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赏识孩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94673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赏识孩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案例赏识孩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案例赏识孩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案例赏识孩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案例赏识孩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赏识孩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赏识孩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赏识孩子,给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权利案例一:记得刚接这班学生时,为了尽快的熟悉学生,在第一次班会上,我面带微笑,用信任的目光望着全班学生,说:“老师刚接这个班,和大家还不熟,为了能尽快的记住大家,今天,请同学们写写自身的闪光点优点,看看自己有哪些长处,让老师通过你的优点记住你好吗?。”话音未落,全班同学炸开了锅。这个说:“啊?还写优点呀!”那个说:“老师,缺点还写吗?”更有的说:“我没有优点呀!”顿时,我意识到传统美德教育已在学生心灵深处扎下了根,虽然他们才是四年级的学生。但此时,我要让学生们在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中寻找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树立自尊;我要让学生们明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赏识其实

2、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听了我的一番解释,同学们渐渐地进入了角色。过了一会儿,我发现班上一名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只字未写,急得抓耳挠腮。学习上的劣势使他饱尝了失败的痛苦,让他失去了自信。他时常感觉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此刻,鼓励他树立自信的机会来了。于是,我让同学们帮他找闪光点。有的说:“他爱劳动,每天都帮我们我们干值日。”有的说:“他爱帮助同学,上次还借橡皮给我呢”有的说:“他是我们班跳绳最好的”我也跟着说:“老师还发现他上课发言最积极。”听到同学们和老师热烈的赞扬,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他感动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第一次沉浸在受人尊重的气氛中,他体会到了受人赞赏的喜悦。打那以

3、后,他变了,真的变了。学习比以前主动了,作业基本能完成了,还多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案例二:有一次,我与一位学生谈心,他比较调皮,总是违反纪律,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谈到他时,他先是沉默,尔后告诉我:“妈妈说我是坏孩子!不再管我了!”伤心的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在我的启发下,她说:“其实,我知道妈妈对我好,也很关心我,但是总拿我跟别人比。每次考试,考得好点的时候,他们就说比你考得好的人多着呢,有啥了不起;考得不好时,他们要不就唉声叹气,说没摊上好孩子,没完没了地说我,骂我,有的时候还打我。老师,我太笨了,还不遵守纪律,大家都不喜欢我吧?” 听了她的话,我清晰地看到,随着升学竞争的激烈,学生在家里受批评

4、多、受表扬少,受讽刺多、受鼓励少。其原因是,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期望太高,总用放大镜来看孩子的缺点。其结果是,孩子没有了上进心,增加了自卑感,从而产生了无所谓心理及逆反心理。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其说是学生的问题,还不如说是家长的问题。于是,我通过家长会和平时的常联系,帮助家长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让他们了解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经过学习,家长们都说,没想到教育孩子还有这么多学问,看来真该好好学习学习。学生们也说,以前学校开家长会,我们胆颤心惊地等待着“暴风骤雨”的来临,现在开完家长会,父母都是心平气和地与我们交谈,我

5、们再也不怕开家长会了。 有了家长的配合,这个孩子转变特别明显,纪律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有了显着提高,自信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赏识教育不单单是学校要开展,家庭更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没有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是难以获得最佳效果的。我相信,今天的赏识,一定会换来孩子明天的成功。案例三:我相信我们班主任教师的心中都是真实的爱着孩子们,有爱就要真诚的、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出来,让每一个孩子真切的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是生活下去的勇气源泉。 曾经我们班有个教王林的孩子,自从进入我们班就没有让我省心过,迟到、旷课、打架、不做作业让我头疼不已。有次因为他的问题,放学后我留下他。坐

6、在座位上的王林,隔着晃动着的人影对峙,一脸的倔强和漫不经心。我实在忍无可忍,酝酿着情绪,想给他来一场雷霆之怒的爆发,杀杀他的气焰。这时学校临时安排教师开会,结果我把留下王林谈话的事情忘记的一干二净。会后突然想起王林来,我想他大概走就跑的无影无踪了。不过我还是走到教师看了看。出乎意料的是,在暗暗的暮色里,那个小小的影子还等在那儿。我的心动了动,有种感动弥漫开来。我想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即使我是爱他的,我所做的一切即使是为了他好,他也未必能体会到,“点石成金”也有失败的时候。这时我看到他在冷风中打了个寒战,那一刻我心里突然升起了一股湿情。我摸着他的头说:“冷了吧?天黑了,我送你回家好吗?”他定定的不

7、相信似的望着我。我说:“来,再坐到车上,我们走吧。”王林乖乖的坐在车上。到他家后是他爷爷接待的我们,没有见到他的父母。 很快我有了新发现,王林再也没有迟到过,也不再打架,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就像变了一个人。我想虽然有些反常,恐怕时间长不了。在课堂上对于他的进步我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从此王林象换了一个人。开家长会那天,听他爷爷说,我才明白真相。他父母离婚后,谁也不要他,他只好跟着爷爷过。可怜的孩子,经历了被亲生父母抛弃后,对生活、对人生、对爱产生了怀疑。“老师,谢谢你,孩子后来说,第一次有人专门送他回家,老师是爱我的!”我很感动,无意之间我的一份关心和心动,使这个孩子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8、,对爱不再怀疑。我们好久好久没有用赏识的、爱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了小时候,正是这种目光把孩子包围,使他们心里充满温暖; 我们好久好久没有夸我们孩子聪明,夸我们孩子漂亮了这正是每个孩子心灵深处强烈的需求。我们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常在干什么呢? 一个男孩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好消息,好消息,老师今天终于表扬我了。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的东西!小男孩的欢乐顿时烟消云散。 一个女孩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告诉爸爸,好消息,我得了一百分。爸爸说,隔壁的明明得了双百,你才一门一百就骄傲成这样。孩子顿时眼泪汪汪。 资料显示,我国有6000万对父母坦言:自己是失败的家长。问题出在哪里?出在父母身上,出在一种陈旧

9、的家教观念上。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的课改形式下,学会赏识学生,尤其是学会赏识待优生,是实施课改的有效途径。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日本教育家铃木认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是语言,而每个智力健全的孩子都会说一口地道的方言,是由于孩子牙牙学语时父母宽容和赞赏的态度不经意地激发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每一个老师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也都抱以宽容和赞赏的态度,那么就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当然,在教学中,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大多数老师都会不由自主地对他们加以

10、赞赏,我先就就在教学中怎样学会赏识那些待优生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相信他们能行。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幼小的生命,爱惜生命的每一项内容。把孩子看圆了,孩子就象打足了气的轮胎,一跃千里;把孩子看扁了,孩子就泄了气,无力跬步。好老师懂得赏识孩子。 曾有个以培养神童的美国教育心理学教授来访,某校初二的一个班主任请他在班上点几名可以培养为神童的苗子,教授略加思索就点了十名,班主任吃惊地发现这十名均为顽劣之徒,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十名学生欣喜若狂,回家告知父母,父母经过查实,改变了对孩子非打即骂的态度,以神童待之,结果这十个孩子奇迹般地成了学习尖子。后来该班主任向教授探寻个中奥秘,教授淡然一笑说:“我是

11、随便点的,其实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说他行就行!”二、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只要老师善于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一定会还给老师许多惊喜。如在研究性学习中,许多学习成绩或习惯较差的学生,表现了积极地热情、独特的思维方式、卓越的组织能力。再如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如果让他担任一个收作业的小组长,他的作业立刻按时交,此时老师若进行适当的夸奖、表扬和奖励,他会渐渐地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待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证明,引

12、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由旧知识、旧技能自然过度到新知识、新方法。在和谐热烈地课堂气氛中,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 三、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有些孩子们因为许多的客观原因,造成自己在学习习惯、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纪律方面滞后于其他同学。在老师满怀热情地对他们进行赏识帮助时,必须承认他们与优秀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他们的付出不能急功近利,要有只问播种,不问收获的思想准备。只要学生不会就耐心教,教时要根据他们的实际知识水平,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以小坡度密台阶的知识结构层次,循序渐进地向上攀登。务必让学生付出“跳一跳就能摘到鲜美的桃子”的努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培

13、养其继续学习的激情。四、理解并宽容学生。有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问题,当他们惹了麻烦时,老师不要先入为主,认为自己对他们没有什么不了解的,不就是哪个样子吗?于是在这个观念之下,粗暴地对待学生。比如说,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忘了带家庭作业,老师会很温和地叮嘱他下一次想着带来,而如果是一个待优生这样说,常常是严厉地训斥:“又在撒谎。”其次,如何对一般的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呢? 赏识学生就是尊重所有的学生,只有懂得尊重所有的学生。才能合格地参与文明薪传的教育教学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一个优等生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可对于那些差生呢,就未

14、必了。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能够爱那些差等生才是真正爱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精心的关爱和呵护。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彼此都渴望得到对方的赏识。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成功的鼓励,都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学生的进步、成长需要的不也是这种动力吗?因此,教师要善于拿起赏识这把“金钥匙”,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可是,要赏识每一个学生,并不容易。因为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个性品质,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那么老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去赏识每一个学生呢?首先

15、,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昕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赏识在于视角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规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亦或其外表包裹着的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则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 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非议,要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

16、,用成人的测标去审度学生,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观照学生,值得赏识的东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淳美的人情。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对于智慧作出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赏识不是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接纳。 总之 , 赏识学生,必须重视学生的每一步发展,时刻关注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教师的行动、语言对学生才有震撼力。 所以老师应从心理因素的研究入手,力图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开启学生的心理围城。换个心态,去赏识自己根本就不喜欢的学生,你会发现这些学生同样可爱; 赏识学生,就要将学生看成一个有着自己思想的和自己平等的人。如果老师以平等的态度去理解学生,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看到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