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908737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心理学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西方心理学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西方心理学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西方心理学史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西方心理学史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心理学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心理学史(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西方心理学史绪论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情况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西方心理学史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一门历史学科。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西方心理学的形成有三个故乡:古希腊是心理学起源的故乡,德国是心理学诞生的故乡,美国是心理学发展的故乡。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精神分析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大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二、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一)史论结合法: 史,指史料、史实;论,指理论、论断,即观点、论点。(二)纵横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放在一

2、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前后比较;横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与同时代的心理学家、流派进行比较。(三)具体抽象两步法: 历史研究的完整过程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两步方法。具体抽象具体(四)四步说明法 : 针对每个心理学流派或每位心理学家思想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形成结果、理论意义一一作出说明。三、西方心理学史的学习意义(一)有助于掌握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规律把构成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和分支综合起来,认识各事实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有助于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理论思维能力。(三)有助于学习心理学大师的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学习心理

3、学家推陈出新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了解心理学家的生平,了解其人格形成与发展对他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四)有助于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建设鉴古知今,避免西方心理学史上的错误,使我国心理学健康的发展。四、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史历史研究被称为史学;历史研究的历史被成为史学史。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史是?是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的历史。(一)西方的心理学史研究第一个时期是20 世纪 60 年代之前的研究。 (被忽视)三位心理学家:1.波林, 1929 年出版实验心理学史2.墨菲, 1929 年出版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3.海德布雷德, 1933 年出版七种心理学 、心理学的一百年:1833 1933.精品文档第二个时期是2

4、0 世纪 60 年代之后的研究。 (心理学史成为独立的学科)华生主要推动者1960 年发表心理学史:一个被忽略的领域;1965 年产生了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史分会;心理学史杂志行为科学的历史创刊,任主编。(二)中国的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第二节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一、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公元前 6 世纪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70前 490)毕达哥拉斯学派第一次对灵魂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性质:某种物质,尘埃分类:表象、生气、心灵轮回:灵魂的理性部分不死(二)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 399)1、“产婆术”依据:知识是人的理性中固有的,教育只是设法把它引出来。四个环节:反

5、讥、归纳、诱导和定义。2、灵魂人类固有知识的存在,不死的灵魂。(三)柏拉图(公元前427前 347)灵魂是精神,可以与肉体分开存在,精神不因为死亡而消失。1、“洞穴之喻”人性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经由身体所处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灵魂中存有的理性世界。2、理想国勾勒了一个所谓真与善相统一的理想国家方案。灵魂有理性、意气和欲望三个部分, (智慧、勇敢和节制 ),人有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灵魂:理性、意气、欲望;人:哲学王、武士、劳动者。(四)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 322)1、论灵魂将灵魂分为三个等级:植物滋长的灵魂动物滋长的、感性的灵魂人滋长的、感性的、理性的灵魂2、四因(质料因、形式

6、因、动力因、目的因)实体质料因砖瓦、水泥形式因蓝图动力因建筑工人目的因建造能遮风避雨的房子二、西方近代心理学思想1640 年 1879 年.精品文档弗朗西斯培根经验论心理学思想出生于英国的掌玺大臣家中,12 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实现了“哲人王”。1、唯物主义经验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2、经验归纳法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和排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笛卡儿唯理论心理学思想1、“普遍怀疑”“我思故我在”2、提出“反射”思想感官脑区别:经验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唯理论:知识来源于理性,理性的演绎是唯一的正确方法

7、.(一)经验论心理学思想1、英国联想论心理学思想(6 人)霍布斯( 1588-1679) 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一切人类行为最终能被还原为物理原则和机械原则。洛 克( 1632-1704) “白板说”人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字迹,一切认识都是从后天的经验中得来的。经验的性质“第一性质” :广延性、形状、体积、数目等。“第二性质”:是“第一性质”的形态变换,如空间排列、数量组合、温度。贝克莱( 1685-1753)“存在就是被感知”一切可感知的事物,都是“可感知的性质”或观念的集合。“石头故事”休 谟( 1711-1776)中庸的性格,控制不了食欲。英国史三条联想规律:接近律、相似律、因

8、果律哈特莱( 1705-1757) 联想,神经微振事物、微振、扩散培 因( 1818-1903)心身平行论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身体和心理的关系2、法国感觉论心理学思想(3 人)强调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重视心理与脑的关系,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立场和观点。拉美特利(1709-1751)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1)人是机器人是一部机器, 心灵实际上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术语, 感觉才是思维认识的唯一源泉。( 2)意识是大脑运动的一种属性,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孔狄亚克( 1715-1780)心灵有自己发展的能力,知识是由感觉引起的观念形成的。(越近、 越生动越容易回忆)感觉过程总是伴随

9、愉快和不愉快。霍尔巴哈( 1723-1789)脑是心理的器官,是神经系统的中心,心理只是脑的物质运动的结果。感觉是第一种机能,也是派生出其他一切机能的技能。总结: 霍布斯 机械唯物主义哲学洛克“白板说”.精品文档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休谟三条联想规律哈特莱联想,神经微振培因心身平行论(二)唯理论心理学思想知识来源于理性主动的心灵1、斯宾诺莎(1632-1677)( 1)心身两相论心灵和肉体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属性和样式,他们都是平行存在的。( 2)将认识分为三个阶段:感觉;理性;直观。( 3)情绪论情绪分类一是 基本情绪 ,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悲哀和欲望三种;二是 派生情绪 ,由基本情绪派生出无限

10、多样的具体形式。2、莱布尼茨(1646-1716)( 1)单子说单子是构成一切事物的要素。反对“白板说” ,提出“大理石”( 2)前定和谐说心灵的单子与肉体的单子之间完美的协调着。3、康德( 1724-1804)将认识能力分为三中形式:感性、悟性、理性康德是历史上最早宣称心理学不可能成为一门科学的著名学者。4、赫尔巴特(1776-1841)( 1)成立经验心理学运用人们日常熟悉的、经常发生的事情来说明心理现象的突出特点。如注意的本质( 2)将数学计算应用到心理学中( 3)“统觉团”把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的核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三节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一、古代医学中的心理学思想希波克拉底

11、西方的“医学之父”“体液说”人体体液:黏液、血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气质类型:黏液质、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二、天文学与心理学(一)、“人差方程式”1796马斯基林0.8 秒贝塞尔引起了人们对反应时研究的兴趣 唐德斯测量反应时1、简单反应时:刺激A 反映 a2、选择反应时:刺激 A反映 a,刺激 B反映 b,刺激 C反映 c。3、辨别反应时:刺激A 、B 、 C反映 a“减除法”选择时= 选择反应时 - 简单反应时.精品文档辨别时= 辨别反应时 - 简单反应时三、生理学与心理学(一)关于脑机能的研究1、加尔的颅相学人的心灵可以依据头颅外形进行分区。施普茨海姆颅相学2、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大脑、小

12、脑、四叠体、延髓、脊髓和神经。局部切除法、刺激法大脑控制高级心理过程、小脑控制协调动作,延髓控制生命机能。3、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布罗卡区大脑皮质第三额回处言语运动中枢4、运动和感觉中枢的发现运动中枢中央前回,视觉中枢枕叶,听觉中枢颞叶.(二)关于神经生理学的研究1、贝尔马戎第定律的发现传导感觉刺激和运动冲动是由不同的神经纤维分担的。这种脊神经生理功能及其神经部位的差异,后来被称为了贝尔马戎第定律。2、反射动作的研究 1736 年阿斯特律克提出“反射” ,将反射分为感觉神经、中枢神经低级部位和运动神经。缪勒认为反射动作也通过大脑,只是在脑里不起作用。3、赫尔姆霍茨对神经冲动传导速率的测定筋肉测量机青蛙的神经传导速度每秒不到50m人的神经传导速度为每秒 50-100m4、约翰内斯谬勒的神经特殊能学说每种感觉神经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质或能,感觉所反映的是关于感觉神经自身的性质或状态的知识。同一刺激作用于不同感官引起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官引起同一的感觉。(三)关于感觉生理学的研究1.视觉方面:棒状细胞和锥状细胞。“三色说”红 ,绿 ,蓝 (赫尔姆霍茨)“四色说”红,绿 ,黄 ,蓝(海林)色混合、色盲、视觉后像。2.听觉方面:提出共鸣说。赫尔姆霍茨提出“共鸣说”听觉是由声音的不同频率与耳蜗内基底膜上相应的纤维发生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