bn) 悬崖勒马(l) 同仇敌忾(k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洽谈 坐落 雷厉风行 出奇不意B扫瞄 陷阱 谈笑风生 别出心裁C通缉 疏浚 纷至沓来 彪炳千古D流弊 杜撰 张灯结彩 彬彬有理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2、的一组是(1)接到报警后,民警连夜对辖区内的各个宾馆进行了秘密 ,终于在某酒店客房内抓获贩毒人员郑某,缴获毒品“摇头丸”5000多克。(2)据媒体报道,央视的审查制度堪称 ,五次审查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俗称“过五关”,其中正式审查至少两次。(3)天天批阅语文作业,纠正错别字, 病句,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 的习惯。A查访 苛刻 修正 咬文嚼字B察访 苛刻 修改 字斟句酌C察访 严苛 修正 咬文嚼字D查访 严苛 修改 字斟句酌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黄海冷水团是我国东部陆架海最为突出的一个现象,对渔业影响巨大,但我国尚未形成对这一现象的多学科长期连续观测系统。B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

3、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C随着改革的有序推进,社会保险双轨制下“待遇差”的矛盾将逐步得到化解,社会保险更好地将体现制度公平、规则公平。D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不符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对于快乐,孟子有独到的见解。孟子尽心上载:“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认为,家庭平安而无忧,问心无愧而安宁,享受教育英才的乐趣,这些都是人生乐事。B红楼梦中,宝玉和宝琴的生日到

4、了,大家赠送了寿礼,又拜了寿,吃了面。恰又知今天也是平儿和岫烟的生日,大家便凑了份子置酒同乐。饭后一群丫头斗草玩耍,不慎把香菱的新裙子弄脏了。宝玉赶忙拿了袭人的一模一样的新裙子给香菱换上。C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是个有觉悟、有理想的人,他因支持辛亥革命主动剪掉了辫子,遭到了周围人的蔑视和厌恶,他因而感慨中国守旧、顽固。小说通过N先生的遭遇给人启迪:封建思想对国民心理上的麻痹太深,应加强对愚昧、麻木的国民的启蒙教育。D在博尔赫斯的沙之书中,“沙之书”是一种神秘之物,小说主人公“我”对待它的态度先是好奇,再是钻研,然后发现对它了解得越多,则不了解的部分也越多,就越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然后迷失于无法自拔

5、的敬畏,再之后是恐惧,最后是逃避。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育目的的价值追求应该是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中介转化地位决定了教育只能着眼于人的发展。然而,教育培养的不是抽象的人,不是无价值内涵的人,而应该是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实践的人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和能动的存在物,这表现在以“主体性意识”为核心的自为、自觉、自主、自由、自创等诸多方面。主体虽然特指人,但人并不因此就能自然而然地成为真正的主体。即使在某种意义上人都能成为某

6、种意义上的主体,也有一个主体性强与弱的差异。真正作为主体的人或主体性强的人,必须具有相应的主体价值、主体能力、主体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人在实践活动中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主体力量,并正确地使用和发挥这种力量。为此,人就必须客观地认识外界客体和正确地认识主体自身,这是人获得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教育要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关键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引导人去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二是要引导人去充分认识和把握自身的价值。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他越能科学地认识把握客观规律,越了解客体,越具备实践活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他的主体力量就越强,就越能适应和超

7、越客观现实。因此,认识和把握客体,是人确立自己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但是,认识和把握客体,具备与客体交往的实践活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只是客观地赋予了人以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能否得以发挥和确证,还取决于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的强弱。要提高人的主体性和增强人的主体意识,教育就必须引导人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即充分认识人在客观规律和客观环境面前的潜在的巨大能动性。据此,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超越意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人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和人自身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主体化,增强主体适应

8、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自由度和自觉度。教育只有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才能更有效地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同时也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必须把人作为主体来看待和培养,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和现代教育目的的核心。坚持从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追求,并依据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尊重、发挥和发展了人的主体性来审度教育,这为评判教育的现代性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价值标准,也为教育实施的全过程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6下列有关“教育”和“教育目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能把抽象的人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也能把无价值内

9、涵的人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B教育引导人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并引导人充分认识自己在客观规律和客观环境面前的潜在的巨大能动性,有助于提高人的主体性。 C引导人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和自身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使人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外部世界,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此。 D教育要有效地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在获得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后,才能客观认识外界客体和正确认识主体自身,所以人应尽早成为实践的主体。 B主体力量较强的人,能科学地认识、把握客观规律,具备实践方

10、面的知识和能力,能适应和超越客观现实。 C现代教育呈现出把人作为主体来看待和培养的趋势,现代教育目的的核心也在于把人作为主体来看待和培养。 D评价教育的现代性,最根本是看教育的目的是否是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其是否注重人的主体性。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社会历史发展和自身发展中都处于主体地位,这决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处于中介转化地位。 B参与社会历史实践活动的人具有能动性,他们表现出以自为、自觉、自主、自由、自创等为核心的主体性意识。C人们在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后,才能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充实自己的主体力量,并正确地使用和发挥这种力量。D不同的人,主

11、体性强弱不同,在主体价值、主体能力、主体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方面会存在差异。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与顾丈禄柏述太孺人节孝书【清】汪缙缙慕足下久矣。逮去岁始一再识面,见足下通怀乐易,与物为春,缙已不言心醉矣。日者,为家慈乞言,进求旌表状,即蒙备省首尾,且有意收而录之邑志中,缙益感戴无量!归报家慈,家慈命缙曰:“吾德薄,恐不足以尘邑志。虽然,顾先生盛意不可却,汝为吾称述,须尚质直,勿增饰文辞!”缙唯唯而退。即拟撰次实迹,归诚左右。适家慈六十悦辰,且牵率试事,匆匆不克就。缙敢尽其底里,为长者诵之。太孺人二十二岁,嫔先考。阅七年,二十八岁,

12、称未亡人。于时,大父通议公年老矣,太孺人不欲以昼哭触丧明痛,适舅姑所,多方为好语相劝慰。太孺人哭于室,泪成河矣,犹戒侍婢勿闻之舅姑,恐伤其心也。通议公之卒也,子孙环床箦间,谆谆垂训。至缙兄弟,曰:“汝兄弟造化,克为贤母子,不复烦我老人也!”又指缙兄弟谓太孺人曰:“孙辈长,大必有以报汝,但我老人不及见矣。” 太孺人育三子一女,恩勤备至,家事自丝粟以上皆身亲之,不以经缙兄弟心,使缙弟得以一意于学。比长,二弟名大鏊者稍佐家事,分太孺人劳。久之,太孺人命以赀为州佐,缙则攻举业;于举业外颇喜著述,太孺人不禁也。逮缙屡踬场屋,太孺人亦不因是咎缙。三弟缑,有子云,有沉博绝丽之嗜,故下笔能为徐庾家言,弃举业不

13、事,太孺人亦不强也。太孺人于缙从游之人,察之尤密。见缙兄弟与善士游,则大喜。然患缙之负气,不能下人也。每戒曰:“儿其痛自折节,勿以气凌人,失此佳客也。”缙与客语,时有争气,入侍太孺人,太孺人即得之眉睫间,因曰:“好友难得也,儿当思我此言。”缙兄弟与常儿处,太孺人即不乐。且曰:“儿当下帷发愤,顾安得碌碌与此曹相混?计田合,逐酒食,徒隋人志气,无为也!”以是缙兄弟虽愚无知识,要不敢自菲薄,恒思奋发,以文誉流通乡邑,博太孺人欢。 然则太孺人端操植节,雅宜丽金雘而名缥囊矣。今托大手笔载于不刊之书。(有删改)【注】太孺人:作者母亲。踬(zh):遇事不顺利。金雘(w):指丹黄。缥囊:用淡青色的丝绸制成的书

14、囊。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蒙备省首尾 备:仔细B适舅姑所 话:恰逢C太孺人亦不因是咎缙 咎:责备D每戒曰 每:常常10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作者的母亲贤惠的一组是(3分)阅七年,二十八岁,称未亡人犹戒侍婢勿闻之舅姑,恐伤其心也汝兄弟造化,克为贤母子,不复烦我老人也弃举业不事,太孺人亦不强也勿以气凌人,失此佳客也今托大手笔载于不刊之书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篇请托文章。虽然作者与顾先生见面不多,但作者早就生发了对顾先生的敬仰之情,感激顾先生的好意,并向其表达诚心。B作者的母亲二十二岁时嫁给作者的父亲,作者

15、的父亲去世后,作者的母亲异常悲痛,但为了不让公婆伤心,她还用好话安慰公婆。C作者的母亲不让几个儿子为家事分心,让几个儿子都专心放在学习上,但作者在仕途上的发展却不顺利,作者几次科举考试失利。D作者的母亲渴望儿子们上进,对作者所交往的人观察得很仔细。看见作者兄弟和善良的人交往,就很高兴;和不善良的人交往,就发话告诫。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德薄,恐不足以尘邑志。虽然,顾先生盛意不可却。(3分) (2)孙辈长,大必有以报汝,但我老人不及见矣。(3分) (3)比长,二弟名大鏊者稍佐家事,分太孺人劳。(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王子猷闻桓子野善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