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935791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2011-12-12 22:06:28)摘要: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它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 人眼所产生,对于正常人来说,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中,80%来自视 觉。由于视觉缺陷,导致视觉障碍儿童在感知觉、注意、记忆、语 言、思维、元认知、情绪情感以及人格方面有其异于正常儿童的特 点。本文就其各方面的特点加以阐述。关键字:感觉补偿刺激 信息1. 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特征人类认识世界总是从感知觉开始的。然而对于感官障碍儿童而 言,由于他们感觉器官受到损害,正常儿童感到轻而易举的事情, 对他们来说可能觉得十分困难。而且,他们在客服感官障碍的同时, 可能会形成一些与正常人不同的认知

2、世界的方式。 由于视觉障碍 儿童在学习生活中缺少了这样一条重要的感觉渠道,因此为了弥补 视觉信息的缺失,有严重的视觉障碍的儿童在其他感觉渠道得到一 些信息的补偿,就可能导致他们在感知觉方面形成一系列不同于正 常儿童的感知特点。1.1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特点听觉是人们接受外界信息,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视 觉障碍的儿童部分或全部的丧失了视觉,因此听觉成为他们认识世 界、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他们学习、交流、活动的主要 途径。人们通常会认为,视觉障碍的儿童听力天生的比正常儿童要 敏锐,但是,苏联学者捷姆佐娃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盲童与正常 儿童相比,在各种频率上的听力阈限差别不大,两类儿童

3、的纯音听 力感受性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由逐步提高的趋势,并不存在盲童的 听力比正常儿童更好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生活不断地改善,另一方 面,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影响视力障碍的因素会有 所变化。由于视觉信息的缺失,客观上。盲人更多的依靠听觉,使 听觉得到了锻炼。研究还表明,受过训练的盲童的听力与明眼儿童 的相比主要表现在盲童有较高的听觉注意力与较强的听觉记忆力。1.2 视觉缺陷儿童的触觉触觉在视觉障碍儿童的学习中起着其他任何感觉通道都不能替 代的作用。盲童通过触觉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温度、硬度、光 滑度、重量等而且同其他的感觉通道联合作用。然而发达的触觉也 是后天努

4、力的结果。苏联学者捷姆佐娃等人实验发现,盲童与明眼人手指尖两点阈 的平均值为1.07mm和1.97mm。而戈尔斯曼对视觉障碍儿童应用触 觉的的能力研究发现,只要视觉问题不因其他缺陷(如智力落后) 而复杂化,视觉障碍儿童与明眼儿童之间没有差异。我国学者刘艳 红则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发现,视觉障碍学生触觉略高于普通学生, 但未达到显著差异。研究结果的差异原因可能与实验的样本有关,但更为合理的解 释是:只有经过触觉强化练习的盲人的触觉灵敏度才可能高于普通 人。1.3 视觉障碍儿童的动觉动觉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 部感觉的一种重要的形态。运动觉也是一种对运动的意识或记忆, 这种

5、肌肉记忆是盲童学习概念的第二特征。在视觉障碍儿童中,常 发现许多人会表现挤眼、摆动身子、绕圈子转、注视光源、玩弄手 指等习惯,而这些习惯是视觉障碍儿童寻求自我刺激的一种方式。 由于盲童缺乏大量的视觉刺激来源,只能通过自我身体部位的刺激 运动来弥补。1.4视觉障碍儿童的知觉视觉障碍儿童由于缺少视觉的参与,所以在形成空间知觉时有 很大的困难,他们主要借助听觉、触觉、动觉、嗅觉等感觉通道来 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形成空间知觉,同常人先比,准确性不是很 高。因为视觉缺陷的影响,盲人无法对时间进行感性的体验,但是 能够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以及活动规律来帮助其准确地判断时 间。2、视觉障碍儿童的注意特征由

6、于视觉系统出现故障,视觉障碍儿童的注意广度会缩小。只 有吧注意集中到小范围内,才能获得相对较多的刺激,但是,他们 的注意不容易受到周围其他刺激的影响,因而注意就更加稳定更难 转移。视觉障碍儿童有较高的听觉注意力,有较强的听觉选择性。对 视觉障碍儿童来说,声音信号具有特殊的意义。随着听觉信息的强 化,久而久之,他们的听力辨别能力和听觉选择水平都会有较大的 提高,能辨别出各种声音的细微差别与变化,利用这些声音信息去 认识环境。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注意有以下的特点:注意容易分散 注意的分配,虽然在视觉的注意分配上缺失,但是除视觉以外的感 觉分配活动,可能因此得到良好的发展。注意的广度。在注意的 广度

7、上,视觉障碍儿童对其的范围会缩小。但是发展视觉障碍儿童 的有意注意,有益于他该他们的残余视觉的感觉性。3、视觉障碍儿童的记忆特征视觉障碍导致盲童和低视力儿童在获取信息方面往往不全面、 不完整。视觉经验的匮乏,视觉表象难以形成。有研究显示,视觉 障碍儿童单存依靠触摸,对物体进行再认的成绩远低于明眼儿童。 但视觉儿童有较强的听觉记忆。短时记忆能力方面,低中年级视觉 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明显落后于视力正常的儿童,随年级的升高, 差异逐渐减少,并趋于消失。4、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特征国外许多专家认为,语言的习得主要是依赖听觉而不是视觉 所以就视觉障碍本身而言并不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因此,视觉障 碍儿童的语

8、言发展同明眼儿童并没有什么较大的不同,仅在说话时 的姿势、体态等方面表现出异样。范德柯尔克(Vander Kol l)在分析 所有盲童语言智商的研究结果后认为,在语言发展特别是口头语言 方面,盲童似乎同明眼儿童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但是部分视觉障碍儿童在音段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施廷切 菲尔德的调查发现大约有一半的盲童会表现出言语缺陷,这些缺陷 主要是口吃、字母替换、平舌音与翘舌音方便不清。因此,失明有 可能会使盲童的言语动觉、言语发展受到影响。5、视觉障碍儿童的形象思维由于缺乏视觉表象为形象思维提供素材,其表象指能通过感觉通道和动觉来建立。在需要感知过大的物体或自然景观等难以触摸 的事物时,自

9、然就难以建立完整的触摸觉表象并通过表象操作进行 思维。由于听觉信息未能呈现物体在空间的形状和幅度,所以虽某 些过大、过小或飘忽不定的较为抽象的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困难。6、视觉障碍儿童的情绪特征李丽梗的研究得出盲童精神质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儿童,表现出 更多的负面人格特征的结论。李娟等人所做的对视觉障碍的学生孤 独感的研究显示,视觉障碍学生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孤独 感的得分。李祚山的研究显示:12 个个性因子中,视觉障碍学生的 抑郁性得分最高。在视觉障碍儿童的情绪是否稳定的问题上,不同的研究有不同 的结论,但是大部分研究认为视觉障碍儿童的情绪不稳定。同时, 视觉障碍儿童的性格体现出内倾型。一般

10、认为,视觉障碍儿童的情 绪也存在不稳定性,但是由于视觉障碍儿童人格的内倾型,他们会 隐藏激动的情绪状态,补偿有激情状态。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感觉补偿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若某一感觉通道 有缺陷,其他感觉功能会自动增强。所谓的盲人的耳朵比正常人灵, 盲人的触觉比正常人灵敏即是这种说法的代表; 阻碍或损伤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某一领域功能的缺陷或损伤,可能会对其他领域产生消极影响,即某一领域功能 的缺陷会妨碍或歪曲其他完好方面机能的发展; 视觉损伤促进其他机能的发展,所谓的盲人耳朵特别灵、触觉特别灵敏是由于其锻炼使用的结果。视觉损伤也不直接影 响儿童其他感觉

11、功能的发展,有些领域盲童表现迟缓是由于后天环 境造成的,只有为其提供适宜的教育和训练,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 境,才能促进盲童正常的发展。相关研究还表明,视觉障碍在教育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盲和 低视力儿童是否有过视觉经验,后天致盲者比先天致盲者有利,成 年后失明比幼儿期失明有利,低视力者比全盲者有利。 就失明年 龄而言,5 岁被认为是一个关键期。如果使命的年龄在5 岁前,则个人的许多视觉印象将很容易消失掉。如果在5 岁以后才失明,则 儿童早期的视觉经验有望获得保留,对其以后的学习将可提供比较 具体的参考框架。以上是关于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的相关描述,在生活和学 习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便更好

12、地达到教学以及学生更好的 成长的目的。7、自我体会在“体验”一天的视觉障碍人的时间里,通过尽量的体会理解 这个角色的特征去更加了解其心理各方面的特质。由于这次的我属 于“后天至盲”因此在语言上不存在太大问题,只是在读书写字方 面有较大的困难。由于从明眼变为盲人,没有太多的时间锻炼听力 方面的能力。但是,视觉的缺失,让我不得不借助与听觉感觉系统 去获取更多的外界信息。在此期间,语言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视觉功能的骤变,在平衡感上很不适应,走了开始是东 倒西歪,一点都没有平衡感,而且感觉的很不安全。开始不敢自己 走,慢慢的开始用手以及脚去试探周遭环境,并在同学的帮助下才 能更放心的移动,安全

13、感的不足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视觉通道出错,导致对视觉的感觉方面的信息的获取几乎为零 在学习上只能考听力以及触觉、动觉等通道来补助。在其他的感觉 通道的作用中听觉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由于视觉受阻,在听力 上的注意力的分配相对来说更加的具有集中性。在思维方面,由于,此时的我属于后天盲的,在已有的经验上 能够加以想象,在头脑中构思,而对于没有见过的其他形象,则只 能通过已有过了知识经验将其联系再自我描绘。总之,对于感觉障碍的儿童,要了解其特征,并加以培训,让 其得到其他方面的感觉得到更好的感觉补偿,使其更快的更好的适 应社会的发展。对于视觉障碍者而言,周围人的关心与理解是十分 重要的,只有重视其其它感觉通道的培养,才能使其身心更为健康 的成长与发展。参考文献: 方俊明 雷江华 特殊儿童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荣小华 盲童与正常儿童触觉特点得比较试验研究 辽宁 师范大学报 1998年第三期 李娟,刘永芳盲童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的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6):394-395 马红英,刘春玲 视觉障碍儿童口语能力的初步分析中国特 殊教育,2002(2):52-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