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886843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说明书一工艺流程的确定1原水水质资料原水呈异色,存在着氨氮及好样较高等问题,夏季尤为严重,夏季的具体水质指标如下:浊度:一般在120度左右,下雨时达400-600度; 色度:微红色; 大肠菌群数:5000个/L;细菌总是约为:5000个/ml;CODMn:;氨氮:0.87-3.9mg/l;臭味:较严重的河泥味;其他指标符合供水水质标准。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大肠菌群数不得检出;细菌总是100个/ml;浊度1 ,当水源与净化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度;色度:15度(铂钴色度单位);臭味:无异、臭味;细菌总数=100cfu/ml CODmn3mg/l 氨氮0.5mg/l 3工艺流

2、程 3.1方案1:采用预处理+常规处理 (原水一级泵站预氧化法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站出水)。絮凝沉淀过滤等构筑物可几乎百分百去除浊度,生物接触氧 消毒 化和消毒可去除大肠杆菌,使出水水质达到标准。3.1.1根据饮用水强化处理得知,生物接触氧化对CODMn的处理效果达到50%-80%,3.1.2根据参考文献“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得知,生物接触氧化对氨氮的处理效果达到75%-85%。根据参考文献“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得知,该常规处理法对CODMn的处理效果达到20%-30%,对氨氮的处理效果达70%左右。预处理常规处理出水标准对CODMn6

3、.1(1-50%)=3.05mg/l3.05(1-20%)=2.44 mg/l3mg/l对氨氮3.9(1-75%)=0.98 mg/l0.98(1-70%)=0.29 mg/l0.5mg/l3.2方案2: 采用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原水一级泵站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消毒臭氧活性炭二级泵站出水),可使出水水质达到标准。根据参考文献“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得知,该常规处理法对CODMn的处理效果达到20%-30%,对氨氮的处理效果达70%左右。根据微污染水源净水技术及工程实例一书得知,该深度处理法流速在3-7.2m/h对CODMn的处理效果在62%-80%的范围,对氨氮的处理效

4、果在60%-90%的范围。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出水标准对CODMn6.1(1-20%)=4.88mg/l4.88(1-62%)=1.85 mg/l3mg/l对氨氮3.9(1-70%)=1.17 mg/l1.17(1-60%)=0.47 mg/l0.5mg/l但是此方法造价太高,经济效益差。综上所述,选择方案1 采用预处理+常规处理(原水一级泵站预氧化法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消毒二级泵站出水)二、构筑物形式的选择及尺寸原水一级水泵预氧化法管式静态混合器折板絮凝池斜板沉淀池移动罩滤池清水池二级泵站出水预氧化法:臭氧氧化去除水中可溶性铁、锰、氰化物、硫化物、亚硝酸盐等,使水中溶解有机物产生微凝聚作用

5、,强化水的澄清、沉淀和过滤效果,提高出水水质并节省终端消毒剂用量,还可去除水中的色、臭和味,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循环冷却水的杀菌、除藻、除垢。1、 臭氧氧化处理臭氧氧化法的能耗较低,处理效果好,且能够适应流量变动。2、管式静态混合器: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安装方便,混合快速均匀,不需要外加动力设备,使用雨水量变化不大的各种规模水厂。3、折板絮凝池:反应时间短,容积小,反映效果好,水流在同波折板之间曲折流动或在异波折板之间缩、放流动且连续不断,以致形成众多的小涡旋,提高了颗粒碰撞絮凝效果。4、平流式沉淀池:造价低,操作管理方便,施工简单,对原水浊度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带有机械排泥

6、设备,且排泥效果好。5、移动罩滤池:1、 造价低,不许大型闸门设备2、 池深浅,结构简单3、 自动连续运行,不许冲洗设备4、占地少,节能三、构筑物数据计算处理水量为 Q0=(1+6%)Q=1.0635000/24h=1545m3/h=25.76m3/min=0.429m3/s1. 配水井的计算一级泵站城市给水处理系统,通过泵站取水,其中流量为858L/s,流速为1.21.6m/s,采用2根输水管同时向给水处理厂输水,即每根输水管的流量为429L/s,查水力计算表可得:每根输水管的管径为DN600,管内流速为1.21m/s,坡度为1.811%。已知:设计总进水量:Q=3090m3/h,流量充满配

7、水井的时间为T=6min=0.1h,则:配水井容量V=QT=3090*0.1=309m3设配水井深H=4m,宽B=9m,长L=9m则配水井设计尺寸为:V=HBL=4*8*9=324m32、预氧化法2.1 设计参数臭氧氧化法气水接触时间为25min,臭氧气体宜通过水射器抽吸后注入设于进水管上的静态混合器,或通过专用的大孔扩散器直接注入到接触池内,注入点宜设1个。抽吸臭氧气体水注射器的动力水不宜采用原水,接触池设计水深宜采用46m,导流隔板间净距不宜小于0.8m。总接触时间应根据工艺目的确定,宜控制在610min之间,其中第一段接触室的接触时间宜为2min。臭氧吸收率可达80%到90%以上,根据处

8、理水质要求,鼓泡塔可设计为一级、二级或多级串联运行,处理水量很大时,均设计成微气泡接触反应池。具体计算:2.2.1 塔体或池体尺寸计算: V=tQw/60=21545.8/60=51.53m32.2.2 塔体: FA=tQW/60HA=21545.8/605.3=9.722m2 D=4FA/=3.519m KA=D/HA=3.519/5=0.703 H塔=1.251.35HA=6.6257.155m2.2.3 池体: FB=tQW/60HB=6.21575.3/605=32.556m2 L=FB/B=32.556/7=4.65m4.7m t=t1+t2+t3=2+4.2+2.1=8.3min

9、二个接触反应室: t=t1+t24+t3;t=6.2min所以第一接触式:L1=t1L/t=1.5m第二接触室:L2=t2L/t=3.2m3、投加硫酸铝混凝剂1. 设计参数本设计选用硫酸铝为混凝剂,最大投加量为32mg/L,平均为25mg/L。(1)溶液池:溶液池的容积: W=241000Q/bn10001000=q/417bn=321531.8/417154=1.96m3式中混凝剂最大投加量,32mg/l 设计流量,为1531.8m3/h混凝剂的投加浓度,取15。 每日的投加次数,取4次。溶液池的平面形状采用正方形,有效水深取1.3m,则边长为2.0m。考虑超高为0.5m。则溶液池尺寸为LB

10、H2.0m2.0m1.8m。溶液池池底设DN200的排渣管一根,溶液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内壁衬以聚乙烯板(防腐)。(3)计量泵加药采用计量泵湿式投加,总流量为:w1/12=1.96/6=0.327m3/h=327L/h (4)药剂仓库计算: 药剂仓库与加药间应连在一起,储存量一般按最大投药期间12个月用量计算。仓库内应设有磅秤,并留有1.5m的过道,尽可能考虑汽车运输的方便。混凝剂选用精制硫酸铝,每袋质量是40kg,每袋的体积为0.540.2m3,药剂储存期为30d,药剂的堆放高度取2.0m。硫酸铝的袋数:公式为:N=24Qut/1000w=882袋 4、管式静态混合器已知流量:Q0=1.0

11、5Q=1.053.5m324h=0.425m3min设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50米。进水管采用两条, 设计流量为Q=96300/24/2=0.557 。进水管采用钢管,直径为DN800,查设计手册1册,设计流速为1.11m/s,1000i=1.8m,混合管段的水头损失。小于管式混合水头损失要求为0.3-0.4m。这说明仅靠进水管内流速不能达到充分混合的要求。故需在进水管内装设管道混合器,本设计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 1. 设计参数:每组混合器处理水量为0.425m3/s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10m,进水管采用两条DN800钢管。混合单元数取N=3,则混合器长度为混合时间水头损失:

12、校核G:。水力条件符合。(3)混合器选择:静态混合器采用3节,静态混合器总长4100mm,管外径为820mm,质量1249kg,投药口直径65mm。5、平折板絮凝池5.1 设计参数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得:絮凝时间为1220min,絮凝过程中的速度应逐渐降低,分段数不宜少于三段,各段的流速可分为:第一段,0.250.35m/s;第二段,0.150.25m/s;第三段,0.100.15m/s,折板夹角采用90120,第三段宜采用直板。平折板絮凝池一般分为三段,三段中的折板布置可采用相对折板、平行折板及平行直板。5.1.1 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可知:G和T值可参考下列数据: 第一段(相对折板):G=

13、80s-1,t240s 第二段(平行折板):G=50s-1,t240s 第三段(平行直板):G=25s-1,t240s GT值2104折板夹角:可采用90折板宽度b:0.5m 长度:1.2m第二段中平行折板的间距等于第一段相对折板的峰距。5.2平折板絮凝池尺寸絮凝池主要数据和布置:絮凝池宽12m;总絮凝时间为16min,分三段絮凝,第一、二段采用相对折板,第三段采用平行直板。这般布置采用单通道。速度梯度G要求由90s-1渐减至20s-1左右,絮凝池总GT值大于2104絮凝池有效水深3.1m,絮凝池分为并联的三组,每组设计流量q为0.141m3/min折板板宽为500mm,夹角90,板厚60mm

14、5.2.1 第一段絮凝区:设通道宽为1.3m,设计峰速v1采用0.3m/s,则峰距b1=0.141/0.301.3=0.36mb2=b1+2c=0.36+20.355=1.07m侧边峰距b3:b3= B-2b1-3t+c/2= 3.9-20.36-3o.355+0.04/2=0.9975m侧边谷距b4: b4= b3+c=0.9975+0.355=1.3525中间部分谷距v2: v2=0.141/1.071.3=0.101m/s侧边峰速v1=0.141/0.99751.3=0.109m/s侧边谷速v2=0.141/1.35251.3=0.080m/s5.2.2 第二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布置形式及计算与第一絮凝区基本相同,主要的数据及计算结果如下:通道宽度: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