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908646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6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 14-9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Small-Sized Hollow Block Masonry, Building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12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的通知建标19953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1727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哈尔滨建筑大学等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经

2、审查,现批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JGJ/T1495,自1995年12月1日起施行。原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482同时废止。 该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该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年6月8日目 次1 总则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3 材料和砌体的计算指标4 静力设计 4.1 基本设计规定 4.2 受压构件承载能力计算 4.3 局部受压承载能力计算 4.4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4.5 一般构造要求 4.6 墙体防裂的主要措施 4.7圈梁、过梁、芯

3、柱5 抗震设计 5.1一般规定 5.2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5.3抗震构造措施6 施工和验收 6.1施工准备 6.2施工基本要求 6.3芯柱 6.4冬期施工 6.5砌体工程质量标准6.6砌体工程验收附录A 轴向力影响系数附录B 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总则1.0.1 为使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减轻地震破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非抗震设防区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8度地区,以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为墙体材料的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1.0.3 本规程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的原则修订,符号、计量

4、单位和基本术语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的规定采用。1. 0. 4 在进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时除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J50176等的规定。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以碎石或卵石为粗骨料制作的混凝土,主规格尺寸为390mm190mm190mm,空心率为25%至50%的小型空心砌块,简称普通混凝土小砌块。2.1.2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以浮石、火山渣、煤渣、自然煤矸石、陶粒为粗骨料制作的混凝

5、土小型空心砌块,简称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2.1.3 单排孔小砌块沿厚度方向只有一排孔洞的小砌块。2.1.4 双排孔或多排孔小砌块沿厚度方向有双排条形孔洞或多排条形孔洞的小砌块。2.1.5 对孔砌筑 砌筑墙体时,上下层小砌块的孔洞对准。2.1.6 错孔砌筑 砌筑墙体时,上下层小砌块的孔洞相互错位。2.1.7 反砌 砌筑墙体时,小砌块的底面朝上。2.1.8 芯柱 小砌块墙体的孔洞内浇灌混凝土称素混凝土芯柱;小砌块墙体的孔洞内插有钢筋并浇灌混凝土称钢筋混凝土芯柱。2.2 符号2.2.1 几何参数4.5.2 在室外散水坡顶面以上,室内地面以下的砌体内,宜设置防潮层。4.5.3 在墙体的下列部位,应用C

6、15混凝土灌实砌体的孔洞。 4.5.3.1 底层室内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 4.5.3.2 无圈梁的楼板支承面下的一皮砌块; 4.5.3.3 没有设置混凝土垫块的次梁支承处,灌实宽度不应小于600mm。高度不应小于一皮砌块; 4.5.3.4 挑梁的悬挑长度不小于1.2m时,其支承部位的内外墙交接处,纵横各灌实3个孔洞,灌实高度不小于三皮砌块。4.5.4 跨度大于4.2m的梁,其支承面下应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宜与圈梁浇成整体。当大梁跨度不小于4.8m,且墙厚为190mm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4.5.5 后砌隔墙和填充墙,沿墙高每隔600mm应与承重墙或柱内预

7、留的钢筋网片或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600mm。4.5.6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墙上或圈梁上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mm;当支承长度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锚固措施。4.5.7 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在风压较大的地区,檩条应与山墙锚固,屋盖不宜挑出山墙。4.5.8 墙体宜作双面粉刷,室外勒脚处应作水泥砂浆粉刷。4.5.9 处于潮湿环境的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墙体,墙面应采用水泥砂浆粉刷等有效的防潮措施。4.5.10 北方寒冷地区,房屋的外墙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时,在圈梁、过梁、芯柱及其他外墙保温性能受到削弱的部位,应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或其他有效保温构造措施。4.6 墙体防裂的主要措施4

8、.6.1 根据具体情况,可综合采用下列预防顶层墙体开裂的措施;的细石混凝土浇灌; 4.7.6.2 钢筋混凝土芯柱每孔内插竖筋不应小于1.10,底部应伸入室内地面下500mm或与基础圈梁锚固,顶部与屋盖圈梁锚固; 4.7.6.3 芯柱应沿房屋全高贯通,并与各层圈梁整体现浇;可采用图4.7.6的做法;4.7.6.4 在钢筋混凝土芯柱处,沿墙高每隔600mm应设4钢筋网片拉结,每边伸入墙体不小于600mm。5 抗震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抗震设防地区的小砌块多层房屋除应满足静力设计要求外,尚应按本章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5.1.2 小砌块多层房屋的抗震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 5.1.2.1 合理

9、规划、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基础; 5.1.2.2 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芯柱、构造柱,或采用配筋砌体等,使墙体之间、墙体和楼盖之间的连接部分具备必要的强度和变形能力。5.1.3 多层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5.1.3.1 应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5.1.3.2 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 5.1.3.3 房屋不应有错层,否则应设置防震缝;8度设防时,立面高差在6m以上或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也应设防震缝;防震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可采用5100mm; 5.1.3.4 楼梯

10、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5.1.3.5 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屋面烟囱;5.1.3.6 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5.1.4 小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5,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5.1.5 多层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不应超过表5.1.5的规定;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层数应比表5.1.5的规定相应减少1层,房屋层高均不宜超过3.6m。块上稍加喷水润湿: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施工前可洒水,但不宜过多。62 施工基本要求6.2.1 砌筑墙体时,应遵守下列基本规定: 6.2.1.1 龄期不足28d及潮湿的小砌块不得进行砌筑

11、; 6.2.1.2 应在房屋四角或楼梯间转角处设立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宜超过15m; 6.2.1.3 应尽量采用主规格小砌块,小砌块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清除小砌块表面污物和芯柱用小砌块孔洞底部的毛边; 6.2.1.4 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墙交错搭接;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搓,宜从两个方面同时砌筑;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一般按一步脚手架高度控制);如留斜槎有困难,除外墙转角处及抗震设防地区,墙体临时间断处不应留直槎外,可从墙面伸出200mm砌成阴阳槎,并沿墙高每三皮砌块(600mm),设拉结筋或钢筋网片。接槎部位宜延至门窗洞口; 6.2

12、.1.5 应对孔错缝搭砌。个别情况当无法对孔砌筑时,普通混凝土小砌块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不应小于120mm;当不能保证此规定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网片; 6.2.1.7 承重墙体不得采用小砌块与粘土砖等其他块体材料混合砌筑; 6.2.1.8 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或壁肋中有竖向凹形裂缝的小砌块砌筑承重墙体。6.2.2 砌体的灰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 砌体灰缝应横平坚直,全部灰缝均应铺填砂浆;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砌筑中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砌筑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70%时,不得拆除过梁底部的模板; 6.2

13、.2.2 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直灰缝宽度应控制在8至12mm,砌筑时的铺灰长度不得超过800mm;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6.2.2.3 当缺少辅助规格小砌块时,墙体通缝不应超过两皮砌块; 6.2.2.4 清水墙面,应随砌随勾缝,并要求光滑、密实、平整; 6.2.2.5 拉结钢筋或网片必须放置于灰缝和芯柱内,不得漏放,其外露部分不得随意弯折。6.2.3 砂浆的强度等级和品种必须符合要求。砌筑砂浆必须搅拌均匀,随拌随用,盛入灰槽(盆)内的砂浆如有泌水现象时,应在砌筑前重新拌和。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拌成后3h和4h内用完,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必须分别在2h和3h内用完。砂浆稠度,用于

14、普通混凝土小砌块时宜为50mm,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时宜为70mm。6.2.4 混凝土及砌筑砂浆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每一楼层或250m3的砌体,每种强度等级的砂浆至少制作两组(每组6个)试块,每层楼每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至少制作一组(每组3个)试块。6.2.5 需要移动已砌好砌体的小砌块或被撞动的小砌块时,应重新铺浆砌筑。6.2.6 小砌块用于框架填充墙时,应与框架中预埋的拉结筋连接,当填充墙砌至顶面最后一皮,与上部结构的接触处宜用实心小砌块斜砌楔紧。6.2.7 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严禁在砌好的墙体上打凿。在小砌块墙体中不得预留水平沟槽。6.2.8 基础防潮层的顶面,应将污物泥土除尽后,方能砌筑上面的砌体。6.2.9 砌体内不宜设脚手眼:如必须设置时,可用190mm190mm190mm小砌块侧砌,利用其孔洞作脚手眼,砌体完工后用C15混凝土填实。但在墙体下列部位不得设置脚手眼; 6.2.9.1 过梁上部,与过梁成60度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