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951452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业生态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业生态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业生态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业生态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生态学自学指导内容体系: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及系统论综合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课 程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主要讲授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优 化设计、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学原理应用案例等十个章节的内容。通过课 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农业资源与环境问 题、农业生态系统优化与调控及我国生态农业实践,培养学生生态观与经济观相结合的农业 生产理念,为日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课程教学总计20 学时。课程内容体系图解 如下:农业生态学内容体系及图例内容要点:第一章 绪论 本章在概述生态学定义、发展历

2、程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引出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分析了 农业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并对农业生态学的教学内容、任务及可能应用方向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 在介绍生态系统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比较讨论了农业生态系统在组成、结构及功能上的不 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受人类控制、出现了人工环境、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差及受自然 和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影响等方面。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原理 本章介绍了种群的概念,从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及种群的关系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种群水平 上存在的若干生态学原理、规律,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些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指导意义。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原理 本章给出了群落的定义,并从数量特征、

3、结构特征、进化特征等方面系统地讲授了群落水平 所体现出的众多生态学原理与规律,证明了群落是一个由多个种群所构成的有机、有序整体。 课程中对每一个特征都通过案例解析了相关特征原理的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章阐述了环境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概念及分类,重点介绍了光、温、水、土壤等生态因子的 作用及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应着讲述了森林、草地、土壤生物、特别是农田生 物对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生物因适应环境而发生的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的生态学 现象及内涵。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在总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转化的途径及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能

4、流途径、能量转化效率的特点,探讨了通过人工辅助能科学投入等生态学原理与方法提高农 业生态系统内能量转化效率的途径。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本章介绍了有关物质循环方面的定义及分类,以c、N、水等几种重要物质为例,概述了其 地质大循环途径与特点,突出强调了人类生产活动对其干扰。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平 衡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课程以N素为重点,阐述了农业生态系统内N、P、K素的循环、流 动途径,干扰系统养分平衡的因素并提出了技术对策。因物质循环受到干扰而产生的温室效 应、水体富营养化、环境污染与生物放大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希望同学给以足够认识和理 解。第八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优化设计本章介

5、绍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机制和人工调控机制,解释了农业生态系统要遵循自然 规律,又要符合社会经济规律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具体讲述了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诊 断及进行优化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第九章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本章介绍了农业资源分类及总体特征,重点阐述了中国农业资源与社会资源现状,引发同学 们对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讲授了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征,提出了保持农业 生态平衡的对策。第十章 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 本章讲授了生态农业思潮、模式及目标,以循环农业为例,阐述了生态农业技术或模式所依 据的原则、生态学原理,并介绍了目前我国正在研发与应用的大量循环农业模式、技术与应

6、用效果。重点难点:第一章 绪论 重点: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农业生态学产生过程中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难点:无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 重点: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分类;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的理解。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原理 重点: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分布类型;利用空间的不同类型及意义;种群数量增长的三种方 式及s型增长的概念;生物R、K对策的特点及利用;种群间生态关系的类型、含义。 难点:种群生态关系在农业中的应用途径,理解原理,广泛联系,触类旁通。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原理重点:重要概念(群落、生态优势种、群落的垂直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多元重复补偿、 顶极群落、群落演替、人工亚项

7、极);群落的基本特征;生态位的概念、原理与农业上应用; 群落演替的基本过程与变化趋势(规律)。难点:群落演替的基本规律对我们进行农业生产或改造自然的活动有什么启示或指导意义; 将群落的特征性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五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李比希最小限制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境的概念;森林、草地、农田三种生物的生 态效应;生态因子的作用基本特征;重要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对生态型与生活型的 理解。难点:识记我国纬度梯度与相应的群落分布地带性,学会依据这一生态学原理分析某一区域 种植业系统组分结构与布局的合理性。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重点:十分之一定律、能量金字塔、初级生产与次

8、级生产的概念;农业生态系统能流规律与 特点;理解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的关系;掌握人工辅助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利用方 式。难点:思考、学习运用各种生态学原理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重点:物质循环的定义及分类;理解气态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的不同特点;碳、水地质大循 环途径及人类生产活动对其干扰;以N为例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平衡及干扰因素; 因物质循环受到干扰而产生的温室效应、水体富营养化、环境污染与生物放大也是本章的重 点内容。难点: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平衡;重要物质的地质大循环途径及干扰因素。 第八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优化设计重点:正、负反

9、馈、多元重复补偿的概念;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基本途径;农业生态系统优 化设计的一般步骤。难点:根据能、物流图进行系统分析、诊断。第九章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重点:我国主要农业资源水、耕地、养分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难点:能够比较好地了解我国某一资源现状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途径。对资源 数量等关键数据的识记。第十章 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 重点:循环农业依据的原则及运用的生态学原理;了解我国正在研发与应用的典型循环农业 模式、技术与应用效果。难点:运用所学生态学原理分析评价给定的某一循环(生产)模式与技术的合理性。学习安排(以章为单位):学习内容讲课时长自学时长试验时长上机

10、时长其它备注第1章绪论12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12第3章种群34第4章群落35第5章生物与环境关系15第6章能量流动23第7章物质循环35第8章优化调控23第9章资源与环境25第10章循环农业24总计2038复习题一一、填空1、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关系,可以把植物分为、四大生态类型。其中类型的输导组织比较发达。2、 土壤是由、.组成的三相系统。每种土壤还有其特定的生物区系,如、等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3、根据形成生植物态型的主导因子不同,可以把生态型划分、。4、种群的相互作用根据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可分为、.、.、等5种类型。5、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等5种。6、根据我国自然环境和主要植被类型

11、的特征,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植被区、 、 、7、地球上除了存在于各种矿物中的化合水、结合水,以及为岩石深部所封存的水分外,、共同构成地球的水圈。8、 盐碱植物根据其生理上的抗盐特性,可以细分为、等三种。9、种群中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通常有以下三种类型、。10、岩石表面没有土壤,极为干旱,温度变化也大,植物群落演替顺序分为、四个阶段。11、 从平地往上,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平均每升高米,气温下降。12、根据食物链上的营养级不同,可将它分为四种类型、 、。13、水质指标通常可以用来表示水体被污染的程度,主要有以下5个、。14、 外来物质进入水体的数量,达到破坏水体原有的用途程度,就口。二、名词

12、解释1、种群密度:2、植物群落:3、演替:4、生态系统:5、生态农业:三、判断下列题目是否正确,并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上“”和“”。1、低纬度处短波光多,随纬度增加长波光增加而短波光减少。2、玉米和水稻都是在夏季栽培的,所以它们都属于四炭植物。3、靠风来传播种子的植物称为风煤植物。4、烟草与油菜一样都是属于长日照作物。5、磷在自然界的循环是典型的沉积循环。6、硫在有机体内是少量的,生物所需的硫,主要是无机的硫酸盐。7、洪涝和地震都是我省经常发生的,它们都属于地质灾害。8、人类对环境产生的灾害主要是环境污染。9、农田中养分的反硝化作用不是属于非目标性输出。10、在生态金字塔中以数量金字塔最能反映能量

13、传递的有效性。四、简答题1、生态系统的成分,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和细分为哪六种结构成分?2、温度对植物的生理活动有哪些影响? 3、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出发,搞生态农业可实施哪些基本措施?五、问答题:每题10 分,共计30分1、单种种群增长模型在农业生产中有那些应用?2、农业生态系统系统的技术调控包括哪些内容?3、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调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一、填空1、水生植物 湿生植物 中生植物 旱生植物 旱生植物2、固体 液体 气体 细菌 真菌 放线菌3、气候生态型 土壤生态型 生物区系生态型4、竞争 捕食 寄生 共生 附生5、农药防治 生物防治 耕作防治 培养动物 绝育交配6、寒温带

14、落叶针叶林区 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热带雨林区 温带草 原区 高寒草甸和草原区 温带草原区 高寒荒漠区7、海洋 湖泊 河流 地下水 大气水 冰8、聚盐植物 泌盐植物 不透盐植物9、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 聚集分布10、地衣植物群落阶段 苔藓植物群落阶段 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木本植物群落阶段11、100 米 0.65 度12、牧草食物链 腐屑食物链 寄生食物链 混合食物链13、悬浮物 有机物 PH 值 细菌数 有毒物质指标14、水污染二、名词解释1、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的个体数。2、植物群落: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 规律的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叫做一个植物群落。3、演替:随着植被的发展,同一地区相继为不同的植物群落所占据,此过程称为植物群落 的演替。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即生态学上的一个功能单位。5、生态农业: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 受的小型农业。三、判断题1、V 2、X 3、V 4、X 5、V 6、V 7、X 8、V 9、X 10、X四、简答:1 、答:生态系统的成分可以分为生物生命和非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