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课2课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918837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课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课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课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课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课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课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课2课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师恩难忘 (2课时)年 级五学科语文授课教师张开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含义。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言课学习的基础上,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这节课继续学习和延伸,让学生逐步养成全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起兴趣: 1、有人把老师比喻为蜡烛、春

2、蚕,也有人把老师比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的工作是多么高尚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板书课题) 2、读题。你想知道什么呢?(作者的老师是谁?为什么难忘这位老师?这位老师是怎么上课的?)。 3、带着这些疑问请学生先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感悟,既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法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又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教学本课,我们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善于感悟。因此,提示课题后,大可不必径直开讲,可引导学生自主解题,自主推测课文应该写些什么。接着

3、,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向文本,寻求答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引读导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效果应该良好。 二、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词。 chu do xi lo xi tn ji 炊烟 念叨 感谢 姥姥 歇脚 捅了一下 戛然而止 (1)自己读读这些一类字和二类字,你有什么收获?(这个汇报内容可以从音、形、义等不同方面进行,还应鼓励那些已经学会弄懂这些字的学生介绍方法“从哪里我知道了什么?”)、 (2)集体认读。 2、检查朗读课文。、 (1)分节朗读。 (2)评议纠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本文主要写

4、了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级也如此,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内容?(他先把这首诗念了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四、再讲解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哪一部分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第37自然段) 2、把这部分再读一读。 3、小组合作讨论分段及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去读书以及学校的概况。 第二段(第37自然段):写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根据一首小诗编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后来每讲一课都是如此。 第三段(第89自然段):写“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并终生难忘

5、。五、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2、重点指导“歇、诲”(注意“歇”左部分的写法,“诲”要注意右边的书写顺序。) 3、描红、临写。 4、评价: (1)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2)老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上节课我们初步的学习了师恩难忘这篇课文,在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老师把我们上节课的学习情况检查一下:1、生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指

6、名读,齐读,师纠正字音。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自然段,大家回忆一下: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板书:口才好,文笔好。)(二)导入新课: 1、导入:好了,上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还不错,老师就检查到这儿,这节课我们来深入的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1、师恩难忘 2、生齐读。题目的意思是?(指名回答:老师的恩情学生难以忘怀。)读了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田老师有哪些恩情让学生难以忘记?)(指名回答后,师提问:田老师究竟有何水平和本领,竟让他的学生如此的难忘呢?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田老师是怎样给他的学生上课的?竟让他的学生如此难忘?请同学们把书打到第6页听课文朗读录音。) 3、播放课文录音。 (

7、大家都听的非常的认真,同学们,40年的岁月会抹去多少人生的记忆,40年前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能记得。同样的40年过去了,开学第一天田老师上课的情景,作者的回忆却仍是那样的清晰具体。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学习37自然段进行研究朗读)(三)深入学习,再现情景。(学“上课”,感形象。)1、小组研读: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指名回答读3、4自然段)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学生模仿田老师的动作、语调、表情读第5自然段(师:讲了一个与小诗有关的故事)课件出示小诗。2、你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田老师把一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学

8、生听。首先,故事的内容与小诗的内容吻合;其次,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诗的意思,并且印象深刻;再次,田老师的故事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紧密联系生活,学生易于接受,并且故事中又渗透着品质教育,让学生受到启迪;最后,田老师讲得生动、语言丰富,有助于学生掌握、积累。综上所述,如此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当然喜欢了。)3、作者在听故事时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后读第6自然段。(课件出示:“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4、用 “身临其境”造句。师恩难忘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读起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5、作者听得很认真,可见田老

9、师的故事编得怎么样?(指名回答:引人入胜,娓娓动听)(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同时点出了老师教学技艺的高超,也说明“我”对田老师的喜爱、钦佩之情。田老师的故事真是天下一绝,难怪作者听得如痴如醉。6、速读课文第二段(37),找出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而且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7、同桌讨论,指名汇报。8、用“娓娓动听”“引人入胜”造句。指名回答:我们杨凌的景色真是引人入胜! 语文老师的课讲得娓娓动听,同学们都听得全神贯注。 9、指导朗读:正是由于作者上小学时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才使得作者走上了文学的道

10、路了,进而长大后成了一位作家。为此,作者深深地感谢田老师,下面由我们班的男同学们带着作者的感情深深的,动情的,大声的齐读第七自然段。田老师的课讲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是田老师用上千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这叫人怎么能忘怀呢?40年后的今天能重逢田老师,那是多么感人的情景。课件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重点句子。(四)有感情地默读课文第三段(89)。(师生重逢,师恩难忘)1、“课件出示: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2、分角色表演: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在村庄的小河边遇到了40年前的小学教师

11、,他是怎样做怎么说呢?作者会怎样的行礼。发挥你的想象说说。3、向学生介绍作者刘绍棠当时的情况:课件出示:作者刘绍棠简介。(学生自由读)一位有名的作家,已经年近五十了,还恭恭敬敬地向这位老师鞠躬,为什么?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书。4、学生找到了课文中一个重点句课件出示:“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进行理解。(春雨是绵绵的。滋润着大地,让花草树木快乐地生长。田老师的故事是娓娓动听的,滋润着“我”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成长,不断激发“我”对文学的兴趣,提高“我”的文学素养。)5、学生齐读。自己再认认真真读几遍,细细体会作者的心情与情感,你体会

12、到了什么,(能用合适的词来表达吗)?体会激动,朗读 。体会尊敬,怎样恭恭敬敬地行礼,朗读。体会感激,朗读。6、读一读8、9自然段,想想还有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7、课件出示: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正是由于作者上小学时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才使得作者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了,进而长大后成了一位作家。为此,作者深深地感谢田老师。应该说,在田老师门下的学习时光,是十分难忘的。特别是田老师所讲的故事,对年幼的“我”影响很大。从文中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这句话可以看出,田老师所讲的故事,不仅语言

13、生动,而且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就像一粒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播种、发芽、开花、结果,影响了“我”的一生,所以“我”深深感谢田老师。)8、课件出示:用自己的话说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含义。(一棵树苗经过十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人才的培养却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种植树木需要很长时间,而培育人才需要更长的时间,花费更多的心血,所以我们应该尊敬并感激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这句话总结全文,再次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9、课件出示:名人名言10、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点题的

14、作用)1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同学们,我们的心中此时此刻也一定勾起了对曾经教育培养自己的一位位老师的回忆,那就借大作家来表达我们心中共同的这份难忘师恩。)12、指导朗读:说说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对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同桌讨论;学生自由练读;老师指读,相机引导。是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的大门,40年后重逢老师,我怎能不激动,不恭敬,不深深感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8、9自然段。(五)总结全文。 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田老师是一位让人尊敬的好老师。下面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带着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跟着录音轻读课文。2、纵观全文,说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15、?(六)迁移练习:我们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田老师爱讲故事的事例,平常,普通,但却典型,具体,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同学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老师有哪些“恩”让他们难忘,体会作者写作意图,通过细节来描写一个人。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七)布置作业:1、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了解他的工作、生活等情况。2、小练笔:老师,我想对你说3、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4、生字生词:两遍字,一遍词,带拼音板书设计 1.师恩难忘师:口才好 文笔好 生:难忘师恩编故事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教学反思(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一、摇头晃脑,闭目吟诗。 课文中出现了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学古人样吟诗。我说,为什么不说“读”,而说“吟”?“吟”,用心读也吟出诗气,如入诗境。“闭目”可以排除杂念,心惟口诵。而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