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建设世界城市群的可能性Word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94626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三角建设世界城市群的可能性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珠三角建设世界城市群的可能性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珠三角建设世界城市群的可能性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珠三角建设世界城市群的可能性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珠三角建设世界城市群的可能性Word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三角建设世界城市群的可能性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三角建设世界城市群的可能性Word(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珠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可能性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8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29745.58亿元(4342.843亿美元),占全国10%。2009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纲要提出,到2012年,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现在正打造2020年粤港澳世界城市群。构建大珠三角的多层次、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其中,“一湾三区”是指珠江口湾区和广佛、港深、澳珠三大都市区。粤港澳三地政府在澳门联合发布成果,由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组成的“大珠三角”地区将建设成世界上最繁荣、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和世界级的城镇群。作为

3、中国首个跨不同制度边界的空间协调研究,该报告制定的分区目标是:珠三角要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香港要继续巩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之一,努力建设享有优质生活的全球城市;澳门要成为世界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休闲中心和区域性商贸服务平台。对外,它将以“标志”角色形成类似于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功能的核心空间;对内,以“中枢”角色带动大珠三角城镇群、环珠三角地区的整体发展。未来,通过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大珠三角将实现城际一小时交通圈。30年改革发展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

4、率先在全国推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历史机遇,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中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带动广东省由落后的农业大省转变为中国位列第一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奠定了建立世界制造业基地的雄厚基础,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形成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又具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中国三大城镇密集地区之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5、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雄辩地证明,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扣除价格因素增长51倍)(扣除价格因素增长35倍.2008年达到5410美元)n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的最南端,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85%;大陆海岸线3368公里,沿海岛屿759个,是中国的海洋大省。2008年常住人口9544万人,占全国7.6%。n 广东GDP30年年均增长13.7%。2008年

6、广经济总量35696亿元,占全国八分之一;财税生成量8470亿元,占全七分之一,进出口贸易6834亿美元,占全国约三分之一。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之一。30年中,世界走一步,广东走四步;中国走两步,广东走三步。2008年,广东人均GDP达到37588元(按6.9:1折算,约为5411美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49.6%;三次产业比重5.5:51.6:42.9,城市化率64%,人均预期寿命75.3岁。1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

7、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地区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0亿美元急升至2005年的2321.7亿美元。2 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3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

8、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4 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5 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

9、加速城镇化。70年代末只有几十个城镇,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个,1992年达到406个,1994年达到597个。15年增长近10倍。中山、东莞两市,只辖建制镇,而没有县和乡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个百分点。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6 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现在,在该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有数百万,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外

10、来务工人员流动群。这种社会流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务机构对外来务工者的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依法管理,使社会流动从无序走向了有序。何为世界级城市群?戈特曼认为,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应具备以下的条件:(1) 区域内城市密集。(2) 拥有一个或几个国际性城市,如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的纽约、大湖城市群的芝加哥,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东京、大阪,英格兰城市群的伦敦,西欧城市群的巴黎等。(3) 多个都市区连绵,相互之间有较明确的分工和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备整体优势。(4) 拥有一个或几个国际贸易中转大港( 如纽约

11、港、横滨港、神户港、伦敦港、鹿特丹港、上海港 ) 、国际航空港及信息港作为城市群对外联系的枢纽,同时区域内拥有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现代化交通设施组成的发达、便捷的交通网络。这一交通网络是城市群内外巨大规模社会经济联系的支撑系统。(5) 总体规模大,城镇人口至少达到 2 500 万。(6) 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区域。总结: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外向型。在多个方面满足了世界级城市群的初级阶段,并有潜质在珠江三角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广东面临各种机遇: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 中央赋

12、予广东新的历史重任。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面临的挑战即差距 产业层次总体偏低; 资源环境制约突出; 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改革任务依然较重。1工业行业布点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现代企业制度有完善。生产能力过剩企业规模偏小大部分企业的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雷同2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77.3%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是由来源于国外和港澳台的技术创造的3环境污染与环境质量存在严峻问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汽车尾气达标率和环保投资指数四项没有一个城市达标部分江河河段水质恶化部分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大型火电厂基本上没有脱硫、除硝装置大气环境质量下降,酸

13、雨频繁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总悬浮微粒超过三级标准。全区近年酸雨频率在60%左右,酸雨酸度平均PH值4.57。大气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多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特别是火电厂群的排放造成的。1993年全区工业排放二氧化硫33.6万吨,其中电力工业排放量占一半以上。氮氧化物毒性气体排放,1993年全区排放量达23万吨,比1988年激增70%。 水体污染普遍,情况十分严竣。1993年省环保部门对本区主要河段的评价结果表明,进入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的河流,大部分只达类水质标准(占评价河流的27.14%);相当多的河段水质已超类标准(占评价河流的12 82%),这些河段大多出现于流经

14、城市的河流,有的甚至黑臭。许多水道水质均超过类标准,其质已不符合饮用水源标准,城市饮用水源难以为继。水体污染严重,主要是废水排放造成的,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1993年全区排放废水19.44亿吨,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占55.68%(经处理的不足10%),绝大部分就地排入江河。 4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和整体协调力度不足。资源共享程度较低电子商务发展制约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只在部分地区的部分企业得到落实信息网络化和网络大众化水平不高5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高,出口市场较集中,风险较高。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格局未根本改变目前出口市场仍主要集中在香港和美国占60%以上市场风险大,受世界经济变化影响较大6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不够完善,营运能力有待提高。连接高速公路出口、铁路和港口主枢纽的公路通过能力受到限制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码头能力不足枢纽港出海航道满足不了船舶大型化的需要交通技术装备水平与运输质量不高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