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947797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年级:四年级类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种子的萌发【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收获者的发展进行教学,而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强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基于以上理念,本课时将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求知欲。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互动交流,培养敏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逐步构建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等概念。【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内容。从内容上看,教材主要围绕浸泡种子、观察种子和栽种种子三个活动展开,以此

2、来认识种子的结构及作用,有效构建有关种子萌发的科学概念。从结构上看,新的生命单元主要分为植物和动物繁殖两部分。前几节课学生对植物的花结构、种子的传播方式以及果实都进行了探究活动。本课是植物繁殖部分的最后一课,学生通过观察发芽的蚕豆,为进一步理解植物新生命的生长以及学习动物的新生命等知识做好铺垫。【学情分析】四年级孩子对生命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经历了一年多的科学学习,他们已经观察认识了植物生命体的特征,并通过种植风仙花、养蚕等活动,建立起了动植物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课试图帮助学生建立起种子萌发的相关概念。从学生发展需求层面看,他们的形象思维正

3、在向抽象思维转变,逻辑思维发展还不完善,对于理解种子的结构与功能有一定难度。另外,四年级学生对实验观察、描述有一定的基础但对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还有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并解剖种子的活动,认识植物种子的种皮和胚结构。2. 通过猜想、观察对比发芽前后的种子,了解胚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感观和工具用一定顺序和方法观察研究种子的结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观察蚕豆种子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学重难点】具体内容:通过观察、解剖种子活动,发现并认识植物种子中的种皮和胚结构。确定依据:教材安排

4、特点以及单元训练重点。重点具体内容:通过猜想种子结构作用、观察对比发芽前后的种子,认识胚的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依据:学生的前概念和实际认知心理。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启发式谈话法师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生教学相长【教学过程】l 一、激趣生疑,情境导入(3分钟)【教师活动】1. 播放课件图片,讲述故事神奇的古莲子。让学生感受种子的神奇,引发对种子的研究兴趣。2. 提问:为什么种子在地底下埋藏了那么久还能够发芽?为什么在地底下埋了那么久他却不发芽呢? 引发思考,板书课题。【学生活动】1. 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问题。2. 记录探究主题。小结语:今天这堂课我们的探究主题就是种

5、子的萌发,板书课题。l 二、观察种子结构(15分钟)环节一:浸泡种子【教师活动】提问:如果现在给你一颗莲子,想让他发芽,你会怎么做?【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举手发言,预设:(1) 放到泥土里;(2) 浸到水里;(3) 埋起来【教师活动】1 及时评价,故事中的主角那位科学家也正是用了浸泡的方法。2 提问:浸泡前和浸泡后的种子到底有什么区别呢?3 出示课件:浸泡前后的实验数据表格。引导孩子观察,水量的变化。【学生活动】1. 积极思考问题并回答。猜想种子的变化。2. 观察表格后发现。预设回答:水减少了,被种子的吸收了。【教师活动】1. 提问:那你知道水是怎样进入种子的吗?2. 播放种孔的介绍视频。

6、【学生活动】1. 观察后发现种子通过种孔这一结构吸收水分,水为种子的萌发提供必要的条件。小结语: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数据、观看视频知道了种子萌发需要水,而且种子是通过种孔这一结构来吸收水分的。环节二:观察种子【教师活动】1. 出示种子: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颗种子,一颗是浸泡后的,一颗是浸泡前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区别。 2. 课件出示:实验记录表,说明观察要求与方法。种子的外观浸泡前外观浸泡后外观我们的发现蚕豆【学生活动】1. 小组合作,认真观察,思考记录发现。【教师活动】1. 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呢?可能说明了什么?2. 引导发现种皮的保护作用,并板书。【学生活动】1. 积极尝试,小组

7、讨论解答发言。预设:(1) 变软了;(2) 变大了;2. 学生猜测种皮具有保护作用。小结语:我们在实验中看到,浸泡后的种子吸收了充足的水分变软,容易剥开,而没有浸泡过的种子很坚硬,外面的表皮称为种皮,起到保护的作用。 环节三:解剖种子【教师活动】1. 提问:当种子吸收了充足的水,慢慢长大,变成了一株完整的小苗,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奇妙的变化,这种子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2. 出示图片和材料,引导语:今天我们就要来解剖种子,看看里面都低有什么。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点:(1) 实验内容要求:将种皮剥开,观察它们的特征(颜色、形状、气味等),可以用手捏一捏;(2) 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观察两

8、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把你观察到的在记录本上画下来。(3) 实验操作要求:小组分工合作,仔细观察,轻声讨论;(4) 记录你的发现;(5) 听到倒计时马上整理好器材,坐端正,准备汇报。指导实验:使用镊子小心剥开浸泡后的蚕豆种子种皮,并使用放大镜观察两个豆瓣的连接处结构。(6) 出示实验记录单画一画种子内部的模样写一写它有什么特点猜一猜它会变成什么【学生活动】1. 表示很想知道。2. 说出实验操作要求,明确实验步骤。3. 领取材料,学习使用镊子、放大镜等工具。小组合作实验。【教师活动】1. 活动开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 在实验期间不断观察学生实验推进情况,并用语言提示。【学生活动】1. 小组

9、合作开展观察实验。【教师活动】1. 实验结束,请小组长整理好器材,准备汇报。2. 请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活动】1. 小组整理器材,保持安静,准备汇报。2. 小组代表汇报发言,预设:(1) 看到了两片叶子,但是不是绿色的。(2) 中间有小芽。(3) 【教师活动】1. 提问:我们在种子里面找到了这么几种结构,请同学来尝试将种子模拟图片贴到黑板上。2. 出示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卡纸模型。提示:注意贴的位置和方向。【学生活动】1. 尝试将种子模拟图片贴到黑板上。【教师活动】1. 总结学生的汇报内容:种子里面有子叶、胚根、胚芽。完整的内部结构叫做胚。板书各部分名称。2. 凡是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

10、叶植物,所以蚕豆是双子叶植物。(板书:胚根、胚芽)下面大家在你手中的种子里找一找胚根、胚芽。课件材料中指出胚根、胚芽。l 三、认识种子各部分的作用(10mins)【教师活动】1. 请学生根据观察到种子的结构特征,进行猜测,完善实验记录表。2. 下发材料二:发芽了的蚕豆种子和未发芽的种子进行对比观察。【学生活动】1. 根据观察到种子的结构特征,进行猜测,完善实验记录表。2. 查找两颗种子同种结构的变化。并记录发现。【教师活动】1. 结合ppt图片,引导学生根据结构特点,汇报猜测各部分功能。2. 出示对比图片(种子发芽前后),并提问:种子中的各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最终变成了什么? 板书作用,并在黑板

11、上贴发芽种子的图片。【学生活动】1. 小组代表汇报发言:预设:(1) 猜测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将来可能会变成什么;(2) 子叶会变成叶子;(3) 胚芽会变成茎;(4) 胚根会变成根;(5) 并说明理由。2. 仔细观看对比图,比较得出,各部分的变化发展。【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板书。小结语:子叶渐渐的缩小萎缩,最终脱落。我们发现胚根最终发育成了根,胚芽最终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为他们的生长提供营养。所以我们发现,要是没有了胚,种子还能够长成一株植物生命植株吗?l 四、拓展练习,课堂延伸(7mins)【教师活动】1. 提问:同学们你们今天收获了什么?2. 综合学生的回答,借助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3. 换成其他种子还能指出它的结构吗?【学生活动】1. 根据教师的板书,构建本堂课的知识框架。【教师活动】1.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老师提供给你们各类植物的种子:有红豆、黄豆、绿豆等。 要求想办法让他发芽,并且要坚持做好观察记录。2. 现在你能回答老师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了吗?【学生活动】1. 思考老师课前的两个问题。尝试回答。2. 领取种子,带回去家去栽种。【教学评价】【板书设计】发育成根发育成茎和叶提供营养胚根胚芽子叶种皮 胚pei种子的萌发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