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学校君谊中学教师会发言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964602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宿学校君谊中学教师会发言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寄宿学校君谊中学教师会发言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寄宿学校君谊中学教师会发言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寄宿学校君谊中学教师会发言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宿学校君谊中学教师会发言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凝聚力建设感悟2011学年8月22日,我开始担任我们学校高一二班的班主任工作,同时兼任本班的语文课和初一年级两个班的国学课,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我是主动请命的。但当我拿到高一二班新生名单的时候,我心里暗暗叫苦,我没想到会是这样:全班18名同学最高分378,还有几个没有中考成绩,俗话说:事到临头才知难。正是这一开始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给了我巨大帮助,因为我明白,带领这样一个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班集体会多么艰难和不容易,所以我对我的工作才不敢轻视懈怠和马虎。工作的一开始我就做了大量的规划和准备,中国的老话,万事开头难,细节决定成败,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如何让学生接受我这个班主任?如何向学生传

2、达老师对他们的真诚关爱欣赏和期盼?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从老师身上散发的温暖,力量,平等和学识渊博的光芒,成了我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了我和学生们交流沟通的重中之重,成了我计划建立有凝聚力向心力班集体的重中之重。具体实施和感悟如下:一、欣赏陪伴成长:在军训的时候我始终紧跟孩子们的队伍,他们在太阳底下站着,我也在太阳底下站着,他们坐下,我加入他们当中,只要他们在训练我绝对保持三米远的关注,绝对不会自己在树荫下休息,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因为这种关切他们也给了我一个惊喜的回应,军训整整五天,我们班除了病倒去医院的学生之外,没有一个学生掉队偷懒耍滑或撒娇请假,全部坚持参加训练,后来我把这件事当成了鼓舞士气的一件法

3、宝,我常说军训期间我们高一二班,没有一个丢人的人,没有一个人做丢人的事,单凭这点,做高一二班的班主任让我感觉到我非常的幸运。曾记得,我表达出这句话时学生反馈给我的表情是他们在我们班级中确实很幸运。从此,我欣赏学生,学生也欣赏我。二、全班一致性和光同尘是中国人的大智慧,我一再和学生讲成大事者一定要和光同尘,你可以优秀,可以特别,但绝对不能矫情立异,哗众取宠,绝对不能搞特殊,你是优秀的人,更是大众的一员,班级的一员,穿校服,晨练,出操,班级的各项活动,每个高一二班的同学都有义务有责任做好,没有特殊,没有例外,只要你是高一二班的人。比如,学校的体育节我们班全班参加,主题班会全班发言,期末阶段的数学补

4、课,除班级前三名外其余26人也是全部参加。全班学生的一致性给我极大的鼓舞,全班一致性使我班全体学生凝聚在一起,是我班正气、活力的升华。三、鼓励锻炼鼓励磨练新年联欢会的时候,因为学校给每个班级的名额有限,我本想不让学生参加,生怕学生因此而散漫,后来又觉得这是一次给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应该参加,我们班报了两个节目一个是陈梦寒的舞蹈天路,一个是四位男生组合的诗朗诵我的祖国,陈梦寒的舞蹈我没怎么操心,她一个人中午在教室用心的练习,但诗朗诵出现了一个问题,组合之一的王振不太会朗读,开始我和其他三位同学帮着他练,后来我发现,王振的朗读障碍不是发音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因为他是处处要强的孩子,怕当众丢脸,针对

5、他怕丢脸这个问题我告诉他,成长过程中难免有丢脸的事,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不怕丢脸才能成长,你是想成长呢,还是不想丢脸呢,他说想成长。后来的朗诵王振发挥的很好。他在表演的平台上确实得到了锻炼。四、永远传递正面的信息我常在班会上说这样几句话:如果人品和学习成绩哪个更重要,我认为,人品永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你可以有缺点,但你必须要善良,你可以犯错误,但你必须有底线,你可以给老师提意见,但你必须对老师有礼貌,深思你个人的言行,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你不能让自己心里黑着天,必须有太阳,珍惜你和这间教室里所有人的缘分长相亲长相守长相敬。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开放的社会,老师有责任给学生不断传递正面的信息,使他们健康成长。所以我班学生是非、美丑、善恶的道德底线比较清晰,这也是我半年来在班主任工作中获得的一种欣慰。最后,我想说,做班主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带好一个班,也绝对不是我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我必须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指引,感谢年级组的同事们给我的帮助,还有高一二班各位任课老师及高一年级各位老师的通力配合。谢谢大家。 赵展于2012年2月11日在寄宿学校君谊中学教师开学会上的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