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催化氧化制硝酸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955921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的催化氧化制硝酸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氨的催化氧化制硝酸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氨的催化氧化制硝酸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氨的催化氧化制硝酸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氨的催化氧化制硝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的催化氧化制硝酸(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氨的催化氧化制硝酸1. 催化剂的选择与制备通过对部分过渡元素及IIA、IIIA族几种元素的氧化物、单质共16种物质作催化剂进行 大量、重复的实验说明:Cr,” Mn0,、Cu0、Fa 0 . VO、钻石棉、银石棉、伯石棉、铜 、2322325丝等都可以作本实验的催化剂,其中尤以价格低廉而又易得的Cr203、Mn02、CuO的效果最 佳。三氧化二铭的制备:将重铭酸铵晶体少许放入干燥的试管底部加热分解可得到疏松的三 氧化二铬。其反应是:UNHJ 顷山7 = %。I +Fh T +4HK银石棉的制备:将石棉绒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浸透,取出后挤去多余的溶液,烘干、灼烧 即得银石棉。钻石棉的制备:用石棉绒浸

2、透硝酸钻溶液,烘干、灼烧即得。或用硝酸钻加热分解得到 黑色氧化钻粉末,再与少许干燥的石棉绒均匀混合即得。活性催化剂的制备:取粒状煤渣为载体,用饱和的重铭酸铵溶液浸透,放入蒸发皿中烘 干,再充分焙烧即得三氧化二铬为主的催化剂(因煤渣里已含有少量三氧化二铁等具有催化活 性的组分)。还可将饱和高锰酸钾溶液吸附在粒状煤渣载体上,烘干、焙烧至无氧气放出,再用水洗 至滤液不呈碱性,再烘干即得二氧化锰为主的活性催化剂。2. 催化管的选择与催化剂的装填BC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氨、氧混合气体与热的催化剂充分接触。由 于催化剂大多数是粉末状的,如果催化剂填充太紧,反应混合气体难以通过,致使实验现

3、象 不明显;如果填充太松,特别是有较大空隙时,将有一部分氨、氧混和气体末与催化剂接触, 而导致生成白烟。所以催化管宜细不宜粗,内经为5mm左右较为适宜。粉末状催化剂按图 1-1进行装填:A1.铁丝2.玻璃纤雄或石棉绒3.催化剂图11粉末状催化剂的装埴如图A所示,用一根铁丝将少量玻璃纤维推入催化管中部,再如图B所示,将催化管插 入盛粉末状催化剂的试剂瓶内,使催化剂进入催化管1.5cm左右,然后如图C所示,将催化 管倒过来,轻轻敲催化管,使催化剂疏松地粘在玻璃纤维上。不能先把催化剂装入催化管, 再用铁丝把玻璃纤维推入,这样装填的催化剂太紧而不疏松。茯验证明,以颗粒状的催化剂 效果好。对于粉末太细的

4、催化剂(如Fe203等),则应先粘附在玻璃纤维上,再用铁丝推入催化 管内。内径大于6mm的催化管,要在催化剂两边放玻璃纤维或棉花,使催化剂与催化管内 壁不留空隙。3. 实验方案的选择(1)纯氧对氨的氧化方法一:实验装置如图1-2。1傕倨剂卫破瑞纤维成石棉3.侬磷酸或浓硫酸4,防爆同丝3.氧艮竟水主要操作步骤:用塑料袋收集氧气,在长约15cm内径4mm的玻管内疏松地填入&23 或Mn02、Cu0连接好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加热催化剂,待轻轻挤压塑料袋使催化剂发红时(大 约半分钟左右),移开酒精灯,继续鼓气,催化剂保持红热,并立刻见到红棕色气体。用浓磷 酸(或浓硫酸)洗涤反应后的气体,既可防止白雾产生

5、,使红棕色现象明显可靠,又可提高对 氨水浓度的适应范围。浓磷酸(或浓硫酸)在此既为气体的干燥剂,又是未被氧化的氨气的吸 收剂。由于吸收了多余的氨,所以氨水浓度大些花时少,且NO2的红棕色出现得快。至于鼓气速度,则对该实验结果影响不大,只要注意轻轻挤压塑料袋不使催化剂受气流 冲击而移位即可。洗气装置最好用内径为810mm的玻管弯成U形管。浓磷酸(或浓硫酸)的量不宜多, 只能按图1-2所示的与U形管上沿相切,否则鼓气时会把浓磷酸(或浓硫酸)压出U形管。方法二:实验装置如图1-3。主要操作步骤:在一塑料袋内收集氨、氧混合气体,使VO2VNH3。按图连接好装置。 加热催化剂至轻轻挤压塑料袋催化剂发红时

6、,移去酒精灯,催化剂仍保持红热,把试剂瓶套 在玻管口部,立刻见到红棕色气体。图1-3L催化剂2,玻璃纤推或石棉3.防爆铜丝4,氯氯赡气体氨、氧混合气体的收集及体积比的控制:方法1用KClO3和MnO2混和加热,先收集大半袋02,再加热浓氨水至塑料袋充满。方法2将28%的氨水与30%的过氧化氢以2 : 3的体积比注入锥形瓶内。再加少量Mn02 作催化剂,按图1-4的装置收集氨、氧混和气体,由于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收集时应注意安全。应使用口径稍大的乳胶管和导气管,收集前要检查导气管是否畅通。另 外,氨水和过氧化氢的用量应尽可能少些。一mL氨水和9 mL过氧化氢产生的混和气体 可做8

7、10次实验,足够一个班的演示。(2 )空气对氨的氧化实验装置如图1-5主要操作步骤:用试管夹夹住催化管4,在酒精灯上加热催化剂至鼓入空气催化剂发红(约 半分钟)。继续鼓入空气,并将催化管插入平底烧瓶,催化剂仍维持红热,瓶内立即出现红棕 色气体。加入少量含石蕊试液的蒸馏水,石蕊变红。其他参考装置如图1-6、图1-7。主要操作步骤:取内径815mm、长15cm左右的硬质玻管为反应管,在其中部约2cm 范围装满以煤渣为载体的活性催化剂、或新制Cr203、颗粒状的Mn02 (或Cu0),两侧塞以玻 璃纤维或耐火棉,按图连接好装置。将酒精灯焰预热催化管后集中加热催化剂3040秒钟, 缓慢鼓入空气,待催化

8、剂发红时移开酒精灯,加快鼓气速度,催化剂继续红热,氧化瓶中出 现红棕色气体。1-51 氨水W. g道3-4.催化剂S.玻瑞纤维6.防眼铜丝氨水浓度要适宜,浓了氧化不完全,会产生白烟;稀了由于氧化产物少,催化剂红热现象 不明显,红棕色的现象不易观察到。氨水浓度要根据室温高低加以调节,当氨水浓度和室温 接近如下关系时,可使实验获得满意效果。室温(C)0 510 1520 2530氨水() 2724211815129图1-61.穗珑底部开孔)2.氨水3.催化剂4.玻璃纤舱5.氧化布6.防壤同丝鼓入空气的速度要适当,一般是先慢慢鼓气,待催化剂开始红热,移开酒精灯时适当加 快。鼓气时用拇指按住洗耳球底部气孔轻轻挤压洗耳球,移开拇指时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 指捏紧连接洗耳球的乳胶管,以防倒吸。氨氧化产物导入接收器的时间要控制好。如果在实验前先把导管插入接收器中,则容易 出现白烟。只有当氨催化氧化放出的热量能维持催化剂发红时,再把导管插入接收器中,这 样导出的混合气体含氨少,一氧化氮较多、效果好。(注:为了防止倒吸时将红热的催化剂吸入盛氨水的锥形瓶(具支试管)引起氨、氧混合气 体爆炸,一定要在盛氨水的装置和催化管的连接处放防爆铜丝卷。)图1-71.洗耳球(底部开孔)9.氨水3.玻璃纤维4催化剂5.氧化瓶&紫色石蕊溶遗7.防爆铜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