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92387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集美区杏林中心幼儿园 高雪蓉生活与教育,教育与生活,由来已久。在教育史上一直是许多教育家都关注的一个话题。二者原本密不可分,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逐渐从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教育部门,产生了学校,从此,教育从生活中走了出来。应该说,最初教育与生活的分离,是与社会进步相联系的。然而,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育却日益被形式化,它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也愈拉愈大,以至于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使教育一天天地走向形式主义,于是,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变得“为教育而教育”;我们的幼儿也一天天地失去生活的乐趣,被修理成机器人。面对教育的这种危机,“向生活世界

2、回归”便成为教育界许多专家、学者以与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声,而这种心声又通过课程得以反映,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核心的理念,即课程的生活化、经验化。这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主导思想。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践行这一理念呢?一、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卢梭提出自然主义的主,要求教育遵循人的本性,保持儿童的自然状态,让儿童在自然状态下享受自由、平等、快乐地生活,获得自由的发展,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教育。教育必然指向儿童的现实生活,而不是为儿童的未来做准备,只为将来做准备的教育被卢梭看来是“野蛮的教育”。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将来生活的

3、准备 。”“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就是生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主,将儿童的学校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三者有机可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教育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现实的综合的表现就是幼儿愉快、健康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的。为什么说幼儿愉快健康的生活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现实的综合的表现呢?首先,现实生活是幼儿生存的具体方式,幼儿生活活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现实,幼儿发展的水平也影响着生活的质量,也就是说,幼儿身心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也就无

4、法享受真正愉快的、健康的生活。其次,教育与生活是相关的,幼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幼儿教育的容大多来自现实的生活,幼儿学习的途径亦主要的是现实的生活的途径,且教育过程本身就应该是幼儿美好的生活过程,教育应该成为促进幼儿美好生活的积极手段。最后,衡量幼儿发展的依据,最核心的是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即通过对幼儿在现实的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的观察和记录,判断其学习和发展的状况。因此,对幼儿教育而言,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是教育的途径,也是教育评价的途径。生活与教育,生活与幼儿的发展就这样缠连在一起。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此纲要中直接提出了诸多指向幼儿生活的目

5、标,如使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等等,都是指向幼儿愉快、健康生活的,指向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二、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教育容。当年的行知先生,曾把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翻了个跟头,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他主“用生活来教育”。年龄愈小,愈需要这种生活教育。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但我们教师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教育的敏感,总习惯于从文本和概念中为幼儿选择教育容。比如:幼儿每天要穿衣服,衣服上有扣子,

6、扣子有大小、多少,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随着身体长高,衣服会变小;幼儿每天要吃饭,吃饭要用餐具,餐具是由各种不同的材料做的,有不同的用途;餐具也有大小多少;餐具的摆放是分类的、有序的这些都是每一个幼儿司空见惯的。然而,我们的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些,喜欢从概念入手,喜欢以经过抽象处理的各种图、形和教具来进行计数、形状、排序和分类等活动,久而久之,幼儿的数学活动便成为脱离幼儿生活的纯学具的操作,自然也就无法“用简单的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再比如:对幼儿进行关爱和同情教育时,我们常常习惯于从文本中去寻找故事,从媒体中去寻找线索,或者创设一些情境,向幼儿进行关爱和同情教育,这些做法都

7、无可非议,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事和人。如:有些智力迟钝、有孤独症状、或身体有残缺的幼儿,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和帮助,还常常被其他幼儿嘲笑。幼儿是无罪的,问题出在我们老师身上。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抓住这些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和人,帮助幼儿学会关心需要他们帮助的小朋友,我想,这会比讲故事、看新闻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生活中这样的素材可以说信手拈来,遗憾的是让它流失掉了。我们教师还应有挖掘、利用“教育资源”的观念。相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讲,不仅仅教师是资源,教具、玩具、教材都是资源,实际上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幼儿学习或成长的资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

8、互动中主动发展的,所以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方面是宽松、自由、平等的对话式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丰富、多元的、动态发展的物质环境。三、把幼儿生活作为教育的途径。我们不仅应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容,而且应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容,又是教育的途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多处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有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也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尤其是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领域,更不能缺少生活的参与。例如,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

9、个环节之中,“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教育价值,都应从幼儿发展的现实出发,加以充分的组织和利用。例如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育。让我们的老师们接受这样一种理念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将它转变成一种行动。因为人们在接受一种新的理念的同时,与它相悖的原有的旧的观念不会自然消失,它在相当一段时间,会顽固地左右我们的行动,干扰新的观念的执行。多少年来,上课、教授在人们的思想上根深蒂固,它使人们习惯于在原有的轨道上作惯性运动。因此,当我们选择了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容后,我们对教育途径的选择,常常是很自然地、不由自主地

10、想到上课,想到教师的教授。比如,我们许多老师在选择“超市”作为幼儿的教育容时,常常带幼儿到超市去参观,这种教育的途径,与原有的图片教学相比,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参观回来以后,很多老师的做法却是问答式的交流,教师问,幼儿端坐回答:“你在超市看到了什么?”、“超市都有些什么样的人?”原来参观时兴致勃勃的幼儿,现在显得那么的无奈。其实,幼儿并不是对超市所有的容都感兴趣,他们只对能够引起他们兴奋的容感兴趣,他们只对他们熟悉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对参观容的交流,喜欢用自已的方式,他们喜欢参与式的、活动式的交流和表达,因此,教师在参观后,仍然应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表达,去和同伴们分享。而不是回到课堂上在

11、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生活中的人和事原本充满了活力,但一旦被我们选中,就成了没有生命的教具。比如,吃点心、起床后的穿衣穿鞋,生活中的散步都可以自然而随机地渗透许多教育的行为,但是我们常常习惯把它们变成课的形式,似乎唯有教,我们才放心。致使有些可以而且应该在生活中自然渗透的容,也一定要通过上课才能完成。再比如,甜甜的梦是适合小班的一首诗歌,它完全可以在午睡这一环节中自然地渗透,而无需端庄静坐地上课,同样可以收到我们期望的效果。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去思考问题,去设计幼儿的活动,我们就可以把幼儿从课的捆梆中解放出来,让幼儿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周围的人、事、物与其关系。当我们反思我们的

12、幼儿园课程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时候,我们仍然无法摆脱教材、课堂的控制,我们习惯于从文本出发,我们迷信于教师的教,致使我们的课程远离了幼儿的生活,无法收到它应有的效果。欲使幼儿真正得到发展,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去组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远离幼儿生活的、由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幼儿的课程,不可能成为幼儿有效的经验,也无法使幼儿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发展。四、关注游戏与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要使教育回归幼儿生活,就要将教育与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一是指游戏,二是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无论是规程还是纲要都反复强调游戏是

13、幼儿的基本活动,让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既体现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又可以发挥教育最大的利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本质就是生活化,因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在此,一方面强调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尽可能游戏化,变幼儿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轻幼儿的智力负担;另一方面强调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幼儿园教研工作再思考集美区实验幼儿园 蔡爱卿 曾梅芬教研活动是幼儿园引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素质并走上研究之路的有效载体。每一所幼儿园、每个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困惑、矛盾。而真正解决这些新问题,直面这些新困惑,走原来的教研老路是行不通的。两年来,我园以园本教研为起点,以园本培

14、训为中介,以园本课程开发为落脚点。将园本管理贯穿其中,起协调组织作用进行园本教研活动,为我园教师与幼儿园的发展开辟成长道路。一、完善的管理是园本教研的保障1、健全的教研网络 教研组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我园在园长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以下教研组:(1)、园长为组长,段长为成员的园教研组。(2)、段长为组长,年段教师为成员的年段教研组。(3)、班主任为组长,配班教师、生活教师为成员的班级教研组,形成三级教研网络,此外还有以科研课题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小组。这样的分组教研形式纵横联系,教研目标明确集中,避免以往教研泛、散的现象,使我们的教研目标更加明确,教研容更加集中,教研最

15、终结果更有价值。2、严格的教研制度规的教研制度能够使教研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规有序。我园以以下制度为主导,灵活结合其他相关制度开展教研工作:(1)、学习制度:学习是实践的基础,是实践的依据,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使教育工作目的性更强,手段更灵活,避免教育的盲目性。每周围绕国家教育政策、纲要、纲要解读、创造性游戏组织与指导、各类教学理论、教学信息、专家讲座等进行研讨式的学习,这已经形成我园的一项制度,并得到保持和发扬。(2)、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一次的年段教研活动。由年段长组织年段教师讨论近期教育计划、容,解决每周年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区域活动开展情况,主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研讨,并制定教学目标、

16、主题活动容,要求做到每次教研活动都能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3)、教学观摩研讨制度:我园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进行一次园观摩活动,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两年来,针对区域活动、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创造性游戏进行了园观摩活动。(4)、评价制度:我园将教研工作列入教师的考核评价围,每学期针对教研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用以评价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工作情况。3、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幼儿园在各方面都给予了支持与保障。(1)、合理的时间的保障:保证每周一次的园教研组、年段教研组、班级教研组的活动时间。园教研组定于每周四上午,时间1小时。年段教研组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下午,时间1小时。班级教研组灵活穿插在一日各个环节,做到随时观察、随时交流、随时解决问题。(2)、畅通的信息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