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其可化解措施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97387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其可化解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其可化解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其可化解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其可化解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其可化解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其可化解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其可化解措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其可化解措施 摘要:本文以2012年我国大中型企业财务危机为契机,分析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及其形式原因的分析,并相应的提出可化解的措施。 关键词: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可控程度 提到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状况,在2012年的10月份,标普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有65%的大型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恰恰是一个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它由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组成,而这些复杂的风险正是给财务成果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的“罪魁祸首”。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风险又与收益的大小密切

2、相关。所要承担的风险越大,企业利益就越多,但是这种成功的几率就会逐渐递减,换句话说,风险越大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既不能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风险的堆积,当然也不能为了避免风险而不求上进,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白热化,企业不进则退,况且无风险经营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反而会让企业陷入更大的危机中。所以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抵挡风险的能力,从容、理智、客观地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 下面从这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四个方面,分析和研究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及其形式原因,并相应的提出可化解财务风险的一些措施。 一、筹资风险形成原因及其可化解的措施 (一)形成

3、原因 长期以来,传统的财务理论将筹资风险定义为“由于负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但是实际上,企业筹资风险的来源包括了负债筹资风险和权益筹资风险。其中负债筹资的成本比较低,但是面临着到期是否能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相对于权益筹资较大;而权益筹资需要每年给普通股股东分红,它的筹资成本又比较大。1因此在实际的筹资过程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权衡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之间的关系,选择一种最佳的资本结构,以求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从几十年前就在关注筹资风险管理的研究,而我国目前或者今后的较长时间内都将引进和学习国外筹资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在中国的传统

4、企业中,经济利益主体基本都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的现象,就算是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也不例外,所以几乎没有权益筹资带来的风险。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两种权力者不得不分开进行,因此在现代的中国企业中,权益筹资方面一直是筹资风险管理的薄弱点。 (二)可控程度及化解措施 筹资风险虽然难以控制,但是除去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后,还是能够人为地降低企业的损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化解风险:(1)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全面的提高理财人员素质。(2)完善企业资本结构,包括了资本结构的存量调整和变化量调整。(3)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和权益数额,保持合理的比率。(4)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这决定了企业承担债务的能

5、力,有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和现金流动负债比。(5)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这样可以达到一定的可控化管理,有效的降低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形成原因及其可化解措施 (一)形成原因 企业的投资风险也是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管理项目之一,它是指在各种投资中将遭受收益或本金损失的可能性,即由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1)投资决策机制的不健全,或者是经营者的盲目投资,导致投资决策的随意、主观、盲目和独断,从而加大此类投资的风险。(2)缺乏防范风险的意识,追求“热门”投资,最后却发现在投资期间此产业热度已经逐渐消退,意味着企业将遭受损失。(3)对投资成本的

6、低估和效益的高评,不加以重视经济可行性的因素,于是就产生了太过乐观的投资决策。譬如企业投资热门的房地产行业,不仅要考虑房地产市场的综合趋势,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和合理性,还要对未来几年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准确估测,并为市场波动随时做好准备。2 (二)可控程度及化解措施 尽管投资必定会产生一定比例的损失,但投资损失还是有一个边界的,其控制策略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点:(1)以项目可行性研究为基础,假如经过评估发现投资项目风险过大,那么就要慎重考虑投资收益的可能性了,这时候“杞人忧天”不失为一个褒义词。(2)避免“可批性”报告降低投资风险,现在中国诸多企业为了让上级或者政府批准,经常拟虚假报告脱离实际情况。

7、(3)解决决策体制问题,在这点上,英国和中国面临同样的董事会问题,即管理者的独断性,像瑞士的苏黎世保险公司就做得比较到位,他们2000年以后的董事全部是外部董事,所以管理层和董事长不存在利益冲突,也就降低了投资风险。(4)投资成本的控制,成本的控制可难可易,只要做到不亏本则容易,但是要达到一流的成本的确很难,因为要用最少的资金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且成本的影响远远超过它的表像,一旦经济环境恶化,利润下降率会凸显出,因此成本的控制也十分关键。(5)投资主体实现股权多元化,把他们都捆绑在一起,让投资项目以“内容为王”,通过丰富的资源高质量低成本的效果。(6)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防范,就是警惕投资项目的

8、实施,即使理论、计划和体制再完美,没有“作品”的呈现,同样也是投资引起的一大损失。3 三、经营风险形成原因及其可化解措施 (一)形成原因 所谓经营风险,是指因为经营管理中出现问题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或者汇率的变动直接导致收益的下降以及成本的增加,经营管理则包括了供产销各个环节。其形成的原因分为财务和非财务等诸多因素,但大部分企业的经营风险是由这几个主要原因形成的:(1)企业的销售水平,它有两种可能性,供应不足会产生脱销的风险,销售惨淡则会造成存货积压的风险。(2)企业经营的宏观外部环境,如果企业经营无法适应人、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极有可能会产生巨大损失。(3)交易结

9、算过程中的货币问题,由于浮动制汇率的普及,会使得企业毫无防备的遭受损失。(4)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以及企业间的竞争,同样会给企业致命的一击。 (二)可控程度及化解措施 为了有效的避免公司经营上的风险,中国企业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经营方针,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管理。(1)我国同时借鉴了美国公司治理的独立董事制度和德国公司治理的监事会制度,在我国,公司监事会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其作用,所以,不仅要有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还要明确受托责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才能执行内部的控制制度。(2)内控制度的建设,即防止公司独断经营或营私舞弊,中航油新加坡就是内控失败的最佳案例,中国企业的此类现象也不少见,

10、既然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设立的制度,那就应该进一步完善它,譬如美国在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规定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都要符合SOX404的标准要求。4(3)经营上的失误也是财务危机的一大来源,企业要随时关注市场、信用、法律、策略、信息等风险的控制,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4)英美加等国都已经制定了“风险审计准则”,而我国也正在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经验,希望通过专门的审计方法进行经营风险审计,提高中企的经营效率。由此可见,经营作为企业的日常事务,其风险依存于各个环节,我们要做好时刻防范的准备。 四、流动性风险形成原因及其可化解措施 (一)形成原因 流动性是反映资产变现能力的指标

11、,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则是因为这个指标的不确定性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筹资,缺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或者偿还和回收意料之外的债务而引起的风险就是流动性风险。它包括了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我们知道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一般用这几个公式来评价企业的流动性,如果流动比率保持在2:1,速动比率在1左右,同时现金比率在0.2以上,那么可以说企业的流动性十分稳定,当然这种风险的管理也是可易可难型。 (二)可控程度及化解措施 首先是完善制度,不难发现,任何一种风险的管理都需要企业

12、进行制度的管理,通过建立细化的管理制度、均衡资金链,还要有及时的流动性风险信息;其次是资产分配和买进流动性的技术管理,由于流动性和收益性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那么保持流动性-收益性的均衡是技术管理的第一步,在资产组合中合理的分配长短期资产的比例,既要维持企业生产经营,又能在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利润最大化,这才是流动性管理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郝佳丽.企业筹资风险管理D.山西财经大学,2010:3. 2陶表红.浅析企业投资的风险与控制J.商业时代,2010,01:53-54. 3刘金海.中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于控制N.经济研究导刊,2012,04:76-77. 4王军恒.企业经营风险的避免风险的方法N.中顾法律网,2011,05:1.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