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章末综合检测第一章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938681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章末综合检测第一章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章末综合检测第一章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章末综合检测第一章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章末综合检测第一章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章末综合检测第一章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章末综合检测第一章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章末综合检测第一章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 品 地 理 教 辅 资 料 2019.5章末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2日证实,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为寻找地外文明又迈进了一步。读下图,完成12题。1材料中包含“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AABBCCDD解析:包含“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序,银河系属于总星系下的第二级天体系统。答案:A2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C地球与太阳的距

2、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解析:地球上大气产生条件是适中的质量和体积,并经过长期演化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主要决定了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答案:C3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作为我国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其区位优势不包括()A区域经济较发达,资金、技术优势突出B纬度较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C海拔较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D峡谷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解析:西昌位于川西高原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象条件较好,具备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基础条件。答案:A4若发

3、现一颗行星与其最近恒星的距离非常适合生命的存在,可推断该行星()A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B可能存在液态的水C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D表面有肥沃的土壤解析:行星与恒星距离适中,使行星表面温度适宜,为液态水的存在提供条件。答案:B5美国科学家发现一颗新行星,明显处于适于生命存在的“宜居带”。下图为宜居类地行星的电脑模拟图。“宜居带”是指()A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较高B恒星温度适中C星球上可能存在气态水D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解析:“宜居带”是指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答案:D6下图是太阳黑子活动和地磁场活动对应关系图,上方的曲线是历年太阳黑子活动情况,下方的曲线是地磁场变动情况。下列关于太阳黑子

4、活动与地磁场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活动强弱与地磁场变化呈正相关B太阳黑子活动强弱受地磁场活动状况影响C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D地磁场的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相关性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到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磁场变化存在相关性,但这种相关不是正相关;地磁场活动受太阳黑子活动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增强时会抛射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被地磁场捕获的部分与地磁场相互作用而引起地磁场异常,甚至出现“磁暴”。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太阳光球层。答案:D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多

5、年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回答78题。7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季节变化特点是()AQ值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BPAR值冬春季节大,夏秋季节小CQ值比PAR值季节变化更大DQ值与PAR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解析:从图中的两条曲线的起伏变化可以直接看出Q的起伏比PAR的起伏变化大;Q值表现出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的特点,而PAR值表现出夏半年较大,而冬半年较小的特点;同时也可以从图上明显看出Q值比PAR值晚一个月达到最大值。故C正确。答案:C8造成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6月和8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C天气状况 D地面反射率解析:太湖地区6月正值梅雨季节,多云雨天气,

6、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表的和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少;8月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出现伏旱,多晴朗天气,云层较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表的和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多,这是造成太湖地区6月和8月太阳辐射量有所差异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答案:C92014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解析: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各地均地方时6时日出,根据四地日出的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可以推出四地的经度分别是130E

7、、115E、100E、85E,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丙地。答案:C102013年11月20日(北京时间),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A华盛顿时间14:0016:00B北京时间14:0016:00C华盛顿时间21:0023:00D北京时间21:0023:00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三方最合适”的理解,即会议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处在当地的上午或下午,尽量避开晚上或凌晨。北京时间21:0023:00时,西一区至东三区为12:0018:00,西五区为8:0010:

8、00,对三方最合适。答案:D11一条河流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南岸沉积作用强烈B北岸受冲刷严重C沙坝将与南岸相连D沙坝将与北岸相连解析:北半球河流的河水向右偏转,河流南岸侵蚀,北岸沉积,故沙坝将与北岸相连。答案:D122015年3月2230日,我国国家主席先后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在此期间,四国首都莫斯科(5545N)、达累斯萨拉姆(649S)、约翰内斯堡(2608S)、布拉柴维尔(416S)昼长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A莫斯科、达累斯萨拉姆、约翰内斯堡、布拉柴维尔B莫斯科、约翰内斯堡、布拉柴维尔

9、、达累斯萨拉姆C莫斯科、布拉柴维尔、达累斯萨拉姆、约翰内斯堡D莫斯科、布拉柴维尔、约翰内斯堡、达累斯萨拉姆解析:3月2230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越往北昼越长,故C项正确。答案:C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1314题。13下列节气,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的是()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解析:夏至日,浙江省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光线照入车棚内车位上的面积最小,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也就最大。答案:B14当太阳光线为时,浙江省()A正处梅雨季节 B正处伏旱季节C全省冰雪覆盖 D各地昼夜等长解析:当太阳光线为时是春分日或秋分

10、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答案:D15北京时间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据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 B软流层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解析: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云南鲁甸县位于云贵高原,地壳厚度较大,震源深度为12千米,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内部,A项正确。答案:A二、综合题16读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图甲)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此时地球可能处在图乙所示的_点附近。在未来一个月内,公转速度先继续变_然后变_。(2)AD线表示_线

11、,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时,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D地的昼长是_小时。(3)图中C点在A点的_方向。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移动。(4)如果B点的日期为12月22日,那么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此时此刻C点的时间是12月_日_时,全球与B点日期相同的范围和与C点日期相同的范围之比是_。解析:第(1)题,图甲为北极点投影图,且北极圈内出现极夜,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地球处在图乙所示的点附近。将来一个月内,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第(2)题,结合自转方向判断AD为晨昏线,A点地方时为18时,B点正午太阳高度90(23262326) 4308,D点昼弧长为90,昼长为6小时。第(3)题,

12、图中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图示为北半球冬至日,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第(4)题,此时新的一天的范围是90W向东到日界线(180)。答案:(1)快慢(2)晨昏1843086(3)东北北(4) (2326S,90E)21213117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_。(2)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3)当A地发生地震时,B、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C两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解析:第(1)题,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第(2)题,根据图中地球内部结构可判断甲为莫霍界面,乙为古登堡界面。第(3)题,由A到B地震波只通过地壳,平均波速慢,而由A到C虽距离远,但通过地幔,平均波速远高于由A到B。第(4)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横波主要是在地壳、地幔中传播,不能在地核中传播。答案:(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C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C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4)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