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916858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花魂》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梅花魂》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梅花魂》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花魂》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花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撩”、“眷”两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4、整体感知内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加强朗读训练;课后拓展延伸。 教学设计 一、预习探究1、全班齐背古诗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知识。 师:“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文本。 3、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二、合作交流1、学习生字词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

2、样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第一件事: 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 : 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 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 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 : 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4、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 ()、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语句来品读。 ()、如果你有感受,就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把感受传递给别人。 ()、谁愿意把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三、品读体验根据学生读的,重点理解以下语句:(课件

3、出示)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 “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理解清白玷污 b、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

4、你能读好它吗?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b、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C、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5)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

5、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6)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7)“小时候,外祖父常常叫我被唐诗宋词,每逢念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外祖父总会落下泪来。 体会: a、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b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小结: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四、延伸拓展 “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