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下教学案(六)(印)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949001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下教学案(六)(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八下教学案(六)(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八下教学案(六)(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八下教学案(六)(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八下教学案(六)(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八下教学案(六)(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下教学案(六)(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别 学号 姓名花城中学八(下)语文教学稿6 执笔:甘逸 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周次: 11-13 课题:第六单元(上阅读) 一、课外古诗填空1.赠从弟中赞颂松柏不畏严寒的诗句: ,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 句是“ , ”。 3.登幽州台歌中表达作者伤感情怀的诗句: , 。4.终南别业中写出作者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的诗是 , 。5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抒发诗人李白豪情壮志的诗句 是“_ , _”。表达诗人消极避世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 。6.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表达作者盛赞感叹早春风光的诗句: , 。7、李商隐在无题中表达

2、诗人对亲人无限思念的名句: ,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9、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怀,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 , _”。10、范仲淹在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 。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 ,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从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 )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 )清冽( )。全石以为( )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潭中鱼可( )百许( )头,皆若空( )游

3、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 )而望,斗( )折蛇( )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 )无人,凄( )神寒( )骨,悄怆( )幽邃( )。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文中加浪线的词语。2、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字字落实。(1)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 佁

4、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3、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心乐之/念无以为乐者 C、下见小潭/才美不外见 D、不可知其源/知之为知之(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作者

5、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3)对第二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段话虽然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写出了水的清澈。B、作者写鱼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虽只写动态,但描绘精细,呈现出一幅幅特写镜头。C、末句把自己的喜悦心情跟鱼儿结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意趣盎然。D、这段话只用了40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和游鱼的美景。4、简答题(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小石潭的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 (2)作者在描写小石潭景物时是如何紧扣景物特征来展开细致

6、描写的? (3)结合课文,说说小石潭的“奇” (4)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中,滕子京谪(古时指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巴陵郡。越( )明年,政通( )人和( ),百废具( )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 )予作文( )以记之。予观乎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衔( )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前人之述备( )矣。然则( )北通巫峡,南极( )潇湘,迁客( )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 )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 )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 )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 )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 )古仁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