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五年制本科理论大纲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8984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胚五年制本科理论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组胚五年制本科理论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组胚五年制本科理论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组胚五年制本科理论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组胚五年制本科理论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胚五年制本科理论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胚五年制本科理论大纲(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学与胚胎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 英文名称 :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总 学 时: 70 学时(理论课: 42 学时;实验课: 28 学时) 学分 : 4 学分适用对象 :预防医学、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肿瘤方向)、麻醉学、 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眼视光学、口腔学、法医学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的学 科。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基础课之一, 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 许多后续课程如生 理学、病理学、 免疫学、妇产科学的学习都需要以组织胚胎学作为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现代组织

2、学的研究,从细胞水平向超微水平、分子水平不断深化,并与生物化学、免疫 学、病理学、内分泌学、生殖医学、优生学等相关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很多重大的课题都与 组织学、 胚胎学密切相关, 因此, 学好组织胚胎学对于医学生学习其他医学课程有重要的意 义。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强调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并以形态与 功能相结合、 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 同时适当反映国内 外有关的最新科学进展, 介绍新成就, 另外还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学科中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 作介绍, 为学生阅读外文期刊奠定基础。 由于组织学是一门形态学科, 因此讲课中贯彻理论辅以示教、模型和多媒

3、体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联系实际原则, 并开设实验课, 实验课以学生观察组织切片为主, 课件等电化教学, 增强学生理解记忆。 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后, 本理论、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培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临床课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二、熟悉: HE 染色、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 PAS 反应的意义。三、了解:1、石蜡切片制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电镜技术的基本原理;组织化学术的基本原理; 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的原理。2、组织学的学习方法。学时安排: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组织、 HE 染色、嗜酸

4、性、嗜碱性、 PAS 反应。二、主要教学内容1、组织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2、组织学技术简介( 1)光镜技术:石蜡切片制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HE 染色;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的概念。( 2 )电镜技术: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术的基本原理;电子密度的含义。(3 )组织化学术:一般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PAS反应的含义;免疫组织化学术的基本原理;原位杂交术的基本原理。( 4 )放射自显影术( 5 )图像分析术( 6)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3、组织学的学习方法对组织学内容的审视角度;平面与立体的统一;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注意归纳和比较, 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第二章 上皮组织目的要求:一、掌握:1、上皮组织的

5、特性。2、单层上皮及复层扁平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与功能。二、熟悉:1、细胞连接的结构特点及功能。2、基膜的位置、结构与功能。3、质膜内褶、半桥粒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三、了解:1、复层柱状上皮、变异上皮的结构、分布和功能。2、腺上皮、腺的概念。学时安排: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内皮、间皮、微绒毛、纤毛、连接复合体、基膜。二、主要教学内容1、上皮组织的特性(组成、结构特点、分布、功能及再生能力)2、上皮组织的分类3、被覆上皮:、复(1)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的结构、分布与功能。内皮、间皮的概念。2)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角化的复层

6、扁平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的结构、分布与功能。4、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1)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微绒毛、纤毛的概念、结构与功能。( 2)上皮细胞的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膜的位置、结构与功能;质膜内褶、半桥粒的结构特点与 功能。5、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概念。第三章 结缔组织目的要求:一、掌握:1、结缔组织的特性。2、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二、熟悉:1、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特性、化学组成和功能。2、疏松结缔组织基质的化学组成、

7、分子结构特点和功能。三、了解:1、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学时安排: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间充质、基质、纤维、分子筛。、主要教学内容1、结缔组织的概念和分类(广义和狭义) 。2、结缔组织的特性:组成、分布、功能、来源。3、疏松结缔组织( 1 )特点:成分、结构特点、分布、再生能力。( 2)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的光镜、电镜结构 及功能;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白细胞的功能意义。(3)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光镜结构、化学组成及物理特性。(4 )基质:化学组成:蛋

8、白多糖、纤维粘连蛋白和水;结构特点:分子筛构型 功能意义。4、致密结缔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意义。5、脂肪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意义。6、网状组织:组成、分布及功能。第四章 血液目的要求:一、掌握:1、红细胞的正常值、结构及功能。2、白细胞的正常值、分类及各类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血小板的正常值、结构及功能。二、熟悉:血液的组成。三、了解:1、淋巴的形成及功能。2、骨髓的结构及血细胞发生的基本过程。学时安排: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血像、网织红细胞、核左移、核右移、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 胞。二、主要教学内容1、血液:组成及功能;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像的概念。2、红细胞的正常值、

9、形态结构及功能;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及功能;网织红细胞的结构 特点、正常值及临床意义。3、白细胞:正常值与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特点及功能。4、血小板的来源、形态结构及功能。第五章 软骨与骨目的要求:一、掌握:1 、软骨组织的组成与结构。2、骨组织的组成与结构。3、长骨骨干密质骨的结构。二、熟悉:1 、软骨膜的结构与功能。2、软骨的类型、分布以及软骨的生长方式。3、骨组织的细胞类型、结构特点、功能及相互关系。三、了解:松质骨的结构特点;骨发生的基本过程、方式及长骨的生长特点。学时安排: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类骨质、

10、骨质、骨板、密质骨、骨单位。二、主要教学内容1、软骨:(1) 软骨组织:软骨组织组成、结构和功能;软骨细胞分布、结构、功能;同 源细胞群的概念;软骨基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 )软骨膜的组成及功能。( 3)软骨的类型: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弹性软骨的结构特点与分布。( 4)软骨的生长方式:附加性生长,间质性生长。2、骨(1)骨组织:组成及结构;类骨质、骨质与骨板的概念;骨组织的细胞:骨原 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在骨改建过程中的关系。(2 )长骨的结构:长骨的组成;骨干密质骨骨板排列的方式:环骨板、骨单位、 间骨板。第六章 肌组织目的要求:一、掌握:1 、骨骼肌纤维

11、和心肌纤维的光镜与电镜结构。2 、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二、熟悉:肌组织的组成、分类、分布及功能。三、了解: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学时安排: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肌原纤维、肌节、肌丝、三联体、闰盘。二、主要教学内容1、骨骼肌: (1)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肌节的概念、组成与意义。(2)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原纤维的组成及特点;横小管、肌浆网、三联体 的结构特点及功能。2、心肌:( 1)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2)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闰盘的结构与功能。3、平滑肌: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及超微结构特点。第七章 神经组织目的要求:一、掌握:1、神经组织

12、的组成。2、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与功能。3、突触的概念、类型;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和功能。4、神经纤维的概念、分类及功能;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二、熟悉:1、神经元的分类。2、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3、神经末梢的概念、分类及功能。三、了解:1、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2、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结构特点与功能。学时安排: 3 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尼氏体、神经原纤维、郎飞结、突触、神经纤维、神经末梢。二、主要教学内容:1、神经组织的组成与功能2、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分类:(1)胞体:细胞核;细胞质(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细胞膜。( 2 )树突和轴突的结构与功能。(3 )神经元的分类:按神经元的突

13、起数量;按神经元轴突的长短;按神经元的 功能;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化学性质。3、神经纤维:概念、分类及功能;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4 、 神经末梢:概念及分类;感觉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和 肌梭)和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和内脏神经末梢)的结构与功能。5、突触:概念及分类;电突触和化学突触(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的 结构及功能。6、神经胶质细胞:( 1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2)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施万细胞和卫星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第十章 循环系

14、统目的要求:一、掌握:1、心壁的结构。2、动脉管壁的一般结构及各级动脉的结构特点与功能。3、毛细血管的分类及电镜结构。二、熟悉:1、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及血窦的分布。2、静脉的结构特点。三、了解:1、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心瓣膜的结构及心脏的传导系统。3、微循环的概念和组成。4、淋巴管系统的结构特点。学时安排: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和关键词:弹性动脉、肌性动脉、血窦、蒲肯野纤维、微循环。、主要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心脏:心壁的结构(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心瓣膜的结构;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及细胞类型(起博细胞、移行细胞和蒲肯野纤维)。3、动脉:动脉管壁的一

15、般结构(内膜、中膜、外膜);各段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4、毛细血管的分类及结构(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5、静脉的结构特点。第十一章 皮肤目的要求:一、掌握:皮肤的组成;表皮与真皮的结构。二、熟悉:皮肤附属器的结构特点及功能。三、了解:非角质形成细胞的类型及功能;皮下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学时安排: 1 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表皮、真皮、毛球、毛乳头。二、主要教学内容:1、皮肤的结构及功能:(1)表皮的分层和角化: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2)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梅克儿细胞。(3)真皮的结构:乳头层;网织层。2、皮肤的附属器:毛、皮脂腺、汗腺和指(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