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练习 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900936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练习 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练习 中图版必修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一、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1)概念:工业化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2)衡量指标: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2.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2)内涵: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城市化二

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1.江苏省概况。(1)位置: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2)社会经济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2.工业化和城市现状。(1)工业化:目前总体上处于中级阶段,其进程呈现明显加快特征。(2)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三、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2.主要措施。(1)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2)“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3)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5)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

3、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提示:(1)2002年中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4%,已基本达到国际通用标准。但从更重要的农业就业人数和城镇人口指标看,中国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为50%,远高于国际通用标准(2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6.2%,也没有达到国际通用标准(60%)。(2)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就要增加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同时也要提高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案例研究教材P71探索思考提示:(1)密歇根州复苏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如提供税收优惠,提供员工培训等。大力推动生命科学产业,如投巨资于生命科学的商业化、增加生命科

4、学的研发资金、吸引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科技人才等。改造汽车工业的老面貌。通过自行研制和合作开发等方式,开发了包括使用氢燃料电池、玉米油燃料以及电能等能源的新一代汽车。(2)以上这些措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吸引众多的高科技人才;高科技的发展和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又为开发新产品提供了条件。(3)密歇根州的复苏对其城市建设的影响是:扭转了城市经济的衰退局面,加快了城市建设的速度;防止了高科技人才的外流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动摇。提示:1.江苏省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措施主要有:调整行政区划,加快城市化;“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都市圈”;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保障进城农民的利益。2.

5、(略)1.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C)A.城市的人口规模 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特大城市数量 2.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的三个结构性指标是(A)A.农业产值比重15%,农业就业人口比重60%B.农业产值比重20%,农业就业人口比重60%C.农业产值比重15%,农业就业人口比重60%D.农业产值比重15%,农业就业人口比重50%解析: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业人口、农业产值应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应该上升。3.下列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A.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进器”B.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为

6、因果,但城市化在两者中处于主导地位C.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有联系,但并不是十分密切D.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就一定高江苏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在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上有过辉煌,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采取了许多措施,推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据此完成45题。4.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A)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工业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突出忽视了“以人为本”基础设施成本高,效益差城市优势显著,城乡差别扩大特大城市多,城市经济畸形发展A.B.C.D.5.江苏省城市化建设的思路包括(C)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打破旧体制下的行政区域,增强城市聚集力,带动城乡一体化适

7、当发展特大城市,加快发展大城市,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重点培育中心城镇实现主要大中城市基本现代化A. B. C. D. 45.解析:第4题,本题可用排除法,联系江苏省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可推知不正确。第5题,政策性较强,但只要联系第4题就容易理解。C项正确。6.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1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

8、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2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材料三图3是20世纪末江苏省小城镇分布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发展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2)江苏省小城镇空间分布的特点是;苏南和苏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差异是,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3)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有。答案:(1)发展缓慢(或略有下降、停滞等)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2)苏南地区小城镇密度高于苏北主要交通线沿线小城镇密集苏南城市化水平高、起步较早(目前速度无法比较,不能答速度快慢)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近代历史上苏南地

9、区工业发展历史长(3)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从资源、生态、环境污染、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1.由下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C)A. B. C. D.解析: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分别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后期成熟稳定阶段,对应图中、,处于初期起步阶段。“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都市圈”是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据此完成23题。2.三大“城市圈”是指(B)A.南京、苏州、无锡 B.南京、苏锡常、徐州C.无锡、常州、徐州 D.无锡、苏州、徐州解析:江

10、苏省构建的三个“都市圈”是指南京、苏锡常、徐州。3.实施该城市化战略,是针对江苏省城市化存在的什么问题而提出的(C)A.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B.乡镇工业过分集中C.缺少特大型城市D.小城镇规模缩小,大城市规模相对扩大解析:江苏省由于缺少特大城市,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建设三大“都市圈”,增强了核心城市的功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明显。下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读图,完成45题。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C)A.时期 B.时期 C.时期 D.时期解析:由图可以推知,曲线的斜率越大,城市化发展越快。5.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B.东

11、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水平在50%左右,说明未进入成熟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速度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67题。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6.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D)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解析:通过读图分析可知,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7.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A.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

12、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解析: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属于外资驱动型,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较典型。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属于大城市扩散驱动型,在苏南地区比较典型。图甲是我国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图乙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读图,完成89题。8.据图中信息判断(D)A.第一产业对城市化没有贡献B.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C.新中国成立后第二、第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贡献率差异逐步增大D.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9.与发达国家相比,图中信息无法反映我国城市化存

13、在的问题是 (B)A.产业结构不合理 B.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C.单位产值耗能高 D.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89.解析:第8题,据图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第二、第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的贡献率差距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而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第9题,我国第二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大,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大,说明我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小,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说明单位产值耗能高,对城市化的贡献大,说明城市化是由工业带动的,环境污染较严重。高成本时代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探析一文指出,处于经济发展前列的广东,有必要充分认识发展的高

14、成本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并以全球视野谋划广东的发展,调整发展对策,提高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据此完成1011题。10.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B)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日渐紧张劳动力成本降低,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下降A. B. C. D.11.为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D)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发展的规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 B. C. D.1011.解析:第10题,进入21世纪后,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是高成本时代到来的表现。第11题,控制工业发展的规模不符合实际,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创新体系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不应是政府。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6)题。材料一浙江省义乌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中部,自然资源贫乏,不靠海,也不比杭州、宁波经济发达,却以“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