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492070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6分选择题每个3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防(t) 憎恶() 称心如意(chn) B玷污(zhn)干涸(g) 相形见绌(ch) C淳朴(chn)婆娑(su)不辍劳作(chu) D琴弦(xun) 奖券(qun) 惩前毖后(chng)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路走来,我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毕竟追求过、奋斗过,因此我不但问心无愧,而且感到获益匪浅。 B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C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今日女儿读书面之

2、广竟超过我,简直是天生丽质,才华出众。D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E、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5个字)(4分)一个好用心机的人容易产生猜忌,于是会把杯中映出的弓影误认为蛇蝎,甚至远远看见 石头都会以为是卧虎,结果内心充满杀气;一个心胸豁达的往往带着平和,即使遇见凶残得 像老虎一样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听到聒噪的蛙声也会把它当作美妙的乐 曲,结果到处就会是一片祥和之气。论点: 。4、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4分) (1)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_ _。(2)西游记中“大

3、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 _。5、下面一段文字是对我国享有盛名的“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B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C依我们看,三峡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D它由“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节奏的优美的画面组成。6、默写 (6选5) (5分) 今夜偏知春色暖,_。月夜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莫道不消魂,_,_。醉花阴 足蒸暑土气,_。观刈麦 年少万兜鍪,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_,村南村北响缲车。浣溪沙7、(4分)理解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和句式特点,在下面横线上填加相关内容,重

4、新造一个句子,使之适合语境。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 ,却 , 。二、阅读理解(44分)(一)“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

5、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

6、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8分)8、根据文段内容,解释下列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9、作者为什么反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 10、“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中“此”指代什么? 11、要想自己有创造性思维,你应该怎样做? (二)兰 草 小时侯,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字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

7、了想见兰草的愿望。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

8、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就在我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5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

9、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分,娴静怡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威武不屈,奋斗不止,争得了自己的生存,获得了发展的先机。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10分)12.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 _ _ 的特性。13.文中有两个短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

10、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短语是:_ _(小时候);_ _(救灾时见了兰草)。14.作为一篇散文,本文在构思上有许多独到之处。请你就本文的构思方面设计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然后作出简要回答或分析。问题:_ _ _回答或分析:_ 1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你指出其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并分析表达作用。答: _16.结尾说:“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在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答:_ _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_ _ _ (三)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她像冰山雪莲,洁白无瑕;她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

11、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无私奉献的灿烂光辉,最醒人的是无私奉献的杰出人物。屈原、司马迁、杜甫、孙中山等,他们之所以耀眼、醒人,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业绩,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祖国和人民。“,”这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了形象的诠释。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无私奉献的境界呢? 无私奉献,要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那种对人类和社会有较大意义的奋斗目标。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贪图享受的物质需要更具有驱动力。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登上一个新阶梯。”古代的先贤,现代的英雄,当今的模范,

12、不都是为追求理想的人生目标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吗?古代大禹怀着治服洪水、为民除害的宏愿,三过家门而不入;现代的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甘洒热血写春秋;今日的优秀青年为了实现远大理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无私奉献,要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己也,只顾自己而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才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无私奉献,要树立不为名利的价值观。要使自己能够真正地做到无私奉献并非易事。无私奉献之难点在于“无私”二字。正如布莱希特所说:“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要做到无私奉献,就要树立不追逐名利的人生价值观。只有树立了这种价值观,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要坚持埋头苦干的务实态度。如果说“无私奉献”是我们思想修养追求的彼岸,那么“埋头苦干”则是抵达这一彼岸的桥梁。因为无私奉献不是凭口头怎么说,而是要看行动怎么做。就是说,无私奉献不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还要表现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作为工作,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多生产合格的产品;作为农民,就应;作为军人,就应 ;作为科学家,就应;作为学生,就应。让我们吸吮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把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