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材料是最有潜力的锂电池负极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924712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硅碳材料是最有潜力的锂电池负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硅碳材料是最有潜力的锂电池负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硅碳材料是最有潜力的锂电池负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硅碳材料是最有潜力的锂电池负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硅碳材料是最有潜力的锂电池负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硅碳材料是最有潜力的锂电池负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碳材料是最有潜力的锂电池负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lf石墨表面因为导电性特别好,相对来说SEI膜比较均匀,它的组成跟硅负极不一样。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中科院相关科学家做了模型材料,通过微加工做成硅纳米柱。观察这种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 SEI膜的生长,我们发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SEI膜逐渐把硅柱中间的空隙填上,覆盖完后还会继续生长大概4.5 ym,在硅表面如果不加任何处理,SEI膜可以长得很2.活性物质与导电剂粘结剂接触差厚。这说明它是多孔的, 溶剂始终能够接触到浸到硅的表面, 这样在全电池设计时是不行的。 怎 么样解决这个问题,中科院科相关学家做了一些尝试在硅上做了碳包覆,为了做对比,我们SEI膜的生长情况硅上只做了部分的石墨烯包覆,其他地方

2、空出来。最终看到包覆和不包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日趋火爆,吸引着国内外大量企业前赴后继奔赴战场”并不新鲜的锰酸锂技术却似乎又开始绽放出引人注目的色彩。技术创新固然可喜, 但寻找性价比更高、 储藏量更大、具有更多定价话语权的新原材料,才是提升行业终端降本增效能力的治本之法。硅是目前人类至今为止发现的比容量(4200mAh/g)最高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一种最有潜力的负极材料,但硅作为锂电池负极应用也有一些瓶颈,第一个问题是硅在反应中会出现体积膨胀的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可以证明嵌锂和脱锂都会引起体积变化,这个体积变化是320%。所以不论做成什么样的材料,微观上,在硅的原子尺度或者纳米尺度,它的膨

3、胀是300%。在材料设计时必需要考虑大的体积变化问题。高体积容量的材料在局部会产生力学上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基础研究证明,它会裂开,形成严重的脱落。硅体积膨胀会导致一系列结果1.颗粒粉化,循环性能差第二个问题就是在硅表面的SEI膜是比较厚且不均匀的,受温度和添加剂的影响很大,会影响锂离子电池中整个比能量的发挥。Coaed etecrodeConductive materialSmcon particleYoFneirtc expnvlonMv 2 ctdt*从长期的基础研究来看, 通过硅粉纳米化; 硅碳包覆;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解决硅在锂电池负极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无论是纳米硅碳还是氧化亚硅碳,硅

4、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 硅粒径:v 20nm (理论上越小越好)2. 均匀度:标准偏差小于 5nm3. 纯度:99.95%4. 形貌:100%球形率另外,完整的表面包覆非常重要,防止硅和电解液接触,产生厚的SEI膜的消耗。微观结构的设计也很重要,要来维持在循环过程中电子的接触,离子的通道,体积的膨胀。碳包覆机理在于:Si的体积膨胀由石墨和无定形包覆层共同承担,避免负极材料在嵌脱锂过程因巨大的体积变化和应力而粉化。碳包覆的作用是:(1) 约束和缓冲活性中心的体积膨胀(2) 阻止纳米活性粒子的团聚(3 )阻止电解液向中心渗透,保持稳定的界面和SEI(4)硅材料贡献高比容量,碳材料贡献高导电性硅碳负

5、极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负极材料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且其集中度较高,产能由日本向中国转移比较明显。目前负极材料以碳素材料为主,占锂电池成本较低,在国内基本全面实现产业化。从区域看,中国和 日本是全球主要的产销国,动力电池企业采购负极主要来自于日本企业。2012-2016年中国负极材料产量情况(万吨)2015年,全球负极材料总体出货量为11.08万吨,同比增长29.59%。其中中国负极材料的出货量达到7.28万吨,同比增长 41.1%,占比高达 66%。近几年,随着中国生产技术的不 断提高,中国又是负极材料原料的主要产地,锂电负极产业不断向中国转移,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硅碳负极材料是未来锂电池负极材料最具应用潜力的,可见硅碳负极材料的市场容量有多大,这也解释了目前为何有众多企业和研究单位布局硅碳负极材料。PowerPow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