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技术》课程论文浅述转基因食品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9467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论文浅述转基因食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论文浅述转基因食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论文浅述转基因食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论文浅述转基因食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论文浅述转基因食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论文浅述转基因食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生物技术》课程论文浅述转基因食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生物技术课程论文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届另I:2011级学号:2011112008姓名:侯凡浅述转基因食品摘要:转基因食品自面世来一直受到热议,一方面转基因食品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本文主要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基本概念,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以及消费者对转基因的态度。面对社会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分歧,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更好的面对转基因食品,在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指导下,使转基因食品真正造福于人类。关键字: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一、转基因食品的概念转基因是指运用科学的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

2、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之能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的性状,培育新品种。转基因食品也称基因改良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s,GMF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有利的基因转移到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内,使它们获得有利的特性,再由这些转基因物种生产或处理获得的食品及添加剂。转基因食品的类型大致分为6种:(1)增产型;(2)控熟型;(3)高营养型;(4)保健型;(5)新品种型;(6)加工型。二、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1994年,美国培育的耐储藏转基因晚熟番茄获得FDA批准进人美国市场,从此,转基因食品的商

3、业应用开始大规模展开。目前发展最为广泛和迅速的是转基因农作物。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种植面积逐年递增。转基因作物中以转基因大豆最多,其次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等作物。美国是转基因农作物发展最快、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并且基因工程技术应用最广泛。转基因技术应用于从原料生产到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从牛乳、奶酪到水果、蔬菜中都含有转基因食品。我国转基因食品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取得很多令人注目的科技成果,部分转基因作物已进行了商业化生产,尤其是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是个长期话题,对于转

4、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说法,全球普遍关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毒性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2. 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53. 营养问题。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4. 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

5、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5. 对环境的威胁。转基因植物对环境的威胁是指它作为一个新物种进入生态系统,对生态平衡可能产生负面效应。6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这种基因在物种间的横向漂移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四、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制定了各自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法规,对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监管模式主要包括下列3类:1. 宽松管理模式坚持这种模式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即采取以产品为基础(Productbased)的管理模式其主要观点:坚持这种模式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即采

6、取以产品为基础(Productbased)的管理模式其主要观点:(1) 转基因作物或产品与非转基因作物或传统产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2) 应该管理的是产品而不是生产过程。(3) 管理应该以最终产品和个案分析为基础。(4) 现存的法律对于转基因技术产品安全性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只要符合法规,转基因产品可以自由交易,相当于司法的“无罪推定”原则。美国对转基因食品从两个层面进行监管:第一,联邦政府层面,由农业部、环境保护局和FDA参与协调,农业部负责确定转基因植物是否可能会成为有害生物;FD炷要负责食品及食品成分安全的管理;环境保护局管理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第二,各研究单位的生物安全委员会层面,

7、其责任是监测各单位在生物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保障研究工作遵守生物安全的程序。近几年来,美国颁布转基因食品监管的相关法律体现了其对转基因食品管理态度正在向严格管理模式逐渐转变。2. 严格管理模式主要是欧盟一些国家,以及瑞士、日本等国家,此模式以工艺过程为基础Processbased,即重组DNA技术有潜在危险,不论是何种基因,哪类生物,只要是通过重组技术获得的转基因生物,都要接受安全性评价和严格监控。相当于司法的“有罪推定”原则。如欧盟一些国家的做法是:(1) 所有转基因产品都必须有标签清楚地标明;(2) 确立严格的登记制度,对所有转基因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监控;(3) 欧盟新

8、成立的食品安全机构将负责评估所有新推出的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性评价,然后做出是否允许这些产品进入市场的决定;(4) 允许欧盟的所有成员国制定自己的规定。3. 坚决抵制模式主要是意大利和英国等一些欧盟国家。意大利农业部2002年对外宣布:意大利绝不容许任何意外的基因污染,即不论任何转基因食品,也不论含量多少,都严禁进入意大利。意大利种植的1500万公顷玉米和大豆都是非转基因的原栽培种,不允许含有任何转基因生物进入,以保证其生物安全。五、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世界各国的研究表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不同国家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存在很大差异。欧洲和日本等国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

9、接受程度较低,美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则比较高4。6J。一些研究表明美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在50到59之间,泰国、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都在70左右。许多学者对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进行了研究,有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听说过转基因食品;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知识了解较少;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较高,但对不同类型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收入水平、所居住城市的规模等是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重要因素。在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各种因素中,信息具有重要作用。消费者

10、对转基因技术了解越多,消费者就越愿意接受和购买转基因食品。这意味着,在目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知识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媒体和政府可以通过为消费者提供相关科学的、客观的信息,提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相反,如果媒体对转基因食品的宣传多为负面宣传,则可能会较大幅度的降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六、正确客观的评价转基因食品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已成为全世界最热烈、最集中的话题之一,政府组织与非政府团体纷纷加入到这场争论中。支持者认为它是新一轮农业革命的曙光,是第2次绿色革命;反对者却认为它会给消费者安全和环境安全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虽然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

11、是不安全的,但相对于传统的自然食品而言,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存在不确定的因素与未知的长期效应,其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检验。应该正视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客观地看待这项研究。对于转基因食品,应该看到,对其社会需求是存在的。转基因技术可增加食品原料产量,改良食品营养价值和风味,去除食品的不良特性,减少农药使用,具有无法估量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它承负着人们渴望缓解饥饿与贫穷的沉重期待,也凝聚着人们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的喜悦憧憬。这就是它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所在。虽然目前不同国家、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争执一时难以调和,但是可以相信,最终会找到一个令全球不同利益集团达成共识的平衡

12、点。转基因食品将在不同社会环境下适应性地成长。参考文献:1 刘威,张竹.浅析转基因食品J.食品研究与开发学报,2008,29(7):176-178.2 胡焱.俞益武.卜京琼.李天佑国内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消费态度以北京和上海为例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学报2008,8(4)3 王志刚,彭纯玉.中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AO农业展望,2010(11):51-56.4 聂凌鸿,宁正祥.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评价J.食物安全,2004(2):16-18.5 班凌伟、王旗、崔玲玲、陈萍萍.转基因食品利与弊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16 王永杰.陈克平.陈宇理性认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13、2007,35(7)7 钱敏.白卫东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问题探讨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12)8 魏伟.钱迎倩.马克平.裴克全.桑卫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2001,16(2)9 王海花.张晓峰.唐光武.马晓海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安全的影响期刊论文-广东农业科学2009(3)10 邓心安.于卫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其政策完善环节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2008(6)11 刘培磊汪其怀李宁程金根一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流程1001-8611(2007)03-0027-0512 班凌伟、王旗、崔玲玲、陈萍萍.转基因食品利与弊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113

14、李成贵、檀学文.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814 朱宏飞.王海英.刘莹.转基因食品的利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2007(1)15 李纯阁浅谈转基因生物对人类的利弊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8(27)16 闾四平.张乍如.转基因生物-祸兮?福兮?期刊论文-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4)17 林伟新转基因技术:对人类是祸还是福?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7(9)18 蔡东生.李国荣.陈素红.陈双鹏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2008(22)19 滑娜.陈振飞.浅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期刊论文-旅行医学科学2009,15(3)20 李宁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

15、全性评价期刊论文-毒理学杂志2005,19(2)21 许瑞.徐红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期刊论文-保鲜与加工2006,6(1)22 黄季焜.仇焕广.白军飞.中国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6(2)23 常超.伍金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06)究与开发2009(07)25 周鑫妍.孙牧转基因食物的理性思考期刊论文-学理论2010(24)26 孙晓萍转基因农产品的正负面效应及预防对策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3)27 严国红.万林生.孙明法.转基因水稻安全性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学报2009,21(4)28 肖春燕转基因食品利弊互现期刊论文-初中生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