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906567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道基坑安全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南桥路道路工程位于高新区麓谷新区域,是麓谷新区的一条支路,为南北走向,起点位于长延路(K0+990),终点位于长川路(K2+320),全长约1330米。道路由北往南分别同长延路、长叶路、金洲大道、绕西路、长月路、长川路等六条主次干道或支路相交。路幅宽20m,人行道宽3 m、机动车道为宽14m;设计内容:包括道路、涵管、排水、绿化、亮化、交通设施和综合管线。本工程金州大道以南大部分为挖方区,金州大道以北大部分为填方区。挖方区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在管道施工前,先将该路段需挖土方全部挖运,这样确保管道施工中,管道基坑开挖深度控制在3米左右。为确保施工安全,我们采取加

2、大放坡系数和局部土质差地段打木桩的方法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实行信息化施工,及时了解路段动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作出反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二、编制范围南桥路道路排水工程三、编制目的为加强本项目部所辖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工程建设中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工程建设的正常秩序,不出现盲目蛮干的现象,实现零事故,零伤亡的安全目标。四、编制依据3、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五、组织机构及职能成立由项目经理周曙明为组长、副经理周新民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下设罗松香为专职安全员,管理日常事务,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日常工作,代表项目部行使安全生产日

3、常管理。六、编制方案1、一般规定(1)、基坑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施工作业遵守先撑后挖的原则。(2)、基坑开挖过程中,有专人支护结构进行检测、观测、并做好记录。(3)、基坑每层开挖前确认支护结构系统各部分均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2、基坑开挖:(1)、基坑开挖根据基坑开挖深度、支护结构的特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情况,确定开挖方案。(2)、基坑开挖,周围地面排水畅顺,必要时基坑顶做好排水沟,且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基坑内。(3)、基坑周边超堆荷载及行走运载车辆。(4)、基坑开挖后,在基坑底做好排水沟、集水井,周围降水的相措施应维持工作。(5)、对支点结构,在支撑结构未达到使用要求,不得超挖下层土方。(6

4、)、基坑开挖过程中,采取措施避免破坏基底原状土。(7)、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坑底及时满封闭。(8)、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查清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严重的要及时上报。(9)、基坑暴露时间不宜过长,开挖后及时进行基础施工。(10)、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测壁回填土施工,回填土应分层夯实。(11)、开挖过程,如需爆破,药量的计算要符合不影响邻近建筑物和已完的 结构物,方案要报公安部门审批后,才准施爆。3、开挖监测:(1)、基坑开挖前应作出系统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观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2)、基坑工程监测以

5、能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3)、观测点的布置以能满足监测要求为准,从基坑边缘的外30-50m(或3-5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构)筑(4)、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可根据基坑策壁安全等级(见表1、2)选择。表1:建筑基坑策壁安全等级安全等级破 坏 后 果一级支护结构破坏对基坑周边环境影响肯严重。二级支护结构破坏对基坑周边环境影响小。但对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严重。三级支护结构破坏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表2:基坑监测项目表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测试项目一级二级三级墙顶水平位移应测应

6、测应测周围建筑物应测选测可不测周围管线应测选测可不测地下水位应测选测可不测锚杆拉力选测选测可不测支撑轴力选测选测可不测主轴变形选测选测可不测墙体变形选测选测可不测主动侧压力选测选测可不测(5)、基坑周边按规定距离布置测点,位移、沉降等监测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并由固定人员进行监测。(6)、对土体内部侧的变形,用测斜仪进行观测,并定期测量不同深度土体的位移,绘出不同时间、不同标高(深度)的位移曲线。(7)、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8)、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开挖卸载急剧阶段,间隔时间不宜超过2天,其余情况下可延至3-10天,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

7、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加密观测次数,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进行连续监测,每天1-4次。(9)、工程结束时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4、放坡施工加固、放坡应控制边坡高度和坡度,当土(岩)体较为均匀并顶无堆积荷载且坡底无地下水时,可根据当地经验,参照同类土(岩)休的稳定坡高和坡值确定,当无经验时,放坡坡高和坡度可按表确定。、当放坡度高度大于表3允许值时,分级放坡并设置过渡平台。、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边坡稳定性的验算。坡顶有堆积荷载。边坡高度和坡度超过表3允许值时。具有软弱结构面的倾地层。岩层层面或主要结构层面的倾方向与边坡的开挖面倾方向一致,且两者走向的夹角小于45度。表3:边坡允许坡度值岩土类别土的

8、状态坡高允许值(M)坡度(高度比)允许值人工填土中密以上51:1.001:1.50粘性土坚硬61:0.501:1.0硬塑51:0.801:1.25可塑51:1.001:1.50粉土灵敏度51:1.001:1.25碎石土密实61:0.401:0.50中密51:0.501:0.75稍密51:0.751:1.00软质岩石微风化81:0.201:0.40中风化81:0.401:0.60强风化81:0.601:0.805、人工放坡在开挖时,采取相应的坡面、坡顶和坡脚排水、降水措施。6、人工放坡宜对开挖坡面采取保护措施,护坡措施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7、当有地下水时,坡顶和坡脚建造排水沟和集水井,以利排水。

9、基坑周围地面排水畅通、不漏水、不渗水,严格防止基坑内排出的水和地面雨水倒入基坑内。当土层中有可能发生流砂现象时,应采用管井降水。8、当发现边坡有失稳迹象时,立即采取削坡、坡顶减荷、坡脚用砂(土)包压载,或者打钢管或杉木桩压脚,防滑坡和坑底土体隆起。9、坡面加水泥砂浆护面,或者覆盖塑料薄膜、编织纤维布等。保护坡面不受雨水冲刷受损。10、降水方法采用明沟排水、抽水设备采用离心泵、潜水泵、防渗水泵,特殊情况可采用深井泵,水泵的选型根据排水量的大小及基坑深度确定。、基坑开挖深度到达地下水位后,基坑四周进行明沟和集水井的施工,排水沟与集水井可随基坑的开挖 标高不断加深。、当基坑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按不同

10、高度设置导水管、导水沟等构成明排系统,当基坑侧壁渗水量较大或不能分层明排时,宜采用水平降水方法。基坑明排应当重视环境排水。当地表水会对基坑侧壁产生剖刷时,在基坑处采取截水,封堵、导流等措施。11、抢险加固、基坑开挖前,应作好基坑加固准备工作:坑底降水应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储备止水堵漏的必要器材。基坑的位移和沉降监测措施。加固用的钢材、水泥、砂、编织布袋等。、土方开挖时,不得碰撞损伤支护构件及降、排水设施。土方随挖随运,不得随意堆置基坑周边。施工用料应均匀堆放,不得超过规定的荷载值。施工机械的行驶路线和停放位置与坑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支护结构后出现渗漏水的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堵 漏止水措施,

11、防止渗漏发展。、当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或有失稳前时,立即采取加固措施,加固方法有撑、拉、灌、者、减等,加固原则如下: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明显倾时,可在坑底与坑壁之间加设撑,如基坑周边场地允许,可设置拉锚。当坑边土体严重变形,且变形速率持续增加时,应视为基坑整体滑移失稳的前,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可用砂包或其它材料回填基坑,待基坑稳定再作妥善处理。当坑壁漏水渗砂时,可用粘土或水泥土阻塞夯实,再加混凝土封砌,渗漏严重时应灌注速凝浆液。、当基坑周围建筑物严重开裂、倾斜、下沉时,立即散开人员,补救加固或拆除。、当基坑隆起时,加灌浆或砂包堆荷。七、事故预防与处理1、高空坠落事故处理基坑临边防护措

12、施要求设置完备。严禁施工人员在钢管支撑上行走,如有施工必要,必须有安全带、安全绳等进行保护。如因高处坠落等事故而发生人员外伤,救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对伤者受伤部位的搬动,要以担架或木板等硬物进行抬运,对脊椎等部位的伤者更应注意;如系脑部伤害,要尽量使伤者平卧,以降低颅脑内的压力。2、火灾事故处理如发生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组织人员疏散,氧气、乙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组织人员使用适宜的灭火器材灭火,必要时拨打119火警电话,组织消防车进行灭火,在拨打119火警电话时要说明详细的地址和着火性质,并在适当的地方迎接、引导消防车进入。3、基坑施工中事故处理当发现基坑局部或整体有坍塌等重

13、大危险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加固等补救措施,当有可能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时应组织相应部位的作业人员撤离。预防和防止基坑工程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抓事故苗头的出现。在施工过程中除了加强监测外,还要加强现场巡视肉眼观察。因此在基坑开挖前应预先确定事故苗头的监控标准,除了必要的理论计算和仪器监测外,在施工全过程中,经常进行现场巡查:如基坑开挖过程中位移场内的地表与坡顶有无出现裂缝;临近地面或建筑有无沉陷裂损;坑底土有否回弹隆起;坑壁坑底有无渗漏、涌流、流砂等。一旦出现事故苗头,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阻止事故的发展扩大。本工程北临浏阳河,西临湘江,为做好本工程防汛救灾应急救援处理工作,最大限度

14、地减少水灾、水毁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确保路基、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和施工现场、项目部驻地等工作的安全渡汛,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工程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八、防汛应急预案1、实施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发生以下水毁险情时应急救援处理工作:(一)路基、排水管道等施工部位发生水灾造成重大险情事故时应争救援处理工作。(二)施工现场、项目部驻地等发生水灾造成重大险情。2、实施原则(一)救人高于一切;(二)抢险施救与报告同时进行,逐级报告,首先接报,就近施救;(三)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防止和减轻次生损失;(四)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五)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密切配合。3、防汛抢险救灾应急小组机构及

15、职责。成立防汛应急领导小组组 长:周曙明:副组长:周新民:陈志强组 员:魏 巍:李 达:罗松香:陶 赛: 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负责组织领导和向上汇报的有关工作。 副组长:由项目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担任,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安排等相关工作。 组员:包含项目部其他员工以及劳务公司相关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安排和落实施行。2、组织成立抢险志愿队在项目部职工和劳务公司中选择身富力强的人员成立抢险志愿队,该队伍直接受防汛度汛领导小组指挥调度。4、险情水毁应急与救援得知发生险情水毁或收到水灾险情水毁当呼救后,应急处理小组按照应急处理险情水毁的基本程序,迅速组织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险情水毁发生后,项目部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