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改之特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938242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课改之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课改之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课改之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课改之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课改之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课改之特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改之联系 厦门市集美区兑山小学 陈经灌一次和国家级课题农村小学生生活经验与学科课程改革之研究的亲密接触让我对语文的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思考,思考的结果是我对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生活当中处处是语文。我把自己的感悟附注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利用学生农村生活优势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语文,让他们在观察、分析、体悟的过程中学会用鲜嫩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得到心灵的熏陶,尝到个中的甜头和乐趣,同时让学生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以下是我在近期学了课题后在教学上的点滴尝试。一、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丰富科研内容1

2、、改革教案编写模式教师编写教案要根据各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量体裁衣”。如在撰写鸟的天堂的教案时,我在“学生经验分析与教学准备”中写到:学生生长在南方又大部分来自农村,对于榕树较为熟悉。因此,课前让学生先去观察榕树,观察榕树上是否栖息着很多鸟儿及榕树周围的环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抓住榕树的特点及周边的环境,写一写它的外形、大小等特点。通过这一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对于榕树的特点就有了充分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爱榕树、爱家乡的情感。有了这样充分的教学准备,课堂上即可创设能唤起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情景,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现行的课改实验教

3、材大体有所偏颇:重北方轻南方,关注城市小学,忽视农村小学,存在着“一刀切”的弊端。要解决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问题,本人认为就必须使教学与生活血肉相连,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记得,在听我课题组一位成员上的葡萄沟这一课时,收益颇多。她首先是让学生钻研范文,学习语言的表达寻找好词佳句。然后告诉学生,文中有许多的宝贝等着你去捡拾,接着让学生仿写葡萄沟,其中一个学生写道:“到了夏天,龙眼成熟了。龙眼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淡绿色的、有浅褐色的,可爱极了,要是现在你到我们的家乡来,热情好客的农民们,准会摘下最甜最大的龙眼让你吃个够。不过老人们常说龙眼吃多了要喝酱油的。收成的龙眼有人来

4、收购,也有的加工成龙眼干或罐头等,总之我们厦门是个好地方。”这样的仿写即能锻炼学生潜词造句的能力又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将教材融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农村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3、大胆改革作业形式改革作业的模式,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生活的调味剂。改变以往多、繁、且单一的模式,使作业多样化,使学生觉得完成作业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我在上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你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也可以与同学一起配合,努力搜集有关闽南方言的春联、对联、及民俗、俚语、农谚将所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一份手抄报。这样

5、的作业布置既有层次感,形式灵活多样,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简单的可以自己完成,难一点的可以与家长与同学一起完成,这样的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结果这一次的手抄报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学生制作出来的手抄报妙不可言如:民俗集锦:片段1:门蔗。闽南的乡村农家过年,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闽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片段2:红龟粿。厦门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许多食物,其中两种食物特别有意思:红龟粿和甜果(年糕),有人解释为“年年高升”,

6、这两种意义是代表甜头甜尾的祭品与食物。做红龟粿的果模十分精致,雕有龟甲纹、龟甲形,有的中间有福禄寿三个字。果模各种图案富有艺术形态,是吉祥的象征。民谚集锦:1、过火群:“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2、“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 3、“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 。二、深化生活情感体验,开拓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生活经验。1、深挖语文知识素材、深化生活情感体验如在上拉萨古城时,布置课外延伸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认真收集并整理资料,向朋友介绍本地的风土人情。友情提示如:我们家乡灌口的“凤山祖庙”“仙景芋头”“深青唐代驿站”“双岭九十九间”等。极

7、力开发农村生活资源,使之成为我们补充的地方特色语文教材,以此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达到知乡、爱乡的目的。这样做也恰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2、谈天说地、交流见闻利用早读课及口语交际课开展“谈天说地”活动。我要求学生主要交流农村的见闻:我们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情浓。很多邻里的交往乐、纯情美、婚俗寿礼,买车造屋、庆贺、开业的规矩及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等等。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比较出村与村、户与户间的大同小异,感受农家人的农家乐。通过创设这样的口语交际机会与氛围,不但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得到锻炼,而且

8、丰富、积累了学生的生活经验。3、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许多学生作文,常常缺乏真情表现。原因之一,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害怕作文。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笔下的妈妈是别人的妈妈,老农是作文选上抄来的这样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无疑也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其实,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比比皆是,问题是如何引导他们去捕捉、积累。我们结合本校农村作文教学策略,致力于开发农村作文题材资源,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环境下,捕捉作文题材,陶冶情操,为表达“真情实感”打下基础。(1)田野风光美闽南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水稻、油

9、菜、龙眼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所以我经常带学生到野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避免猎奇心理。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2)劳动最光荣首先尝劳动辛苦。对于当今农民的后代来说,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旧思想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宿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生动。我们通过让学生与农民师徒结对,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等等,认认真真干一

10、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其次学农民智慧。闽南农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农家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养鱼喂猪、放牛牧羊、插秧种菜等等这些农活,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凝聚着农民的智慧,我总是要求学生要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从亲身感受中,体会农民的智慧。最后以劳动为荣。通过让学生亲手做,出力流汗,得到的劳动果实,才会感到香甜、感到宝贵。像种黄瓜、蕃茄等等,学生会天天盼,天天看,期望亲手种下的农作物早日开花、结果。对这样的素材,学生饶有兴趣,并从中树立了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是深化生活情感的体验站;是开拓学生知识面的加工厂;是丰富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基地。富庶的闽南农村,景美、物美、人更美。踏遍自己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故事,学语文,也学做人,这正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标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