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94426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桂林山水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桂林山水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桂林山水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桂林山水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教案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山水 教案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 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师和小朋友从课本上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朋友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生:(齐答)喜欢。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 师:是写桂林的水吗? 生:是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板书:山和水)第二节呢? 生:写桂林的水。 师:(板书:水)第三

2、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 师:(板书:山)第四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和水。 师:(板书:山和水)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 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用图显示情境

3、,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学生从情境中理解词义。 生:欣赏桂林山水。 师:对的。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观看。 师:观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赏的意思没说进去。 生:观赏。 师:对。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 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 生: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师:对。因为音乐是听的,观赏的“观”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导学生找出近义词进行比较,既积累了词汇,又加深了对词的理解。 现在我们来

4、观赏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生自学。教师巡视。) 破从头讲起的程式,暂时搁下头一句不讲,抓主要内容讲,突出了重点。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师:看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请你说。 生:静。 师: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个特点“静”,还有呢? 师: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 漓江的水静、清、绿。请小朋友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对不对?还可以

5、怎么说? 生:对的。还可以这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找出重点词,并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进行了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的训练,又进行了字、词、句基本训练,理解静、清、绿三个词在句子中是并列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棗 生:漓江的水静静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绿绿的。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6、?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 将形容词重叠,变陈述句为感叹句,从词和句的变化中,让学生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 师: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 生:(念第二小节第二句话)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 生:(再念) 师: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师范念) 生:(齐念第二句) 师: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 生:(齐念第三句) 师: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漓江水

7、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 生:不能。 师: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略) 用引读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补充说明部分的内容。 师: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不知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连沙石都看得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从南宁坐上火车,九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 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师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 运用遐想旅游、哼乐曲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味文中意境。 生:我

8、好像听到漓江的水哗哗响。 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觉得只听到划桨的声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师: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师: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师:预习得好。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师: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 生:无瑕的翡翠。 师: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 生:(念课文)。 师:现在李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

9、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 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 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生:书上用排比句的写法,还用了感叹句。 师: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 生:(齐念) 教师有意改变排比句式,让学生从具体语句的对比中,体会排比句的修辞作用。 师: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李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

10、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生: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 生:(念) 师:“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师:你学得很好。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节) 师:这节写什么? 生: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师: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 以设疑方式,回顾前文,引导学生弄明白,开头一句话,在本节课文中起衬托作用。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 生:(念课文) 师: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示小黑板: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也爱西湖和漓江。 师:你只说了两只。不行,要说三句。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师:小朋友学得很好。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 设计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扩句,让学生体会: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句子才有丰富的蕴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