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20180717)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924766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20180717)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20180717)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201807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2018071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 一、词类定义 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对于个体的词来说,它所属的词类也称词性。二、词类划分依据古代词类划分的标准有两个:语法功能和意义。语法功能:主要是指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以及充当什么样的句子成分;意义:是指词是否具有词汇意义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词汇意义。 依据这两条标准,古代汉语中的词可以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子成分 (一)、句子成分也叫句子的组成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 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二)、现代汉语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三)、古代汉语句子成分:古代汉语的判断

2、句、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古代句子成分的位置、古代句 子成分的省略、词类的活用。(四)、现代汉语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主语: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 “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五)、古代汉语句子成分: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3、、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古代句子成分的位置、古代句 子成分的省略、词类的活用。1, 古代汉语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事物的属性做出判断的一类句子。2, 被动句都是动词谓语句。主动关系和被动关系就是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不同来加以区 分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该句子就是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 行为的受事者,该句子就是被动句。3, 古代句子成分的位置。语序,指充当句法成分的词语在句中的位置顺序。汉语语序的基本规律是诸 主谓关系,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宾关系,动词在前,宾语在后;偏正关系,状语、定语在中心 语前,补语在中心语后。古代汉语特殊语序中主谓

4、倒装好宾语前置现象。主谓倒装句,谓语提前到 主语之前。宾语前置句,宾语置于动词之前。4, 古代句子成分的省略,省略是句子被省略了其中某个部分成分个,被省略部分一般可以从上下文找 到并确定地补上。5,词类的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首先确定其属于实词或虚词, 以及属于实词或虚词大类中具体属于名词)。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

5、用法。三、实词和虚词。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具有一定词汇意义。 虚词则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没有词汇意义。 实词的分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和数词。 虚词的分类:虚词可以分为:介词、连词、语气词。(一)、实词的分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或空间名称的词。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以及变化的词。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定语、和状语。副词:是表示行为、状态的某些特征的词。功能是修饰形容词、动词,在句子中作状语

6、。 代词:是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人、事物作用的词。主要功能是作主语、宾语、定语或谓语。 数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目或次序(次数)的词。主要功能是和量词结合,在句子中作状语或补语。 (二)、虚词的分类:介词:常用介词于(於、乎)、以、因、为、与。功能:引进时间、处所、围、工具和凭借、原因、行为对象、行为施事者。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 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特点: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

7、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口、一般、比方、接着等。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抑、非即、不是就是等。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上古早期,连词很少,只有以、而、且、则、乃、惟、其”等十几个语气词: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常见的语气词有:的、 了、么、呢、吧、啊。有诉语气、祈使句语气(请求、命令)、询问句语气、感叹句语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