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000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90228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0001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0001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0001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0001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0001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0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000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概述 3第二章理论学习部分 5第三章临床轮训部分 6(一)中医内科 61. 呼吸内科 72. 心血管内科 103. 消化内科 124. 内分泌科 145. 肿瘤科 166. 血液科 187. 肾病科 208. 神经内科 229. 风湿科 24(二)中医外科 201. 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 212. 中医皮肤科 283. 肛肠科 24(三)中医妇科 25(四)中医儿科 27(五)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 291.针灸科 292. 推拿科 303. 中医康复科 32(六)中医骨伤科 33(七)中医五官科 351. 中医耳鼻咽喉科 352.中医眼科 37(八)急诊科(含ICU

2、) 49(九)普外科 40(十)辅助科室 421. 心电图室 422. 放射科 433. 中药房 44(一)选修 44第四章基层实践部分 45(一)中医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技能 45(二)健康管理 46(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48第五章 跟师学习部分 49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大纲(试用)(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第一章概述一、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 和随访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 促

3、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 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二、培养对象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 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 培养的人员;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科学历毕业生培训 按中医类别全科助理医生规范化培训大纲执行。三、培养时间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时间为3年。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在硕士研究生阶 段为医学专业学位的医学科学学位博士要接受不少于 1年的培训;硕士研究生阶段为 医学科学学位的医学科学学位博士要接受不少于 2年的培

4、训;曾在三级医院相关学科 培训、工作累计满三年的硕士研究生要接受不少于 1年的培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要 接受不少于2年的培训;医学科学学位硕士要接受 3年的培训。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 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四、培养方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以提高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省级 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培训基地进行。参加培训人员在临床培训基地和社区实践 基地逐科轮训,其中临床轮训26个月、社区实践6个月;轮训期间参加理论学习1个 月、跟师学习每周半天。具体安排见表 1。表1各培训阶段及时间分配表内容科室时间分配(月)备注临床轮训中医内科101、硕博士二年期中医内科培

5、训时(合计26个中医外科2间为8个月,硕博士一年期培训时月,硕博士二中医妇产科1间为3个月;年期培训时中医儿科12、除中医内科外,硕博士轮转间为17个月,针灸科2科室及时间可根据基地与个人硕博士一年推拿科1实际情况选科;原则上针灸科、期培训时间中医康复科1推拿科为必选科室。硕博士二为6个月)中医骨伤科1年期轮转时间为9个月,硕博士一年期轮转时间共3个月3、跟师学习每周半天中医五官科1急诊医学科(包括院前急救)3普外科1辅助科室1选修1社区实践基地相关科室6跟师学习每周半天理论学习八门课1临床轮训及社区实践期间进行1、 临床轮训主要参加中医全科临床培训基地中临床科室的轮转培养,接受临床基本技 能

6、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2、 基层实践阶段主要在社区实践基地和公共卫生机构(部分基地服务内容涵盖公共卫 生服务职能的可在本基地进行公共卫生服务的培训)进行。 基层实践由各地市卫生行 政管理部门结合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可以放在第三年,也可以穿插在中间。3、跟师学习主要是学员在临床轮训期间和基层实践期间,以双向选择为原则,选择符 合条件的中医指导老师跟师学习,每周临床跟师学习半天,以门诊为主。4、理论学习由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统一组织, 采用集中上课和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授课。第二章 理论学习部分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开展理论学习,形式以自学为主,配合集中

7、上课、网络学习及 临床基地中医小讲课、病例讨论等;公共科目内容包含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 论、经典医籍,以及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人际沟通、临床科研设计与方 法、中医辨证思维等,专业科目包括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 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基本诊查技能、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临 床常见病证及处理等。第三章临床轮训部分(一)中医内科(10个月)1、轮转目的(1 )通过培养,使学员系统掌握中医内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在临床实 践中训练辨证思维分析能力,熟悉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肺系病证、心系病证、 脾胃系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

8、体经络病证等相关疾病,危急 重症(高热、喘脱、真心痛、血证、便血、中风之中脏腑)等的诊断、治疗、预防、 评估和社区照顾与随访工作,对少见或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诊和危急重症的急救 与抢救具备初步的认识及转诊指征,了解临床辅助检查方法,打好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基础。(2)培养时间为10个月。学员主要在呼吸、心血管、消化、内分泌、肿瘤、血液、 肾病、神经、风湿等专科的门诊和病房及辅助科室轮转学习。其中呼吸、心血管、消 化、为必须轮转的科室,时间不少于2个月,其余6个科室可以自行选择4个科室轮转。 硕士、博士可根据实际临床经历安排三级学科轮转,不设必选科室。2、学习内容【呼吸内科】1、培养方法培养时间

9、为2个月。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肺功能室轮转学习。2、培养内容和要求(1 )培养内容掌握:中医肺系病证相关理论;呼吸系统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呼 吸内科检体技能)、呼吸内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常用的操作方法;胸部 X线读片。呼 吸内科危重病人的转诊指证。中医肺系病证诊疗中治疗和预防特色适宜技术 2项,慢性 阻塞性肺气肿社区管理原则和方法。熟悉:常见肺系病证(感冒、咳嗽、肺热病、哮病、喘证、肺胀、咯血)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结核、间质 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

10、合征、肺源性心脏病及呼吸衰竭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诊断、鉴别诊断和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常规肺功能的检测;胸腔穿刺术、血 气分析检测等相关临床基本操作;常见呼吸危急重症(大咯血、自发性气胸、窒息、 哮喘持续状态、急性呼吸衰竭等)的处理;呼吸内科常用药物的应用原则;常见肺系 病症常用养生保健方法。了解:中医肺系病发展中的主要学术流派及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肺结节病、肺 部真菌病、肺栓塞等肺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 则;胸部CT、核磁共振支气管镜等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病人检查的准备;机 械通气等相关临床基本操作;本专业的国内外新进展。书写:门诊病案20份

11、,大病历10份。(2 )培养要求学习病种要求中医病种感冒、咳嗽、肺热病、哮病、喘证、肺痈、肺胀、咯血、悬饮西医病种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 气管肺癌、间质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临床操作技术要求要求操作技术名称掌握肺系病证中医四诊的技能和西医物理诊断技能肺系病证治疗和预防常用中医适宜技术 2项胸部X线读片吸痰术吸氧术末梢指氧检测熟悉胸腔穿刺术血气分析检测痰脱落细胞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应用峰流速仪的使用了解机械通气常规肺功能测定胸部CT扫描、磁共振扫描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

12、病人检查的准备纤维支气管镜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病人检查的准备掌握方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三子养亲汤、二陈汤、九味羌活汤、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败毒散、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温胆汤、百合固金汤、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心血管内科】1、培养方法培养时间为2个月。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及心电图室轮转学习。2、培养内容和要求(1 )培养内容掌握:中医心病相关理论;心血管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心血管 专科检体技能)、心血管专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常用的操作方法;心脏电转复;心肺 复苏术。心血管内

13、科危重病人的转诊指证。中医心系病证诊疗中治疗和预防特色适宜 技术2项,高血压病社区随访原则和三级管理方法。熟悉:常见心系病证(胸痹、心悸、眩晕、不寐、汗证、心衰病)的中医病因病 机、辨证论治;常见心血管疾病(急、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肌炎与心肌病、 血脂异常、常见心律失常、常见瓣膜病、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 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 临床应用;心血管常见疾病胸部X线诊断、心电图诊断。介入治疗后病人的社区照顾与 随访,常见心系病症常用养生保健方法。了解:常见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病、心包疾病、晕厥的临床表现、西医诊 断、鉴别

14、诊断和处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中医预防医学、中医心脏康复理论和 实践、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心血管康复、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试验等技术;心血管药物对老年患者的影响、非心血管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书写:门诊病案20份,大病历10份,心电图报告10份(2 )培养要求学习病种要求中医病种胸痹、心悸、眩晕、不寐、汗证、心衰病西医病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 常、高血压病、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炎与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包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血脂异常、晕厥、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操作技术要求要求操作技术名称掌握心系病证中医四诊的技能和西医物理诊断技能心系病证治疗和预防常用中医话宜技术 2项心电图壬机操作和诊断心血管常见疾病胸部X线读片24H动态心电冬的测定熟悉动态血压测定心电,冬$运动试验心脏电复律心肺脑复苏术了解超声心动图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心脏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掌握方剂导赤散、真武汤、四物汤、炙甘草汤、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金匮肾气丸、实脾饮、五苓散、五皮饮、参附汤、当归四逆汤、苏合香丸、回阳救急汤、理中丸、四逆汤、四神丸【消化内科】1、培养方法培养时间为2个月。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及内镜室轮转学习。2、培养内容与要求(1)培养内容掌握:中医脾胃肝胆病相关理论;消化内科相关基础知识;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