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941021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网络游戏消费和毒品消费本质上没有区别众多家长的眼泪成就了中国一批新富豪网络游戏正在与国家展开一场人才争夺战本来游戏就是游戏,不是当真的事,但这种摸不到、捉不住的神奇 玩意,和网络结合到一起,让许多人上瘾,让许多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好事又变成了坏事,而且是看不住、挡不住的一件坏事。父母的眼泪挡不住,政 府的阻吓挡不住,那个小小的视窗里,有太多的似神非神、似妖非妖、似鬼非鬼、 似人非人的东西。让人眼花缭乱,手舞足蹈。我在三年前讲过一句话:海洛因是第一毒品,比海洛因更毒的是没 有监管的权力,比权力更毒的是无法控制的网络游戏。慈母的跪拜与“精神鸦片”田炳信:你不是专业搞网络

2、的,怎么有兴趣研究工作以外的事情?张春良:我对于网络游戏的思索,是因为母亲们的眼泪。远方老家的一个表弟曾是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却因为沉溺网络 游戏而最终荒废学业,高二便退了学,直到现在还每天8小时泡在网吧里玩传 奇。阿姨每次来电话,都是流着泪央求我帮助寻找一个解决办法。2004年9月,我在一间网吧里亲眼目睹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过半百 的母亲满面愁容地进了网吧,走到他儿子跟前。儿子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 上刺激的网络游戏画面,嘴里不停地喊着“打死他!打死他! ”对于母亲的到来 毫无察觉。母亲见状,“扑通”一声跪倒在儿子面前:“儿子,妈妈求你了,咱 们上课去吧,妈妈都找你一个星期了”说完嚎啕大哭

3、,那哭声撕心裂肺,令 人痛心疾首。我在一份文学刊物上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天下所有母亲的跪拜,都 是伟大的,包括狼在内。但那位慈母的跪拜,却是人类最大的悲哀。田炳信:网络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和当年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一样, 是不分贫富、不分身份高低的。无论你是下岗工人、富商大贾还是党政高干,无 数家长对孩子前途的殷切希望,就可能毁在网络游戏上面。张春良:在我国,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已经到了必须引起严重 关注的地步,媒体上对网络游戏给青少年造成危害的案例报道比比皆是。田炳信:到底有多少青少年沉溺其中?张春良:根据最新统计的结果,目前我国约有2000万网游少年,其 中有260万网游成瘾少年。另外一份报告

4、则表明,在网络游戏的玩家当中1630 岁的人们占了 87.4%,青少年更是当中的主体。从高楼林立的摩登城市,到封闭 落后的传统村庄,网吧如病毒一般迅速扩散开来;网络游戏像毒瘤一样附着在社 会的机体之上。网游产业从社会的机体里贪婪地攫取着利润,将毒汁注入其中却 凭借着高科技的光环备受赞誉,更倚仗每月十多亿元的产值求得政策的支持而大 行其道。田炳信:你这些数字是从哪里来的?张春良:从IDC (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国出版协会,还有网络游 戏工作委员会2004年的年度报告,是有权威性的。不夸张地讲,一场争夺青年 一代的战争已经揭幕,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触目惊心的血泪现实赫然昭示, 这场战争争夺的是

5、中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命运。因此可以讲,网络游戏控制不 好,很可能会变成21世纪的“电子鸦片”和“精神鸦片”。田炳信:这句话会不会说得重了一些?张春良:不会。其它种类毒品的“毒性”很明显,大家都有戒备心 理,而网络游戏这东西,人们都不太了解,又打着文明的幌子,以为是高科技, 但却缺少监管,广大青少年不知不觉就上瘾了。媒体大力宣传它、商家大肆开发 它、市场疯狂引进它、网吧努力经营它网络游戏,产业明珠还是毒瘤?田炳信:它对青少年的危害到了什么程度?张春良:前面提到的那个数据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中国目前有2000多万网游少年,其中有260万网游沉溺者。也就是说,当前至少有2000 多万个家庭遭受着程度

6、不一的破坏,有260万的少年面临着身心损毁的危险,甚 至处在家破人亡的悲剧边缘。网络游戏通过对少年玩家身心的不易察觉的侵蚀, 直接破坏着大量家庭和睦稳定的结构,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推向了可怕的深渊, 并严重弱化了人们的社会道德意识。我不想妖魔化网络游戏,但沉溺网游的少年从离家出走,到偷盗抢 劫,直到灭绝人性草率杀人,甚至丧尽天良举刀弑亲,无数触目惊心的事实让我 们不得不怀疑:网游产业到底是带来巨大产值的明珠,还是制造悲剧苦痛的毒 瘤?!田炳信:网络游戏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容易使人将虚幻的世界与 现实世界混淆起来。现在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第三大毒品 我认为,第一大毒 品是鸦片,第二大毒品是权力,第三

7、大毒品就是网络。网络游戏是披着高科技、 高文明、高现代化外衣的一种比海洛因更毒的毒品。由于它的外衣太五彩缤纷了, 尤其是对一些“电脑盲”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掌握一门高科技的知识而让孩 子们去学习网络、计算机,最终却失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张春良:你说得非常对,现在的父母都因为缺乏电脑知识而无法对 孩子们的行为进行监管,青少年因为自制能力不强,就很容易上瘾,输了想赢, 赢了想更上层楼,无休无止。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游戏的场景更加逼真, 情节越发吸引人,玩家已经不仅仅是在玩单机游戏,而是在网络上与看不见的人 在对抗,这样就给玩家提供了更大的刺激和诱惑。网吧里那些未成年的青少年, 许多人嘴里

8、叼着烟,挥舞着拳头,高声叫喊着:“砍死他!”他们相互攀比的是 “我有了什么样的高级武器”、“今天杀了多少人”。这种责任应该归咎于游戏 的开发商和运营商,他们向青少年销售的是一种沉溺,销售沉溺是他们的最高境 界。而这种销售行为应该受到有效的制约,否则将对青少年一代带来严重的危害, 是对一代人的腐蚀。田炳信:赚钱固然重要,但赚钱决不能以摧残青少年的智慧和人格 为代价。张春良:另一方面,网络游戏的实际购买者是青少年的家长或监护 人,受害者是青少年本身,等于说,这些家长购买的是自己的眼泪,而获得最高 利润的是网络遊戏开发商和运营商,是众多家长的眼泪成就了中国的一批新富豪。网络游戏与国家争夺未来人才田炳

9、信:这些负面影响也许会维持十年、二十年,你对外国的网络 游戏状况有没有研究?张春良:我研究过韩国的、日本的,还有台湾的。韩国有1000万人 长期沉溺在网络游戏里,都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是一个国家最强壮的劳动力 和社会生产力。这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想起了以前的鸦片战争, 英国人源源不断地把鸦片运到中国来,把中国人变成“东亚病夫”,而今天的网 络游戏,也把一个国家的青少年搞得沉溺其中,这是件很可怕的事。网络游戏商 他们心里很清楚自己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没有一家敢说自己的游戏有益身 心健康。田炳信:再过十年、二十年,这一代青少年要成长起来,产生国家的栋梁、各行各业的精英,但以现在的

10、情况看,隐忧是非常可怕的。你认为网络 游戏的最大危害是什么?张春良:最大的危害是危害到祖国的未来。首先,它侵占了青少年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不仅浪费了无数父母的血汗钱, 也白白耗费了自己本应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多少有才华的少年一旦被网络游 戏俘虏后学习一落千丈,国家的宝贵人才就这么被摧残了!其次,侵蚀社会的道德水准。大量内容低级、荒诞、赤裸裸地鼓吹 利己主义、冷血拜金主义的网络游戏内容,正在对沉迷其中、正处在世界观形成 关键阶段的青少年散布精神污染,使他们失去理想,失去道德感,在极端情况下, 甚至失去做人的起码准则。这种“电子垃圾”和“精神毒品”,正在与学校、家 长,与

11、全社会争夺我们的青年一代。如果一代青年都接受了这种潜移默化的灌输, 为自我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未来的中国社会将是什么样子?人们还有社会责任感 吗?还有自我牺牲精神和爱国主义吗?社会还有凝聚力吗?第三,降低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能力。不谙世事的青少年一旦沉迷 于网络,就大大减少了社会交往和增加社会知识的机会,其意志、品质、自制力、 交往能力变得更加脆弱,社会责任感也更加淡薄。第四,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大量课间甚至上课时间用于上网, 占用了必要的运动时间,降低了青少年的健康水准。更可怕的是,科学研究表明: 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沉迷于物质毒品对人的神经系统的损害极其相似。当今网络游 戏的内容,就是不折不扣的

12、“精神毒品”。第五,网络游戏在更大程度上引发了犯罪,淡化了家庭关系,以及 学校和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更为恶劣的是,网络游戏开发商还在 加紧吸收一些我们最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以开发出更加“好玩”(换句话说更容易 让人上瘾的)游戏来。这些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本来可以去创造真正有利于社会的 知识,现在他们却被用来制造更具有毁灭性的“武器”(游戏),进而吸引更多 的青少年迷恋上网络游戏。这对于网络游戏开发商当然是一种良性循环,但对于 我们国家的未来却是一个恶得不能再恶的恶性循环。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网络游戏正在与国家展开一场人才的争夺战。田炳信:互联网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科技是

13、中性的, 掌握科技的人,既能行大善,也能作大恶。就像原子能的发现能为人类带来巨量 能源,也可以在瞬间毁灭一座城市。电子游戏的本意是增加人们愉悦的机会,但 今天发展到网络游戏阶段,其吸引人的方式、其发展目标,却越来越走向其反面。张春良:不错,你看看网络游戏的设计理念就知道了 专门“引 人上瘾”,脱离现实世界。网络游戏基本上都是让玩家在游戏中扮演角色。现实 世界中默默无闻的少男少女,一进入网络游戏这个虚幻场景,就可以随意挑选自 己梦想的角色 你可以从一名黑帮小卒做起,运用各种手段荣升为“帮主”; 你可以扮作神通广大的美女征服全世界。这种引诱你不断追求征服快感的虚拟场 景和角色、虚拟的对抗征服、虚拟

14、的纵横捭阖,最容易俘虏那些世界观和自制力 都尚未成型的青少年。他们终日沉溺于网上情节,像吸毒一样上瘾而无力自拔。 对他们来说,网络的世界才是有意义的世界,甚至视他们在网络游戏中扮演的角 色为第二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游戏的消费和毒品的消费本质上没有区别, 都是靠商品自身的诱惑力让人上瘾,从而控制消费者,让他再也离不开卖家,这 样卖家就永远不愁东西卖不动。染了毒瘾的人实际上天天在想方设法忘掉或逃离 现实世界,逃避社会责任。久而久之就成了废人,成为社会的累赘。田炳信:现在到底是什么人在玩网络游戏?张春良:IDC的调查报告显示,绝大部分是初中生、高中生、中专 生,还有在校大学生和一些年纪更小的,

15、他们每天玩游戏的时间都在4小时以上, 一些高中生和大学生甚至达七八个小时。我们国家规定的成年人工作时间是8 个小时,而他们玩游戏的时间基本上都超过了 8 小时,而且中间从不间断。有的 竟能在网吧里连呆几天不出门,网吧里有饮料,有方便面,有香烟,也不管是否 成年,谁都可以买。网吧的不规范管理,也为网络游戏的泛滥提供了便利。田炳信:青少年是如何一步步陷进去的呢?张春良:商家在销售沉溺的过程中也是绞尽脑汁,比如把游戏的情 节做得非常逼真,而且游戏的过程没有终结,不像普通的棋牌形式游戏以一盘一 局来算,下完就终了,网络游戏是无休止地升级,挑战性越来越强,基本上是伴 随着玩家一起成长。现在青少年的学习压

16、力越来越重,而网络游戏则创造了一个 非常宽松的虚拟世界,你在游戏中可以随意地杀人、放火,可以结婚、恋爱,而 这一切都不必承担任何后果。人生观、价值观在这里被完全扭曲。田炳信:网吧成了青少年宣泄压抑的去处,可以为所欲为,而且不 存在任何的惩罚。但其后果却被隐藏起来,在现实中总有一天会爆发。张春良:对,现在爱提GDP的官员、经济学家很多,我想提醒一句: 支持网络游戏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什么胀的网络游戏沉溺者队伍,其中青少年占了近90%!现在已经有了 2000万网游少年和260万网游成 瘾少年,就算这些成瘾少年的增长不一定和产业收入同步,保守一些估计,陷入 网游泥潭的少年也要以每年50%的数字递增,就是说,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仅2005 年就将有1000万少年新加入网游大军,100万少年成为新的“网游瘾君子”, 以后每年还可能以这个规模增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通宵达旦地泡网吧,其中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