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范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965250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范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欢迎阅读!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1这节课是冀教版八年级上的第二章第一节根的生长。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来说课。一、说教材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根尖各部分的结构、作用,以及根主要生长的部位,根的生长方向。首先通过肉眼观察分辨出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利用显微镜观察出根尖四部分的细胞大小、形状以

2、及细胞排列状况。第三步通过实验得出根生长的部位。第四步通过探究根的生长方向,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有关根生长向性的有关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质疑和探究精神。本节是第三单元关键性的一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1、区别根尖四部分结构,举例说明四部分的作用。2、分析根主要靠哪部分生长。技能性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验操作、观察能力。情感性目标:1、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根尖四部分的结构和功能。2、根靠哪部分生长。3、根的生长方向。教学

3、难点:根尖四部分细胞结构特点,以及每部分的功能。确定难点的依据是,学生必须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才能获得这点知识,而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较差。二、说教法: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根据新教学理念,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生物学科实验性强的特点,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分组科学探究法。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说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师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

4、中必须“授之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第一学会观察:在让学生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根尖,直观感受根尖各部分的外观形态。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装片,再对比“根尖模式图”,总结根尖的基本结构。第二学会实验操作:在探究靠根靠哪部分生长时,留学生亲自动手在幼根上划墨线,参与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兴趣。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2一、说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系统进化树,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通过植物系统进化树,观察比较不同的

5、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初识不同的植物类群。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植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和讲述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

6、绿色植物情感。三、说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校地处偏远农村,该校生都是来自大山的孩子,对常见的植物即陌生又熟悉,说熟悉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常见的植物有密切接触,有深刻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兴趣高,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帮助他们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和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生物学经验基础。四、说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为2课时,此节为第一课时,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7、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从内心深处产生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欲望。对此我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利用周末采集样本,同时,还利用学生中午休息时间,带领大队长一个班12人上后山采集样本,回到学校后,由大队长随意分配样本到各位小组中。这样,学生课前对学习的内容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课中:一、通过以上创设的情景,引入新课,二、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三、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认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五、说教学准备:1、准备植

8、物系统进化树图片,学生采集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2、实物材料及用具:学生采集新鲜的水绵,葫芦藓、墙藓、铁钱蕨、海金沙、石斛,芒萁、带球果的杉枝、带花及果实的白菜植株等大量植物实物、放大镜、镊子。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学生采集活动和生活中对植物的感性认识,结合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好奇,直揭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二)、植物系统进化树和活动: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运用课本植物系统进化树的认识,帮助学生对植物的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进行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

9、决问题,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情感。(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采用提问式、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逐一分析藻类植物:1、结构: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有生活在淡水中的,有生活在海洋中的,还有少数种类生活在陆地上的。2、特征: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都能进行光合作用。3、分类:据藻类植物呈现的颜色的不同可以将藻类植物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等。4、对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是有些可食用,可药用,如海带、紫菜等可食用,褐藻胶、琼脂、碘酒在医药上有广泛的用途。

10、利用对比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结构、特征、分类。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帮助学生分析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四)、本课总结及时反馈与总结,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五)、作业设计七、说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效果可以从课堂回答、反馈练习、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课堂回答通过不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课中练习巩固反馈是一般的知识性练习题,目的是检验学生当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八、说总结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直接把知识教给学生

11、,而是着眼于知识获取的过程、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中学到知识和方法,发展多种能力。教师要多联系生产实际,让学生边联想、边思考,从中发现新知识,并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3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本节将继续探究鸟是如何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主要是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的观察与探究,概括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通过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增进

12、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二、说学情鸟类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容易看到。学生对鸟的相关经验比较丰富,但归纳总结还不够。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但能力尚且不足,不能独立完成,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对于本节的两个活动,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观察、探究来。三、说教学目标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2、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3、关注鸟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形成爱鸟护鸟的情感。四、说教学重难点课标要求能够概述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在鸟的这一节中,此处就是在完成此要求。同样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概念。通过掌握鸟的特征,可以为

13、生物进行正确分类。所以设置为教学重点,了解鸟的多样性本身不是难点,难点在于学生要从“观察与思考”活动中得出鸟的身体构造是与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建立认识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此处为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者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并运用多种媒体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同时我还采取活动探究法、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六、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通过

14、“想一想,议一议”引入,思考与讨论为什么鸟儿可以自由飞翔?为什么人类安装人工翅膀还不能飞翔?除了翅膀以外,鸟还有什么特征是适于飞行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2、新课教学接着是第二部分内容,对于鸟的外部形态,我将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家鸽活体,并思考鸟的外部形态是什么样的,具有怎样的作用?全身布满羽毛又有什么样的作用?翅膀是什么形状具有怎样的作用。接着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鸟的外部形态特征即呈流线型可以减小空气阻力鸟的羽毛能够保温,并且翅膀成扇形能够扇动空气。接下来我会追问鸟通过翅膀的扇动能够在天空中飞行,所以与运动系统有关,那运动系统具有怎样特征呢?引入运动系统,对于第二部分运动系统,我会

15、首先引导学生拿出课前分发的骨骼标本进行观察从而总结得出骨骼中空能够减轻体重,接下来我会在多媒体当中播放图片以及引导学生们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得出鸟的胸肌发达并且具有龙骨突能够扩大胸肌的着地面积。而对于鸟的呼吸系统我将首先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气囊,之后我会继续提问气囊是如何辅助肺进行呼吸接着多媒体当中呈现鸟吸气和呼气的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鸟呼吸的特点及双重呼吸。而对于鸟的消化、视觉等知识我将同样采用多媒体辅助学生自主讨论的形式展开,在这里不多加赘述。基于此,还需让学生掌握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这两个重要概念。鸟是学习的第一个种恒温动物,所以需要老师的归纳总结体温的恒定对生物活动影响

16、,以及从进化的角度分析其重要意义。最后一部分是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其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所以学生可以自行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进行讨论分析:鸟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认识鸟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伙伴,养成爱鸟护鸟的习惯。3、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4、布置作业课后作业是收集当地养鸡场的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本阶段可以在梳理本节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巩固本课所学。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和社区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七、说板书设计本节课,我板书利用了概念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鸟的有关内容,同时有助于学生清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初中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