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做教育6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91860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天我们如何做教育6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今天我们如何做教育6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今天我们如何做教育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今天我们如何做教育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天我们如何做教育作业内容:我们常常会不满于当今的社会的许多现状,抱怨现在的人不够文明,不负责任,不会做事,甚至性格脆弱极端,动不动自杀杀人等等所有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从我们的校园走出去,没有一个不接受过我们的教育。办学做教育,我们制造的是很特殊的产品,不是现做现用,而是十年、二十年以后才用。我们认认真真教孩子知识,不教孩子做事,孩子走出社会不愿做事,所以工厂招不到工人;我们辛辛苦苦帮孩子挣分数,不教孩子做人,孩子长大后没爱心,没孝心,没功德心,很自私,很懒惰,家庭和社会都没了指望。我们做教育,脑袋应该清醒,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这是比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教育核心。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涵盖了国家

2、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涵盖了育人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施课程计划,实现课程目标,是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而我们的每一位老师站到讲台上的时候,更多的是就知识教知识,至于所教的是否是学生未来的所需,几乎是没有概念的;我们的每一场考试,每一张试卷,给学生的每一个分数,与学生的未来有何关乎,也很少有人去考量的;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产品),从学校走出去后,生存状况,在家庭、社会中创造怎样的价值,是很少有学校去跟踪调查的。责任与习惯培养占据了素质教育的制高点。“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习惯”,这已经被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所验证,并被教育理论家所一致推崇。但个

3、人良好习惯的培养,还应受社会责任感的支配,才能很好地在服务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换言之,一个人能以服务社会、发展社会为己任,并发挥应有的作用,才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个人发展的空间。这就是火炬率先于全国教育领域,把培养责任与习惯做为孩子未来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素质价值来追求之所在,也是所以能被确定为教育部规划课题的价值之所在。十年来,无论是世界局势的变化,还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对人才素质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新课程标准,新修订的教育法,也都应时代要求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而火炬育人目标的这一价值取向,不仅没有悖时而遭遇淘汰,反而越来越被认可、被肯定,越

4、来越凸显其发展社会与发展个人高度统一的价值和意义。“责任习惯”培养涵盖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一是符合了一切孩子的发展,所有的孩子未来可持续地生存与发展,都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习惯,所有的孩子也都能通过责任与习惯的培养获得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素质。二是符合了孩子的一切发展。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人生短暂,不可能学完所有的知识,让孩子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学什么能够一生都受用呢?我们在孩子的心中装进责任,装满责任,孩子无论学习、生活、工作,对己、对人、对社会,都会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我们让各种良好的品质都成为孩子的习性,成为孩子肢体的延伸、自然的表现,孩子无论做事和做人都能习惯性的规矩和优秀

5、。学生不是容器,灌输是做不成教育的。学会、养成、觉悟,都必须通过我们的有效引领,让学生投入其中,参予其中,在自己亲历的活动中体验、成长。一切教育都要寓于活动之中,一切活动都要努力让学生“动起来”,教育才能成正果。一、动,要全动。我们的教育不能满足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每个孩子都是唯一,失去了机会,就永远不可能重新再来,全员参加,才能全员受益。二、动,要主动。三、动,要会动。四、动,要多动。我们把责任、习惯的培养寓在孩子参予的所有活动中,让孩子们“动起来”。动,要全动,全动了,才能全员受益;动,要主动,主动参予,才有内趋力,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动,要会动,孩子学会了,不需要我们守住孩子一辈子;动,要多动,经常参予,持之以恒,各种品质的培养才能逐渐的形成,固化成品质,作用于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