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废气处理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92679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O2废气处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NO2废气处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NO2废气处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NO2废气处理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NO2废气处理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O2废气处理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O2废气处理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氮废气净化治理工程设计方案瀚川机电工程2015年10月23日目 录第1章工程概况2第2章废气中主要污染源32.1 污染源的种类3第3章方案编制33.1 编制依据33.2 设计参数4处理废气量与浓度4废气处理后浓度43.3 编制原则4第4章工艺设计54.1 工艺流程选择54.2 工艺流程的说明64.3 工艺流程的系统组成64.4废气收集与管路系统64.5碱雾净化塔的净化原理64.6碱雾净化塔的特点6 4.7智能化系统 7第5章工程实施85.1 工程进度85.2工程实施综合调度65.3 施工管理65.4工程要点9第6章工程投资估算10第7章承诺与保证10第1章 工程概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

2、生一些废气,如未经治理直接排放在大气中势必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有效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安康,同时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按照?建立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国务院253号)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工程必须进展环境治理。为企业的可持续开展,甲方决定对其进展治理,使废气治理后达标外排。为此我公司在对工程进展现场踏勘的根底上,结合有关技术资料、法律法规、技术导则和政府文件,编制完成了该工程的废气处理工艺设计方案。第2章 废气中主要污染源2.1 污染源的种类需求的的生产过程的废气,主要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酸废气,产生的废气主要是NO2等气体,按照清洁生产的要

3、求,在处理工艺上,首先考虑将这类物质尽可能地净化处理,要求做到达标排放.第3章 方案编制3.1 编制依据 公司有关领导的情况介绍和我方技术人员实地考察。?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GB50187-9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GBJ65-8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T20509-2000?建筑构造荷载规?GBJ9-87。?通用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J305-79。机电设备制造与选用根据

4、各相关标准。3.2 设计参数3.2.1处理废气量与浓度依据业主提供的资料,本系统废气排放量:二氧化氮废气,3.5万立方/小时,浓度1.2万ppm,温度200。处理后浓度降低60%以上,温度到60以下。3.2.2废气处理后浓度经治理后废气排放到达?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要求。3.3 编制原则1执行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和有关法规、规及标准;2烟气治理工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3采用技术成熟、工艺先进、易于操作管理的处理工艺,系统操作、管理及维护简便,工程投资省,运行费用低。4处理工艺中选用的设备应与该厂现有设备配套,不影响该厂现有设备的正常运行,兼顾原有的设施,因地制宜,降低

5、投资本钱。第4章 工艺设计4.1 工艺流程选择针对废气排放所含物质,治理方案考虑采用“双层填料旋流喷淋塔+双层NaOH碱雾吸收塔+智能化控制行处理。喷淋塔是利用吸收反响的原理来到达处理废气的目的。吸收法处理是利用液态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以除去其中*一种或几种气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会发生*些气体在溶液中溶解的物理作用,这是物理吸收。也有气液中化学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响,这是化学吸收。吸收作用常用于气体污染物的处理与回收。吸收法的特点是既能吸收有害气体,又能除掉排气中的粉尘,吸收法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两种。物理吸收是用液体吸收有害气体和蒸气时纯物理溶解过程。它适用于在水中溶解度比拟大的有害气体和蒸

6、气,一般吸收效率较低。化学吸收是在吸收过程中伴有明显的化学反响,不是纯溶解过程。化学吸收效率较高,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害气体处理方法。本工艺采用的方法就是利用物理与化学的方法处理废气的,化学吸收过程采用NaOH溶液做吸收剂。应用碱液吸收有害气体时,碱液浓度的上下对化学吸收的传质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当碱液的浓度较低时,化学传质的速度较低;当提高碱液浓度时,传质速度也随之增大;当碱液浓度提高到*一值时,传质速度到达最大值,此时碱液的浓度称为临界浓度;当碱液浓度高于临界浓度时传质速度并不增大。工艺流程图如下:4.2 工艺流程的说明废气由风机引出后,首先进入水雾废气净化塔,进展强降温和水吸收反响,余气再进

7、入下一碱雾处理塔进展化学中和反响。吸收塔中碱性洗涤液由循环泵抽至塔中经填料向下流动,酸雾废气逆流上升,在填料的湿润外表气液接触,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响,并由于浓度差而发生传质过程,从而完成了将气体的净化过程,净化后的废气脱水后经FP离心风机引出后进入纤维吸附处理装置进展余气全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循环液定期排放至污水处理站。全程传感数据输送到到屏显,高清触摸控制温度、压力、流量及酸碱度等数据,有异常报警、手动自动比向调节等功能。4.3 工艺流程的系统组成本工艺主要由废气收集系统、引风系统、双塔废气净化系统、排气系统、净化系统及智能化系统构成。4.4废气收集与管路系统废气收集和管路系统,主要分为

8、废气收集系统、废气输送系统以及应急排放和净化后尾气排放系统。对本废气治理工程,废气有从甲方车间收集、送风连接、双塔净化、及后端的离子纤维吸附装本公司不安装此设备和出口引风连接。废气输送采用防爆引风机,以克制本系统阻力。风机的压头根据净化系统的构造进展确定。4.5碱雾净化塔净化原理(1)吸风罩进风管道风机或进风段进风段第一段填料层第一级中和反响段第二级喷淋层第二级中和反响段旋流板第二级喷淋层第二级中和反响段旋流板出风帽盖排风管或吸入段风机,再进入下段酸碱中和反响塔。塔体构造图(2)碱雾净化塔工作原理:碱雾净化塔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吸收中和液来净化酸雾废气。气体由离心通风机压入或吸入进风段,再向上流

9、动,至第一滤料层,与第一级喷咀喷出的中和液接触反响。吸收后的废气继续向上流动至第二滤料层,与第二级喷咀喷出的中和液接触,再次发生中和反响,然后通过旋流板,由风帽和排风管或风机排入大气中。4.6碱雾净化塔的特点NaOH碱雾PP净化塔具有效率高、耐腐蚀性强,高强度、低噪声、耗电省、体积小,拆装维修方便,轻巧耐用,外形美观大方等优点.目前国对于腐蚀性气体如酸、碱性废气的治理,采用最多的就是液体吸收法治理。采用液体吸收法治理该废气,关键在于碱雾净化塔的选择。碱雾净化塔具有净化效率高、操作管理简单、使用寿命长的酸、碱性废气净化工艺与设备。它具有构造简单、能耗低、净化效率高和适用围广的特点,能有效去硝酸气

10、体HNO3、氟化氢气体HF、氨气NH3、硫酸雾H2SO4、铬酸CrO3、氰氢酸气体H、硫化氢气体H2S、等水溶性气体。采用氢氧化钠为吸收中和液,溶液浓度为8%-16%。酸雾废气由风管引入净化塔,经过填料层,废气与氢氧化钠吸收液进展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吸收中和反响,酸雾废气经过碱雾净化塔净化后,再经除雾板脱水除雾后由风机排入大气。吸收液在塔底经水泵增压后在塔顶喷淋而下,最后回流至塔底循环使用。净化后的酸雾废气到达国家要求的地方排放标准排放要求。4.7智能化控制系统全程数据由智能控制系统进展数据收集,针对温度、浓度、压力、流量及酸碱度等,设计数据上限,出现异常会自动报警。并通过数据传送到公司总控屏幕或

11、APP手机上。并可以进展自动监控和调节数据。第5章工程实施5.1 工程进度工程从开工到建成营运及验收所需时间为30-50天时间,工程进度说明如下:工程建立进度预测表 周期建立规划5101520253035404550设计阶段设备采购阶段设备及管道安装阶段系统试车及考核阶段验收阶段5.2工程实施综合调度 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开工时间; 根据土建和设备安装的先后次序,调整施工间隔,整体配合,协调施工; 施工和安装完成以后,进展调试和试运行5.3施工管理双方指派各自的施工代表或工程经理,监管全部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各个阶段,双方及时检查并做好阶段验收工作,对工程材料和设备严格按照设计、有关规和

12、工程合同进展检验。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平安施工,确保工程质量。5.4工程要点1该废气处理工程应严格按“实施方案中的要求进展,按我公司质保体系中的质保机构、质保人员、质保规章行事。2因地制宜实施工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做到占地小、投资省。3为保证治理系统运行正常,设备应经常进展维护和保养。4涉及地下土建构筑物,不得渗漏、垮塌。第6章 工程投资估算NO工程预算备注1塔主体含部构造、管道及加药。250000元DN3.6米,高6.4米塔2套,管道30米2变频器38000元汇川3智能总控机80000元高清触摸及APP4离心风机70000元75KW5其它30000元安装费及运费合计预计468000元备:以上不含后端纤维吸附处理装置的费用。第七章 承诺与保证1、终身保修,免费保修一年。2、质量考核期一年,考核期免费提供运行维护技术培训和上门效劳。3、系统性能验收标准按国家现有标准,并由国家认可的机构来测定。.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