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人教版语文模拟考卷(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946791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中考人教版语文模拟考卷(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中考人教版语文模拟考卷(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中考人教版语文模拟考卷(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中考人教版语文模拟考卷(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中考人教版语文模拟考卷(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考人教版语文模拟考卷(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中考人教版语文模拟考卷(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句子中各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方格内。(2分)阅读是智慧的缘泉,交流是心灵的桥粱。业精于勤荒于喜,行成于思毁于隋。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方格内。(2分)一屡清香一份洒脱是陶渊明的五斗诗魂!一江春水一曲悲歌是文天祥的零丁决唱!3、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树叶在萧瑟( )的秋风中簌簌( )地飘落下来,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 )迹。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A、为了熟悉老师讲的这种解题方法,我又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B、今年以

2、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C、胡锦涛主席说“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句话已在老师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 D、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日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C、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东山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

3、生们非常受欢迎。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劣质奶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奶制品销售市场非整顿不可。B、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果我们放弃在本国高校学习的机会,而选择去遥远的外国大学求学,岂不是舍本求末吗?C、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组成一个名为“绿色先锋”的课外活动小组。D、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国内建党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7、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概括其主要内容。要求:限20字以内。(2分)湖北日报讯 (记者唐晓安、邓洪涛、通讯员刘爱理)昨从十堰经济开发区获悉,今年春季入学起,该区高中在校生已全部免交基

4、本学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12年义务教育制。 根据十堰经济开发区相关政策,凡是在辖区就读的高中在校生均可享受此项免费政策,免费标准为每学期350元/生。特困生除了免除学费外还免除课本费和住宿费。高中教育免费政策使该区每年免收学费60余万元,这笔资金由区财政负担投入,将高中生免费教育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十堰经济开发区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行高中免费教育。为了优化高中教育,该区积极开展“名师工程”,大力实施特色教育,拓宽了普通高中学生升学之路,促进了国民素质整体性提高。8、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概括其主要内容。要求:限12字以内。(2分)据日本产经新闻2月20日报道,爱知县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

5、之在20日谈及“南京大屠杀”时声称:“1937年南京事件(日本针对南京大屠杀的表述)发生时,正常的战争行为是不可否认的,这也是比较遗憾的事情,但所谓的南京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后,面对中方指责,这位市长大人断然拒绝为自己的荒谬言论道歉,并似乎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这样做就表明自己是一个“有原则、有立场”的人了。9、请仿照划线句,再续写句话,使这段话的表意更完整。(2分)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姿,灿烂芬芳;生命是隽永诗篇,清新流畅,意蕴深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 , ,_.10、仿照前后的句式,把句子补充完整,使之成为排比句。(2分)春天,土地给我们春苗,给我们新绿、希望和期

6、盼。夏天,土地给我们绿荫,给我们生命、活力和青春。秋天,土地给我们 ,给我们 。冬天,土地给我们白雪,给我们洁白、斗志和坚强。11、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_,_._,_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_,_,_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1分)12、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唯一一本 集;对朝花夕拾点评的一句话是: (1分)13、古诗文默写。(8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 (2)绿树村边合-。(3)问渠那得清如许,-。(4) ,青草池塘处处蛙。(5)江山代有才人出, 。(6)造化钟神秀, -。(7)春望整理感时伤世

7、的句子 , (8)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二、阅读与欣赏(40分)(一)记叙文阅读(14分)青藏公路上的等待青藏公路,格尔木段。随着路况变得凶险起来,我们的货车和其他车辆一样,缓下速度直至停下,等待着前面的车如蜗牛般缓缓通过。那个叫做丹增的小女孩,依然坐在简易帐篷下,和她的母亲一起,为过往的司机提供茶水,且分文不收。和以前一样,丹增看到我们的车,立马从凳子上站了起来,飞快地跑到我们的车前,透过车窗打量着我们的面孔。我们常在这条路上来往,每当经过这里都会停下车,顺便喝杯热茶。次数多了,才渐渐地了解到丹增和她的母亲有个很奇怪的举动:每当看到斯太尔品牌的货车经过,都要一一拦下,然

8、后打量开车人的面孔,好似在寻找某个人一样。前方堵塞了,看来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通车。我们下了车,索性坐在丹增的帐篷下喝茶聊天。丹增的母亲很热情,给我们每人上了一杯热腾腾的酥油茶,还告诉我们,今天是她们最后一天在这里提供茶水,以后便再也不来了。我笑说,你们提供茶水却分文不取,肯定坚持不下去。丹增的母亲摇了摇头,低声说,不是钱的事,我们是在等一个司机,等了5个月,终于在今天早晨等到他了。原来,一年前,她得了场重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后,终于将从死神手中挣脱。医生嘱托,术后在家静养期间,要特别注重补充营养。而几年前就丧夫的她,家里已一贫如洗,哪有钱补身体?丹增心疼母亲,利用放学的时间,偷偷地去公路上捡报

9、纸、饮料瓶、烟盒等,卖了钱给母亲补身体。一日下午,丹增在车流间来回穿梭,看得司机都有点胆战心惊,有的都骂出了口。只有一个货车司机下了车,立马将丹增拉到了路旁,并告诉她这样做的危险。丹增红着脸,流着泪将母亲的事告诉给了司机。司机好心肠,听了丹增的言语,顷刻间就落下了泪水,塞了五百元钱到了丹增的手里。五百元,在丹增的眼中,这是很大的一个数目。丹增母亲得知此事,身体恢复得差不多后,就和丹增一起,将免费茶水点开在了格尔木段:这里路况难行,交通极易堵塞,过往的车辆到这里都会慢下来。而且,很多司机都会顺道喝杯茶,她们也好顺便留意好心人。“我们等了整整五个月,今天早上终于让我们给(A.找 B.见 C.逮)着

10、了。”丹增母亲说到这里,突然变得兴奋以至于用词不当,“我们就知道,跑货车的司机,一定还会经过这条线的。”“你们是怎么找到他的?”我问。 “她呀,她认得车的牌子是斯太尔,认得好心人的模样。”丹增母亲指向丹增,“只要看到斯太尔,我们就拦下来看看,一辆一辆找,肯定能找到的。” “五个月?你们用五个月的时间在这里摆摊点,就是为了找他?”我们都很奇怪。丹增母亲低下头去,有点不好意思:“是呀,丹增这孩子不懂事,接着人家的钱呆住了,连个谢字都没说。等缓过神来,人家已经走了。” “那你们找他是?”“我们穷,没什么回报的。只是想当着面,给他戴个哈达,说声谢谢。”丹增母亲将丹增搂进怀里,“得了人家的帮助,总得表个

11、谢意吧。”5个月的风餐露宿,5个月在路边的满面洗尘,就是为了找到那个司机,就是为了说声谢谢,任是我们再怎么想也想不到。确实,她们的生活贫瘠艰苦,不能对帮助她们的人以回报。她们能做到的,就是用5个月的等待,来对那个好心肠的司机说声谢谢。我们分明看到了,在她们平凡外表的里面有着不平凡的心:人性的质朴和纯良,以及闪动着善良光辉的感恩之心。【注】哈达:藏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献“哈达”是藏族人的一种礼节。14、第(19)段加点词“贫瘠坚苦”中的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1分)15、第(5)段中丹增的母亲说“今天是她们最后一天在这里提供茶水,以后便再也不来了”,“我”认为她们“再也不来

12、”的原因是 ,真正的原因是 。(2分)16、细读第(8)-(10)段是插叙,作用是: ; 。(4分)17、 第段横线上应填入的动词是 (A.找 B.见 C.逮),理由是 。(2分)18、对第(19)段划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丹增母女俩人穷志不穷,绝不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B.丹增母女很贫穷,但他们有着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C.丹增母女虽然贫穷,但她们无私奉献,有着博大的助人之心。D.丹增母女是普通人,但她们心地纯朴、善良,有感恩之心。19、 有人认为,丹增母女用五个月的时间在青藏公路上等待好心的司机是不值得的,对此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议论文阅读(13分)

13、“读薄”与“读厚”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读薄”与“读厚”,虽然有着相同点,比如都要聚精会神、一以贯之地读,都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思考着读等等,但终究取向不同、方法不同。从取向上说,“读薄”偏重于求深度,“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将书“读薄”,自是一桩苦差使。曾从报上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有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中世纪的哲学巨著,一周大概得读上1000页。到了周末,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把书的

14、内容缩减为20页,然后再减到10页,5页,最后只剩下2页。所有无关紧要的旁枝末节统统去掉,只留下最根本、最重要的两页。到了下一周,又从另一部鸿篇巨制开始。这样一来,所读过的哲学思想自然在脑海里留下了印象。“读薄”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过滤、不断凝练、不断“蒸馏”的过程,也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本质的过程。这般读书,每读一本,就能获得“雁过留声”、“水过留痕”的效果,长此以往,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有一次,有关部门要黄永玉画一幅凤凰涅槃作为礼物送给日本,并关照黄永玉写一个“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在翻遍资料访遍人而不得时,他想到了钱锺书。钱告诉他:“这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你哪里找去?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但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到。”黄永玉依言果然一找就解决了问题。钱钟书的这番检索本事,除了博闻强记,还不缘于其“读薄”的功夫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