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956993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教学反思、亲身参与,收集证据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经过研究性学习 的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等阶段,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 制定计划,收集整理信息资料、进行表达与交流,实施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 献研究等研究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进行着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结论或结果,开展探索性的学习,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 验到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到 证据”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浅显的 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的教学中, 我就将学生分成四到五人一个小组,他们通过观察自己带

2、来的各种物体,首先提 出问题-玻璃瓶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然后根据观察和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及课前 了解到有关信息进行猜测:会沉,会浮。制定出验证猜测结果的实验计划。教师 设计探究情景:你有办法让它沉下去吗? 1:把里面灌满水2:用沙子填满。3: 我觉得只要往杯子里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如何将这些物体放入水里去验证?然 后将小组制定的计划付诸行动进行自己去进行物体沉浮的实验,进行探索,并作出研究记录,收集与物体沉浮相关的信息,思考在这个玻璃瓶由浮变沉的过程中, 什么改变了?(装了水)水多了,什么改变了呢?(重量改变了)。进行全班交流, 讨论物体沉浮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们就是通过研

3、 究性学习进行着科学探究,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学生对物体沉浮的问题更 加关心和愿意了解了,并掌握了进行物体沉浮实验的简单方法。要让学生先作出 预测,还要把预测写出来,用预测推动学生发现,再启发学生观察,进一步收集 证据”加以验证。二、利用证据”发现秘密。首先利用生活中的 玻璃瓶子”勺沉和浮现象进行导入。先请学生猜想用什么 方法是瓶子沉下去,接着启发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 从而引出了问题,将学生的 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节课所要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问题上,自然而然的进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通过教学导发现问题,并要解决问题的能 发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秘密并提示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让学

4、生把他们列举的共同点记录下来;认识实验 变化,获得科学事实和科学数据就是 证据”再让学生经历从观察收集 证据”到 整理、分析事实材料、作出结论的过程,对照记录进行比较、反思,反复经历这 样的过程,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发现科学现象。放入水中它是会 出现什么现象?捞出来再倒,这个小玻璃瓶就会浮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小玻 璃瓶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玻璃瓶变轻了。)小玻璃瓶变轻它就浮了。所以我们说 减轻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会由浮变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通过改变什么 实现?改变玻璃瓶的重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证据,发现事实、发 现数据,并用证据、事实、数据来说话,还启发学生发现减

5、轻物体的重量,物体 就会由浮变沉来并能加以解释。三、分析 证据”寻找规律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求他们作好科学探究的记录,并查找相关的资料, 作为解决本小组问题的信息资料。根据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看能否运用 在小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作为进行交流与讨论的有力证据,让同学和老师的进 行讨论,提高他们正确处理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在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教学中,在研究物体沉浮的原因时,3学生领取材料,学习记录单,分小组进行实验,并按 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的实验记 录单”记录,许多学生他们还举出了玻璃瓶、浮标、铁石头钉、泡沫塑料、泡沫 等物就认为重的物体会沉,轻的物体会沉,体比较轻,在水中就会浮的

6、例子。但 经过同学的反驳,他们便发现他们原来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引用的实例(信息) 是不全面的,所以结论也是不正确的。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有全面充 分和正确的信息资料来证明,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学生提出的设想教 师启发学生在课后进行验证实验,启发学生学会评估,评估是探究过程的重要环 节,学生通过探究究竟得到了那些启示,为什么探究的结果与事先的预测不一样, 探究的设计和计划的进行过程是否有缺陷, 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都需 要学生去反思,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评估,共同去研究本小组确定的探究问题, 并由专人负责记录,大家提供相关的知识点,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然后由组 长或组长

7、指定的学生向全班表达本组探究的结果或结论,将本组的成果展示给全 班同学分享,你要让学生先作出预测,还要把预测写出来,用预测推动学生发现, 再启发学生观察,并提示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让学生把他们列举的共同点记录下 来;认识实验变化,获得科学事实和科学数据就是证据”再让学生经历从观察收集证据”到整理、分析事实材料、作出结论的过程,对照记录进行比较、反思, 反复经历这样的过程,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发现科学规律。通过研究性学习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 程,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科学学习中促进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和 科学知识三大目标的有机整合。新课程强调:亲

8、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是科学学 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教学需改进之处: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驾驭能力,调控好学生做实验的气氛, 要使学生声音很小,大家能做到静静地在这里实验、记录等等。轻声讨论时也基 本上以自己小组里面为主,汇报时声音应该大,那是向全班同学汇报的,所以这 里上科学课探究的氛围途径非常好,很适合上科学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探究过程进一步互动, 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 思维、智慧上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 1+12的效果。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合作互动是教学系统,使教学活动成为培 育探究科学奥秘的 探路者”集训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