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师大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885977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北师大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北师大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北师大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北师大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北师大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北师大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北师大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现代史知识点阶段划分:1949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78年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错时期)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至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选

2、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或参加第一届政协的54个政治团体,或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

3、人民英勇奋斗28个春秋)(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奴役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从此结束,一个真正具有独立的主权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21*cnjy*com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来源:21cnj*y.co*m】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1、注意区分:政协和人大共同纲领与宪法、政府主席和国家主席、政务院总理和国家总理、北平与北京。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4、三大改造后才是进入社会主义。第2课 巩固新政权一、西藏和平解放。 (一)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鉴定和平协议,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拉萨,西藏和平解放。(二)西藏和平解放意义: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有利于西藏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二、稳定物价之战(毛泽东说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1.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统一调集物资集中抛售,打击投机商)2.经过这场“经济战”,不发投机资本遭到沉重打击。(全国物价趋于平稳)三、土地改革1.原因(1)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2.概况:1

5、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意义(1)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毁了我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2)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3)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力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地主所有 农民个人所有 仍然是土地私有制不是公有制第3课 抗美援朝战争一、朝鲜战争爆发1.中国出兵原因: 美国入侵朝鲜,威胁中国安全。 美国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朝鲜

6、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二、抗美援朝(1950.101953.7)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开赴朝鲜,抗美援朝。2、英雄人物:黄继光(为了掩护战友前进,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称号:“最可爱的人”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4、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

7、定的和平环境。6、取得胜利的原因战争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志愿军不怕牺牲,英勇善战。中朝人民并肩作战,中国人民积极支援前线。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1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赶紧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首次提出:1953年12月,中国与印度谈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补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经受,成为处理国与国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时间:1

8、954年4月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3.特点: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4.主要议题:保卫世界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5.方针:“求同存异”6.意义:推动会议取得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和合作。7.万隆精神: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第5课 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一五计划:(19531957)1、开始时间:1953年2、基本任务的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3、成就: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长江大桥;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第一个无缝钢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

9、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新建宝成、鹰厦(福建)、集二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概括为一田一桥四厂六路。4、完成: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5、作用: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成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选举领导人: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4、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

10、式确立。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伟大变革。第6课 “三大改造”1、 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内容改造的途径意义不足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三大改造”后期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在长时间内也遗留了一些问题。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第二单元 建设之路的曲折探索第7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主要贡献: 正确

11、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二、重大失误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失误的表现(1)大跃进:工业:大炼钢铁 农业:粮食产量的浮夸(2)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大:规模大 公:公有化程度高)。3、失误的原因:“大跃进”运动在建设速度上的急于求成和人民公社运动在所有制关系上的盲目求纯,虽然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4失误的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5、调整经济八大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6、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计划

12、基本完成,工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三、“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年到1976年)1、发动: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3、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4、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5、评价:“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第8课 艰苦创业年代的英雄模范一、“铁人”王进喜1、王进喜以吃大苦、耐大劳、公而忘私、忘我拼搏的劳动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是“铁人”。2、“铁人”精神: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艰苦创业精神。二、“县委书记的榜样” 焦禄裕1、治理了“三害”(风沙、内涝、盐碱

13、)2、焦禄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三、“雷锋之歌”1、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雷锋精神:对党和国家无限热爱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第9课 外交工作的突破与发展一、中美建交 过程:“乒乓外交”:1971 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二、重返联合国 概况:1971 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

14、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意义:中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在联合国组织内,我国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三、走向建交高潮 (1)1972 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2)20世纪70 年代: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3)显著成就: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坦赞铁路)注:我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主要归功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第三单元 建设中

15、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开始:1978年5月,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头版公开发表2、内容: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凡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3、意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1、内容:(1)思想上: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2)经济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3)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