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表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942293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表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表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表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表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表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表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小课题研究课题名称课 题 组 成 员中 请 人姓名单位职称 职务联系电话分工负责人主要成员1限8人以内资料收 集资料收 集与整 理个案研 究调查问 卷实施力 案的设 计课题活 动安排资料收 集【发现问题的过程、问题的特点和具体表现】1、自卑型: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 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 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所以很自卑。2、基础型: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或身体差,缺课多,因而掉队 了。这类学生想赶上去又怕吃苦,往往原地踏步甚至下滑。3、缓慢型: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

2、课又来了, 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4、厌学型: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5、对立型:由于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对家长或教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 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6、随意型: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7、牵连型:有些人本来学得还可以,但由于班级普遍差,周围环境不好,只 求随大流,结果走下坡路。8、被动性:不抓不学,抓紧就学好,抓一抓才学一学,不自觉。发现问题的过程及拟解决的问题【拟解决的问题】9、骄娇型: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 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 感

3、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不好。(1)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往往与他们情感及意志薄弱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教育过程 中,教师应树立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育观,尊重学困生的情感与尊严,挖掘非智力因素,用期望的春风融化覆盖在他们心灵中的冻土,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2)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应注意借助师生双方的心理交往,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运用疏泄的方法,深入了解前因后果,主动接近他们,通过谈心疏通思 想,才有可能解开他们思想疙瘩,澄清是非,并通过做好班级学生、家长工作,形 成团结、友爱、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压力。(3)对于厌学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产生厌学

4、的原因,并有针对 性地开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功感,变厌学为乐学,促 进学困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因人而异,教师首先以真诚的爱心去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达成心灵的沟通。同他们谈心,介绍学习 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表扬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前进。古人说: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亲如家人,易于消除学生的胆怯的心理障碍;(4)建立学困生个案。申请立项论证(论证内容以5页为限)【研究目的和意义】(写为什么要开展此研究以及此研究对教育教学管理的价值)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一种称谓,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这一方面代

5、表着教育思想的进步,也标识着教师对于学生差异的多层次划分。对 于教育者我们经常思索的是如何帮助转化学困生,而忽略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因此在教 育方面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因此在教育行为、教育策略选择之前,首先分析学困生 的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这一词语的出现,代替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 词语,但是不是替代了教师的认识,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关于心理标识在教育效果 方面的重要性试验我想每位教育者都已经熟知,但大家在给学生的差异分类时,往往忽略 了我们潜意识当中对学生的称谓,当我们给一个学生戴上一顶标识后,人的惯性使我们不 再去发现新的闪光点。因此我们慢慢的将一个坚持进步的学生丢在

6、路上,这时一个真正的 学困生便产生了。而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只是我们在教育思想的深处并没有真正充分的尊 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家庭的因素。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它给予学生的不仅 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而且带来心灵成长的土壤,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孩 子的爱心、责任心。对于孩子心理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的基本内容】(写要研究的内容,一般不超过 3条)(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 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学生循环记忆法, 演练技能等,使他们首先树立起信心。(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

7、逐步就有了信心, 就有了学习积极性。 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 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 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写如何开展研究和采取的研究方法)1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 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学科史,或有趣的学科 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尽情地“欣赏” 。2 .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教 师应该主

8、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 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3 .加强学法指导。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学科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学科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学科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4 .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困生思想不稳定,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应 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 始终置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5 .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

9、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 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 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6 .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构建德育网络化。学校、家庭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 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总之,学困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与学习过程并存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 的紧迫课题。关注这一现象,势必有相应的策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具 有重大的意义。【研究的步骤】(写分几步骤研究和每个步骤的研究任务)制定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的调查问卷【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写人、财、物的条件)【预期研究成果】(写成果的主要内容,而不是成果的表现形式)相关学科关于课题的阶段性小结,论文,经验总结。优秀教学设计,特色案例,个案集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