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训练十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953302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训练十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十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十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十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训练十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训练十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训练十七 (一)卫人教子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成其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所以:用来的东西。倍:加倍,动词。罪:怪罪,归罪。类:类似,相似。 卫国有个人,当他的女儿出嫁时,教训她说:“一定要偷偷地多积攒私房,做人家的媳妇被遗弃回娘家,是常有的事。不被遗弃,夫妻能够白头偕老,这是侥幸的。”他的女儿到了婆家后,果然拚命积攒私房。婆婆嫌她私心太重,于是把她赶回娘家了。这个女儿带回的钱财比出嫁时带去的嫁妆还要多出一倍。她的父亲不归罪于自己教导女儿不正确,

2、反而自以为他增加财富的办法很聪明。 如今做官的人,都这样相似呀。 这则寓言揭露了那些贪官污吏惟利是图、寡廉鲜耻的丑恶面目和内心世界。它也告诫人们,要重视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盲子坠溪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蚤:通“早”。夷:平坦。矜:同情。省:察看,反省。 有个瞎子,路过干涸的小河,不幸从桥上失足坠落。他两手攀着桥栏干,战战兢兢地紧握不放,自己料想:如果一松手,就必定掉进深潭。过

3、桥的人告诉他说:“不要害怕,只管放开手,下面是干涸了的地面。”这个瞎子不相信,抱着栏杆大哭大叫,久而久之,精惫力尽了,便失手掉到地下,安然无恙,于是讥笑自己说:“咳!早知道下面是干涸了的平地,何必如此自讨苦吃呢!” 道路本来是平坦的,但陷入空想,抓住某点感受,就自恐命危的人,看到这个瞎子可以省悟了吧! 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 (三)鲁丹散金 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曰:“反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中山。”

4、君因索而罪之。 去:离开。以:因为,介词。恶:形作动,说坏话,中伤。间:离间。 鲁丹多次劝说中山国的国君,而中山君不接受,鲁丹于是分送五十金给中山君左右的人。他再拜见中山君时,还没说话,中山君就赐给他酒食。鲁丹出来,不返回住处,就离开了中山国。为他驾车的人问:“一见面,国君就开始欣赏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呢?”鲁丹说:“因为别人的话而对我好,也一定会因为别人的话而治我罪。”鲁丹还未走出国境,中山国的公子就中伤他说:“鲁丹是为赵国刺探中山国的情报的。”中山国国君就下令搜捕他,治他的罪。 (四)弥子食桃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

5、。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见:表被动,相当于“被”。窃:偷偷地。矫:假传(命令)。贤:形作动,认为有道德。甘:形作动,觉得甜。及:等到。食:s,给吃。 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主的命令驾

6、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 (五)黄粱一

7、梦 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有少年卢生自叹贫困,言讫思睡,主方炊黄粱。翁探囊中一枕以授生,曰:“枕此即荣遇如意。”生枕之,梦自枕窍入,至一国,功名得意,身历富贵五十年,老病而卒。欠伸而寤,顾吕翁在傍,主人炊黄粱犹未熟。生谢曰:“先生以此窒吾之欲。” 讫:完毕。以:把,介词。窍:孔,洞。窒:阻塞。 吕翁经过邯郸的路上,在旅馆舍中,有个姓卢的年轻人叹息自己很贫穷困苦,说完想睡,店主人正煮黄粱。吕翁伸手从布袋里拿出一个枕头交给那姓卢的年轻人;说:“枕上这个枕头就可以得到美好的遭遇而使你样样满意了。”姓卢的年轻人枕着以后,梦见从自己枕头的小孔进到一个国家做官非常得意,亲身享受富贵五十年,年老生病而死。

8、这时,伸伸懒腰,打个哈欠就醒了,回头看到吕翁还在身旁,店主人煮的黄粱还没有熟。姓卢的年轻人感谢吕翁说:“先生用个枕头堵住了我心中的私欲。” (六)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小: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小。术:方法。 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太小了;登上了泰山就觉得天下也不算大了;所以,对于见到过海洋的人,别的水就很难被他看得起了;对于曾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一般的议论就很难被他看重了。看水有方法,一定要看它的汹涌的波涛。日月都能发出光辉,哪怕一个小缝隙也一定照到。 文言文翻译训练十八 (一

9、)守道不仕 干木,晋人也,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干木逾墙避之。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闾而轼。其仆曰:君何轼?曰:段干木贤者也,不趣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安得勿轼!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后卑己固请见,与语,文侯立倦不敢息。 造:动词,后面带表示地点的宾语,意思是“往,到去”。轼:扶着轼敬礼。 其:代文侯。趣:同“趋”。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首要(重要)的事情。 富:形容词,多。 段干木是晋国人,坚持高尚理想 识所守,臣实不喻。”太宗深纳之。 以:介词,把。闻:使动用法,使知道。谢:谢罪,道歉。是:正确,对

10、的。 罢:停止。喻:明白。 房玄龄和高士廉一起走路,遇上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他说:“北门近来有什么建筑工程?”德素将这件事告诉了唐太宗。太宗对房玄龄、高士廉说:“你们只须管好南衙的事务就行了,我在北门建造一项小小的工程,又妨碍你们什么事呢?”房玄龄等人跪拜道歉。魏征进谏说:“我不理解陛下您(为什么)责备(房玄龄等人),也不理解房玄龄等人(为什么)道歉。(他们)既然担任大臣,就是陛下的得力助手,(陛下)有什么工程建筑,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知道。(陛下您)责备他们向主管官员询问(的做法),(是)我所不能理解的。陛下所做的事情如果是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帮助陛下完成它;所做的事情如果是不对的,(大臣们)就

11、应当奏请(陛下)罢免它。这是辅助君主的正道。房玄龄等的询问既然没有罪,而陛下却责备他们,房玄龄等也不知道自己应当坚守职责,我实在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太宗很赞同他的话。 (三)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御:驾车。易:更换。后:落后。致:到达。 赵襄主向王子于期学赶车,学了不久便与王子于期比赛;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结果每次都落在后面。赵襄主埋怨说:

12、“你教我赶车,还留了一手呢。”王子于期回答说:“技术已经全教给您了,是您用的不对。赶车最要紧的是,要使马套在车上能舒适妥贴,赶车人的注意力要集中放在调理马上,然后才能赶得快,跑得远。在这次比赛中,您落在后面的时候就光相赶上我,跑在前面的时候又怕被我赶上去。其实引马上路去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可是您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哪里还顾得上调理马?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啊!” (四)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汲:

13、打水。及:等到。国人:国都的人。于:被,介词。 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的家里打井时,他告诉别人说:“我打井得一人。”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丁氏打井得一人。”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者件事。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姓丁的回答说:“得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五)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被:通“披”。鬻:卖。所:处所,地方。殊:完全。 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前往卖金子的人聚集的场所,看见人拿着金子,就抢夺过来。衙役将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道:“人们都在这里,您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回答说:“完全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