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系统建设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899865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生态系统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生态系统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生态系统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生态系统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生态系统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生态系统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生态系统建设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规划1、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洛阳市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 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 39 条,较大的河流有黄河及黄河流域的 伊河、洛河、涧河,淮河流域的北汝河, 长江流域的老灌河、 白河等。 其中伊河、洛河、涧河、瀍河穿城而过,形成了三山环抱、 四水中流、 独具北方特色的山水城市景观。历史上洛阳因水得名, 因水而兴,如今洛阳因水而美,因水而盛。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洛阳市城市水生态系统也出现了一系统问题。 突出表现为地表水径流量衰减、地下水水位下降、自然水面萎缩、城 区暴雨时内涝积水、河渠水体污染治理不到位、水系连通性差、生态 景观效果欠佳等

2、方面。总之,洛阳水生态系统忧患与危机不容忽视, 对水生态系统保护 与恢复工作亟待加强。2 建设良性、健康水生态系统的意义 水不仅是生命诞生和演化的摇篮、也是生命繁衍不可或缺的宝贵 的自然资源, 更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经 济资源。作为宝贵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 , 水资源对于 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支撑作 用, 尤其是对水资源短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洛阳市虽然具有依山傍水、 三山环抱、 四水中流等许多北方城市 难以企及的自然山水资源优势,但实际上洛阳市水资源并不富裕, 仍属北方缺水城市。根据多年统计数据,洛阳市多年平均

3、水资源总 量约为 28.09 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不足 450 立方米,仅与全省人 均占有量基本持平, 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 1/5 。同时,水资源的时 空分布也不均衡,水旱灾害经常发生。其中旱灾尤为突出,且多为 连续干旱,有“十年九旱”之称。健康、健全的水生态系统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至关 重要的作用。 健康良性的水生态系统不仅具有改善城市气候、 防止土 壤退化、丰富生物种群、防治洪水灾害、降解污染物的功能,也能为 城市发展、 工农业生产就近提供适合需求的水源, 从而达到节能降耗 的目的。同时,健康良性的水生态系统对于营造城市景观、丰富人民 群众文化生活空间、提升城市生活质量也具有不

4、可替代的作用。3、规划建设目标通过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 保护,遏制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保障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实现“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鱼在水中游,人在岸边行”目标,水面面积占城市区面积 10%以上,人均水面面积 超过 10 平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不亚于江南一类丰水城 市。4、战略与方案、措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积极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加强对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核心是围绕水资源的配置、 节约和保 护,实行水资源三条 “红线 ”管理: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 行用水总量控制 ; 明

5、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 量; 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基本战略是:“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 ,将其作为城 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新战略。具体方案为:城市区水系实施“一二三四五”总体布局,即一个 新理念,水系为韵;二条生态带,洛浦公园和伊滨公园;三大片区, 洛河以北城区、洛河以南核心区和伊河以南伊滨区;四大水源,黄河 小浪底水库、洛河故县水库、伊河陆浑水库和近郊承担“引黄入洛” 分水枢纽任务的金水河水库;五条河流,伊河、洛河、 瀍河、涧河、 黄河。(1)节流优先,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明确用水效率控制 红线,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加

6、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制定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法规, 加强 对水资源的保护。 实行地下水和地表水统一管理, 严格控制城区地下 水开采规模,确保采补平衡。采取经济、工程、科技等多种措施,大力推进节水工作,提高用 水效率。(2) 治污为本:加大城区污水配套管网力度,全面提升污水处 理能力,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转变工业、生活用水“直线式” 使用 - 污染排放的模式,推进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源头减污;在城 市建设中推广应用 LID 模式,加强对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 确保城市 区水体功能达到区划标准。(3) 多渠道开源: 利用区外水源, 引水入洛, 补充城市河渠生态 用水,改善修复城区水生态环境;大

7、力开发利用中水, 利用中水作为生态环境用水水源。 中水水源 主要包括污水再生水、雨水。重点利用“引黄入洛”工程,从小浪底水库南岸引水口引水,穿 邙岭送水入金水河水库。 通过金水河水库调蓄后, 一路沿金水河进入 涧河市区段上游, 经涧河进入洛河和中州渠; 另一路沿 310 国道旁边 的邙山渠流入 瀍河市区段上游,流经 瀍河,最后汇入洛河。工程引水 流量为每秒 9 立方米,日平均引水量 77.76 万立方米,年均引水量 2.84 亿立方米。通过该工程,解决市区“三河二渠一库”的生态用水问题,还将解决市区生产、生活和下游 10 万亩农田灌溉的用水问 题。(4)完善协调防洪排涝、景观水系建设,合理确定

8、水系功能, 充分发挥水系的生态效应。完善邙山、秦岭、万安山、龙门山防洪体系,在山洪沟上游采取 生态及工程措施,植树造林,蓄水保土;修复、新建一批小水库,蓄 积雨洪,开发利用;在山洪沟内修建谷坊,截流泥砂,改善沟道,减 轻洪水威胁。合理确定水系功能,进行功能组合,充分发挥水系的生态效应。 水系建设既尊重自然生物的多样性, 又注重良好的水循环, 将水连接 成网,滨水设置生态绿地,感官与实用并重,景观与功能并重。采用复式断面、 利用渠道上部空间, 在防洪排涝渠道中营造水体 景观;在景观水体下方建设排水、蓄水及雨水综合利用设施,构建 网状排水渠道。新区水系自 2003 年实施以来,按照规划,骨干工程基

9、本完成, “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人在水边行,楼在水中映”的水系景观 基本形成。 但其工程建设缺乏生态因素方面的考虑, 过多地使用了混 凝土基础及护岸,造成了景观程式化, 人工化,缺乏动植物和谐相处, 繁衍生息的情趣。 规划将其部分渠段逐步恢复为具有生态功能、 自然 的渠岸、溪流,利用渠边绿地、渠道建造滨水的池塘、湿地,营造自然、多样、富于生命气息的溪流景观。洛河以北城区结合引水工程,对现有河渠进行截污清淤,进一步 采取生态措施,恢复、改良河渠底泥的活性,恢复昔日河水浩荡、鱼 游鸟飞,渠水潺潺、蛙鸣蝉啼的生态景观。在安乐隋唐城遗址区、伊洛河夹河滩区利用生态排水技术, 结合 古水系恢复组织雨水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