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95480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40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课 题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课型互动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谈话法与讨论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2、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体会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责任感。2、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教学重点引起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难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课前准备通读本节

2、教材,对其中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讨论思考,并搜索相关知识留待课堂讨论。1、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推荐中国际法传统的铁锅。 2、吸烟有烟有害健康。3、收集一些化学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造福于人类生活的实例。教师:准备演示、分组实验器材、药品;准备相关媒体、素材。学生:准备一些玻璃材料,留做分组实验用。教学前思考:第一节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的形成对于化学的印象,让他们体会化学,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知识的要求并不太高,更重要的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自己主动的去寻找有关的资料,自我学习。自我介绍:新学年、新课程、新老师,给学生新的印象首先介绍化学学科的新特点和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引 入:观察思考

3、教师以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等),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同学们认真听讲、受到激发,进入学习情境。 讨论交流1、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2、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同学们一定浏览过我们的课本,就会发现化学是非常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习化学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吗?切入新课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提出问题1、空气为什么可以供给呼吸?2、水为什么是人和动物必需的物质?3、绿色植物是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淀粉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我们的化学知识。阅读与思考首先,

4、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并从我们化学学科的角度去想一想、议一议。讨论交流同学们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对于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老师略加总结并板书。 引导总结1、我们面对的世界是物质的,哲学物质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用途。正确的认识物质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就通过几个实验来看看如何去研究这些物质、以及化学对于我们生活的作用。2、吸烟有害健康?3、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推荐中国传统的铁锅?为什么用铁锅烧菜比较好?演示实验: 观察思考同学们分组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同学们感悟实验探究的学习、研究思想。 讨 论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通过

5、实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化学科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是 ,该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 。 小 结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物质。例题研讨1、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各项中不是化学科学研究领域的是( )A新型超导材料的研制 B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研制低毒高效的农药、化肥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 B.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C.凡是“绿色食品”均不含化学物质 D.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3、化学,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就是中毒、腐蚀、污染、造假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化学的一种误解。许多化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使用,

6、极大地提高了生活水平。请你任举两个化学造福人类的例子: ; 。课堂练习 1、近代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 ;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2、当代人类面临的 、 、 、 和 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布置作业教后记课 题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课型互动课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2、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搜集、展示和演讲,提高学生获得信息、表述信息的能力。2、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情

7、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通过体会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引起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难点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课前准备 多媒体、实验器材复习提问1、举例说明化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引入新课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氮气资源的应用: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它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用途:氮肥的原料 作保护气 液氮冷冻麻醉剂 用作超导材料的环境改造

8、剂等。 演示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演示铁丝生锈实验。保护钢铁资源:观察思考“铁生锈吸收氧气”实验,然后讨论下列问题:1、实验中产生什么现象?(铁生锈,导管中形成水柱)2、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铁生锈时吸收氧气)讨论交流你所知道的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人类遇到的问题还有哪些?请你提出解决思路。 总结刚才的几个实验所能够反映的问题只是我们化学世界中的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等待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那们你能够有化学的眼光来看一看我们身边的世界吗?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的制造与使用过程中,化学的贡献:创设情境投影课本彩图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对内容进行讨论小结古代化学工艺方面的成就:

9、动手探究分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异。总结分析不同玻璃材料在性能上有哪些差异?材料性能特点生命科学中,化学的贡献:如,青霉素的发现,合成与应用。总结通过学习化学,我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了解他们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掌握了打开物质世界大门的钥匙。更进一步是为了适应我们的世界,美化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例题研讨 1、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 )A不锈钢 B青霉素 C农药和化肥 D电话和电视机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果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空气污染物 C工业酒精不可兑水配制白酒饮用 D工业用盐

10、不可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3、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A指南针 的发明B青铜器的制造 C钢铁的冶炼D黑火药的发明课堂练习1、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 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 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2、能源、资源、材料、环境保护等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下列研究的内容与所属领域不相符的是( )。A.导电塑料的研究属于能源领域的问题 B.淡化海水的研究属于资源领域的问题C.新型合成材料的开发属于材料领域的问题 D.废旧电池的回收属于环境保护领域的问题布置作业教后记课

11、 题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课型实验探究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 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身边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变化的具体实例的分析,学会区别物质的变化及区别物质的性质。2、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重点1

12、、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在化学中研究物质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课前准备知识准备 1、通过看书、查阅资料、浏览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搜索一些身边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实例,作好简单的记录,准备参加课堂讨论。 2、回顾物理、生物等学科中有关酒精灯、试管等操作初步学会使用。 物质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分组实验器材、药品;准备相关媒体、素材。 学生:准备一支蜡烛,一盒火柴留做分组实验用。少量的面粉、砂糖、葡萄糖先进。 引入: 回顾交流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化学在帮助我们认识及合理利用周围物质世界和自然资源,促进科技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一课开始尝试研究化学,我们先从身边的物质开始。 观察思考仔细观察课本第10页彩图,结合生活经验感悟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思想。活动与探究:蜡烛的燃烧 创设情境观察蜡烛提出问题,包括是什么、叫什么、怎么样等等,教师引导、归纳整理1、刚点燃时的现象: 。2、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 。 3、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 。 4、熄灭1分钟时的现象: 。 5、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 分组实验学生动手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讨论交流根据实验说出各自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归纳板书。 师生对话:概念教学讨论交流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