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高三第二次统一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917255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阳区高三第二次统一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朝阳区高三第二次统一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朝阳区高三第二次统一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朝阳区高三第二次统一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朝阳区高三第二次统一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朝阳区高三第二次统一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区高三第二次统一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朝阳区高三第二次统一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2007.5(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本卷共20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1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中正

2、确的是A病毒的致病性是由核衣壳决定的B微生物的繁殖方式都是二分裂C诱变育种可以达到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目的D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一定是其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 2对于高等生物个体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要通过受精作用才能产生新个体B必须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才有可能发育为成熟的个体C它们的个体发育都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D在卵细胞形成的同时,还产生了三个极核3下图是测定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从左侧泵入空气后,会产生某些实验现象。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植物呼吸作用能产生CO2B把不透光的玻璃罩换作透光的玻璃罩仍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C如果将C瓶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

3、,则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D本实验装置中B瓶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误差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由于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B来源于两种不同植物相同器官的细胞中所含蛋白质种类数量有明显差异,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淀粉是贮存能量的化合物,可以为植物细胞直接供能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断的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5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两种液体都是红褐色 B分散质粒子都能通过半透膜 C分散质粒子大小都在1 nm 100 nm 之间 D加热、蒸干、灼烧后,得到相同的固体6下列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 用米汤检验加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B. 用食用醋除去热

4、水瓶中积存的水垢C. 用纯碱(Na2CO3)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器具 D. 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分化纤织物与纯毛织物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乙醇的摩尔质量(g / mol)与NA个乙醇分子的质量(g)在数值上相等B. 1mol Mg作为还原剂可提供的电子数为2NAC. 常温常压下,28 gO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5NAD. 0.5 L、0.2 mol / L的Fe2(SO4)3溶液中含SO42个数为0.3 NAZYXW 8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为 其中W的一种原子是W,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C 气态氢化物还原性XYZD最高价氧化

5、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YZ 9将2 mol X和2 mol Y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 (气)3 Y (气) 2 Z (气) a Q (气)2 min达到平衡时生成0.8 mol Z,测得Q的浓度为0.4 mol / 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的值为2B. 平衡时X的浓度为0.2 mol / LC. Y的转化率为60D. 反应速率v(Y)=0.3 mol / (Lmin) 10.下列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0.1 mol / L的NH4Cl溶液中c(NH4)= c(Cl)B同为0.1 mol / L的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c(OH)= c(H)C向NH4Cl溶液中滴

6、加氨水至pH=7 时,c(NH4) c(Cl)DpH=3的H2SO4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OH)= c(H) 11在不同条件或不同用量时,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物不同的是 AlCl3和NaOH溶液 P和Cl2 AgNO3溶液和氨水 C和O2 CO2 和NaOH溶液 Fe和浓HNO3 乙醇和O2 A. B. C. D. 全部12下表为部分一氯代烷的结构简式和一些性质数据序号结构简式沸点/相对密度CH3Cl24.20.9159CH3CH2Cl12.30.8978CH3CH2CH2Cl46.60.8909CH3CHClCH335.70.8617CH3CH2CH2CH2C

7、l78.440.8862CH3CH2CHClCH368.20.8732(CH3)3CCl520.8420下列对表中物质与数据的分析归纳错误的是A. 物质互为同系物B. 一氯代烷同分异构体的沸点随着支链的增多而升高C. 一氯代烷的沸点随着碳数的增多而趋于升高D. 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着碳数的增多而趋于减小13用粒子轰击铍核,生成物是碳核和另一个粒子,则该粒子是 A B. C. D.激光挡板屏S1S214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双缝间的距离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用红色激光照射双缝,调整实验装置使得屏上可以见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关于干涉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只将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屏上条

8、纹会变得模糊不清B 若只将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屏上相邻两亮纹间的距离变小C 若只将双缝间的距离减小,屏上相邻两亮纹间的距离变小D 若只将红色激光变为绿色激光,屏上相邻两亮纹间的距离变小15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气缸中,缓慢地推动活塞压缩气体。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C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16工人在高压作业时穿的工作服中间夹有一层细金属丝编织的网,关于这层细金属网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使人体所在空间保持电势为零 B使人体所在空间保持场强为零C使人体所在空间保持电势差恒

9、定但不为零D使人体所在空间为一匀强电场甲bacdMN17如图甲所示的空间存在一匀强磁场,其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的右边界为MN,在MN右侧有一矩形金属线圈abcd,ab边与MN重合。现使线圈以ab边为轴按图示方向匀速转动,将a、b两端连到示波器的输入端,若电流从a 到b为正,则从图乙中示波器观察到的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 ABCD乙Ox/my/m1.02.03.04.05.06.0ABC1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波传播到x轴上的B点,在它左边的质点A恰在负最大位移处,如图所示。在t0.2s时,质点A第一次出现在正最大位移处,则 A该波的传播速度为10m/s Bt1.0

10、s时,质点C在正最大位移处 Ct1.0s时,质点C在平衡位置处且向上运动 D当波传播到质点C时,质点B在平衡位置处且向上运动19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用一根绝缘细线相连,静放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剪断细线后某时刻A球的速度为v。则从剪断细线到A球速度为v的过程中,关于A、B两球组成的系统的电势能的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势能增加了ABB. 电势能增加了C电势能减少了D. 电势能减少了AB20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端叠放着两个物块A、B,它们的质量均为2.0kg,并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N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加在A上,

11、则此时刻A对B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A30N B. 25N C. 10N D. 5N朝阳区高三第二次统一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2007.5第卷(非选择题 共180分)学科物 理化 学生 物卷总分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31得分阅卷人学科得分本卷共10道题。21(18分)(1)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_mm。如图乙所示,用多用电表的“1”欧姆挡,调零后测得金属丝阻值R_,若实验中测出金属丝的长度为L,则该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_(用符号表示)。01203010甲乙 (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

12、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A、B两球的质量之比mA:mB3:1。先使A球从斜槽上固定位置G由静止释放,在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落点痕迹,重复10次,得到10个落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的末端R处,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释放,与B球碰撞,碰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10次。A、B两球在记录纸上留下的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GAO重锤线B甲QPR3044154乙Ocm 碰撞后A球的水平射程应取_cm。 本实验巧妙地利用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表示小球的水平速度。下面的实验条件中,可能不能使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表示为水

13、平速度的是_。A使A、B两小球的质量之比改变为5:1 B升高固定点G的位置 C使A、B两小球的直径之比改变为1:3小球 D升高桌面的高度,即升高R点距地面的高度 利用此次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计算碰撞前的总动量与碰撞后的总动量的比值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2(16分)如图所示,ABC是光滑轨道,其中AB是水平的,BC是与AB相切的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半圆轨道,半径R=0.4m。质量m=0.5kg的小球以一定的速度从水平轨道冲向半圆轨道,经最高点C水平飞出,落在AB轨道上,距B点的距离s=1.6m。g取10m/s2,求:C(1)小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经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小球在AB轨道上运动时的动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