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斧”“老套路”:俗语类过渡句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96453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板斧”“老套路”:俗语类过渡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板斧”“老套路”:俗语类过渡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板斧”“老套路”:俗语类过渡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板斧”“老套路”:俗语类过渡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板斧”“老套路”:俗语类过渡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板斧”“老套路”:俗语类过渡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板斧”“老套路”:俗语类过渡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板斧 老套路:俗语类过渡句机关干部最常用的一种工作形式就是耍笔杆子,写文字材料。因而,文字写作就成了机关干部应具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根本功。要练好文字写作根本功,必须从学习掌握文字写作的一般套路开始。所谓文字写作的一般套路就是撰写文字材料过程中的谋篇规划、起草初稿、修改加工这三个步骤。这三步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走好这三步绝非一日之功,需经反复磨炼,方能深悟其中之诀窍。01 精心谋篇规划有了高质量的,又确定了一个好的主题,接下来就是谋篇规划。好似建房中的设计图纸,构筑框架一样,写文章开笔之前也要精心拟制篇章构造和粗纲细目,把文章的框架设计好。一要理清思路,定好大纲。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首先把写

2、作的大思路搞清楚。思路通那么文路迎,写作起米才能下笔千言,一气呵成。理清思路就是依据已经获取的大量,紧紧围绕文章的主题,确定的目的、方向和准备阐述的主要问题。有了明确的目的和写作方向,确定了写作的土要问题,脑子里就构成了一个总的写作轮廓。这样,就可以把写作的大方向、大纲日、大框架确定下来,从而为整篇文章的写作奠定坚实的根基。二要确定纵横,细分层次。一篇文章分几个层次?是纵向展开,还是横向展开,还是纵横交错展开?这些问题,不能依据撰写者的主观想象而定,而要从写作对象的客观实际和工作的客观需要出发。一般情况下,撰写典型人物事迹、某一事件的专题调查报告之类的材料,大多是按照先进典型的成长过程、事件的

3、发生开展过程,纵向展井,分出假设干层次;撰写工作经历、领导讲话之类的材料,大多是围绕一个主题横向展开,分出假设干问题和观点;撰写较大型(问题比较大、篇幅比较长)的文字材料时,如党委年度工作总结之类的材料,那么大多是纵横结合。有的是大层次纵向展开,每一个大层次中又横向分出假设干小层次。有的那么是横向展开大层次,纵向展开小层次。以上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写文章分层次不一定要固守一种格式,而应该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从客观需要出发。只需能准确反映事物的开展过程,深刻反映问题的步步深入,全面反映事物的本来面日,科学展开某一思想、某一经历的深刻内涵,层次划分就是合理的可行的。另外,分层次,列纲目,还要注

4、意粗细适度。太粗了,不利于深刻反映主题思想,不便于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和深刻领会。太细了,又会把文章写得太繁琐,不只不能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反而会冲淡主题,搞乱主题。特别是领导讲话,千万不能摘得层次太多太细。否那么,领导讲得乱了套,群众越听越糊涂,有时连领导自己也不知道讲到哪里去了,群众听了半天也不知道领导讲了些什么。三要锤炼标题,力求醒目。在谋篇规划中,推敲好大小标题,使之立意准确,立场鲜明,词语醒目,有力度,有亮点,是无比重要的。要让读者一看文章的大小标题,就眼前为之一亮。要让听者一听文中提出的大小观点,就心中为之一振。当然,这些要求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到是需要伤一番脑筋,下番功夫的。平时要

5、注意多学习,多积累,通过多种途径把写文章常用的好观点、好词句及时收集整理储存于自己的脑子里和笔记中。对能反映写作对象本质的精彩之处进展深入的思考,对列出的纲目进展反复的推敲,把一个个标题、观点锤炼成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在文中,给人一种亮晶晶的感觉。要注意借用和吸收领袖、名人和群众的思想、智慧和语言。有人把运用领袖、名人的思想去深思熟虑某一个问题、某一个观点比喻为站在伟人的肩膀上思考,把借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哲理的群众语言作为文章中的题目说成是把深刻埋在浅显中,是很有道理的。0 2 要精心起草初稿写文章的具体笔法、风格可以多种多样,但要写好一篇文章最根本的是要搞好五个结合:一要搞好观点与的结

6、合。纲目观点好比文章的骨架,写作好比文章的血肉。只有把粗纲细目和优质素材结合好,把匀称的骨架和饱满的血肉结合好,才能构成一篇体态端庄丰润迷人的好文章。搞好这个结合的关键是把已经准备好的大量的优质素材合理分配给每一个题目和观点,实现观点和材料的合理搭配和有机结合。在这方面容易山现的毛病有两个:一个是使用材料不当,针对性不强,说服力不够,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材料用了一大堆,也没有把相应的观点说清楚;一个是把材料与观点简单相加,结合不紧不自然,没有把观点融合渗透到材料之中,在一个题目里,罗列了一大堆材料也没有把相应的观点表达出来,只是把骨头和血肉硬堆到一起,而不是长到一起。以上这两种不正常的结合,都

7、会给写作构成失败,因而,都在防止和抑制之列。二要搞好叙事与论理的结合。处理好表达和议论的关系是使文章出思想、出灵魂、出的写作根本功。可以先叙后议,可以先议后叙,也可以夹叙夹议。然而,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把叙和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只叙不议,就会把文章写成缺乏思想性的流水账,只议不叙,那么会把文章写成枯槁乏味的枯树枝。在叙事与论理相结合的写作技巧方面,毛泽东著作给我们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如他的实践论、矛盾论等理论专著,就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因而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使大家从司空见惯的事例中悟出了深刻的。三要搞好综合概括与具体剖析的结合。这是在写作中处理运用综合材料和典型事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用好

8、综合材料,可以使读者看到写作对象的全面情况和整体水平;用好典型事例,可以使读者看到写作对象的突出特征和精彩之处。因而,使用综合材料时,要注意其高度概括性和全面整体性的特点,对写作对象从宏观上进展高度而又准确的概括;使用典型事例时,要注意对写作对象从微观上进展生动形象深入细致的刻画。只有把这两种素材使用好,结合好,才能从宏观与微观,整休与局部的结合上准确地反映写作对象的真实面貌和实际水平。四要搞好精彩语言与扎实内容的结合。写文章要用精彩的语言来表述,更要以扎实的内容为基础。只追求语言的精彩,没有扎实的内容,会给人以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感觉;只注重了内容的扎实性,无视了语言的生动性,会给人以平淡无

9、味,如饮白开水的感觉。因而,在写作中,二者不可偏废。既要语言精彩,又要内容扎实。在使用语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精彩的语言绝不是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华美辞藻和那些词不达意的四六句,而应该是那些言之有物、朴实无华、寓意深刻、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大众化语言。五要搞好轻描与重彩的结合。这主要是指使用笔器多少的问题。在一篇文章中,对文中的各个章节、段落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应该是有轻有重,有繁有简,区别情况,详略得当。如对表现文章主题作用较大的重点章节,就要多用笔墨,对辅助性的章节,那么可少费笔墨;对难以理解的观点,要多用笔墨,对一点就通的观点,那么可少用笔墨;对争议较大的内容,要多用笔墨,对认识一致的内容,那

10、么可少用笔墨;等等。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中,哪些需要轻描,哪些需要重彩,只能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去分析,去,去处理。0 3 精心修改加工写文章不要追求一次成功的效果。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都有个反复修改、精雕细刻的过程。因为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有一个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人们对写作对象的认识也是如此。从调查研究掌握素材,经过提炼主题,到列纲日,动笔写作,到写出初稿,对写作对象也有个由偏到全、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随着认识的持续深入,对文章的内容、观点和写法会产生一些新的思考。再有,上级领导要审查把关,写作对象也要看看文章写的是不是自己,像不像自己。因而,初稿完成后,还要广泛听取意见,进展认

11、真的修改,修改的重点可以归纳为六看:一看主题能否突出。方法是从头到尾把全文阅读或宣读遍,而后对主题能否集中,表现能否突出,让大家评头品足。要舍得把那些分散主题、偏离主题甚至与主题相悖的内容坚决删掉。对那些虽然很生动、很优美但对表现主题没有什么作用的内容,也要坚决去除了了,以免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二看观点能否准确。观点准确不许确,要从四个方面去衡量:即能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能否符合上级的指示精神,能否符合本单位党委的决定、工作部署、规章制度,能否符合客观现实和写作对象的本质特征。三看用材能否得当。要换掉那些不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要砍掉那些可有可无的事例。有时还要进展补充调查,纠正那些表达观

12、点不许、反映情况不实的材料。如综合材料中的数字不许、典型材料中的事例不典型等问题,必须认真纠正和补充。四看逻辑能否严谨。这里讲的逻辑主要是指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的科学。形式逻辑要求人们的思维要遵守思想的同一性、无矛盾性、确定性、可证实性、连贯性五性和同义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四律。还有构成形式逻辑的三个主要思维形式即概念、判断、推理。这些,都是我们写文章不可缺少的。看一篇文章的逻辑性如何,主要看文章中有无概念使用混乱、论述自相矛盾、结论不明确、思想不连贯以及前后重复、主次颠倒、内容穿插等问题。五看语言能否精练。文章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文章的长短应该依据内

13、容多少和客观需要而定,不要人为地拉长或缩短。现在的主要倾向是长文章太多,短文章太少,讲话越来越长,公文越来越厚。精简语言是处理这一倾向的好方法之一。因而,我们在修改文稿时,要下决心砍掉那些可说可不说的客套话,对表现主题思想毫无意义的废话和翻来覆去的重复话,文不对题的多余话,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吹牛皮唱高调的大话,啰啰唆唆几十个字甚至上百字不见标点符号的长话。如果各级公文能把以上这几种类型的话删掉,不只文章会变得言简意赅,而且还会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的良好效益。六看文字有无过失。这主要是文章定稿时和打印时要认真地搞好校对,防止错字、别字、漏字、病句的发生。特别是对那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高

14、度重视,反复核对。1.水滴入海,才能永不干涸;泥土积山,方能成其巍峨。2.进一步,长风破浪会有时;顿一步,一篙松劲退千寻。3.习惯于传统的三板斧,用惯了过去的老套路。4.起而行之,百业俱兴;坐而论道,一事无成。5.刀磨那么快,不磨那么钝;人思那么明,不思那么愚。6.大功无碑,功在人心;口碑无形,名由人传。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道药方治一种病。8.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9.说话不打白条,做事不打欠条。10.牵牛牵住牛鼻子,打蛇打到七寸上。11.快一步海阔天空,慢一拍山穷水尽。12.攀山越水寻常事,英雄不识艰难字。13.假设将世路比山路,世路更多千万盘。14.没有蹚不过的河,没有迈

15、不过的坎。15.走路不怕上高山,撑船不怕过险滩。16.夕阳不驻东流急,荣名贵在当年立。17.莫为浮名遮望眼,致远终须笃毅行。18.人生路线千万条,正心明道第一条。19.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20.微石能铺千里路,细土能垒万丈峰。21.一步慢,隔座山;一篙松,退千寻。22.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23.实那么万难可破,虚那么贻害无穷。24.成事必有其道,干事须得其法。25.事不琢不顺畅,人不磨不成长。26.多为事业盘算,少为自己打算。27.言直而和不伤,体劳而神不累。28.心有定而不慌,行有循而不乱。29.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30.进步如针挑土,退步如水推沙。31.先聚精气神,后聚产业财。32.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33.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34.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35.龙头怎么甩,龙尾怎么摆。36.是灰比土热,是盐比酱咸。37.刀不磨不快,兵不练不强。38.浪击身不斜,沙打眼不迷。39.江阔好行船,风起速扬帆。40.八两换半斤,玛瑙兑黄金。41.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