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的优化补题与精巧构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884322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命题作文的优化补题与精巧构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半命题作文的优化补题与精巧构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半命题作文的优化补题与精巧构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半命题作文的优化补题与精巧构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半命题作文的优化补题与精巧构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命题作文的优化补题与精巧构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命题作文的优化补题与精巧构思(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老师作文加工厂半命题作文的优化补题与精巧构思要点提示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补好题目。补题与审题同样重要。半命题作文的补题要稳中见奇,不能片面求新。半命题作文的特点半命题作文以限制性和灵活性兼具的特点,近几年来,一直是中考作文的主要命题题型之一。半命题作文最大特点是:要把题目补完整才能开始写作,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放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因为有其特定的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学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作文体现了自由与束缚的统一,限制与开放的融合。它

2、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以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更便于发挥考生的个性。如:美在身边与美在 相比较,后者不仅可以在横线上填写“身边”,也可以填写“心中、梦中、鬓边、书海、交流、竞争、奉献、绿叶、回忆、友谊、思考、唐风宋韵、举手投足之间”等词语,在可虚可实、可大可小、可近可远之中进行选材、立意、构思,作文自由的体现和个性的彰显不言即明,考场作文“千人一面”的困惑或许有了避免的可能。半命题作文介于全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既有“命题”部分所体现的限制,不能漫无边际地信手写来,如:我们的名字叫 ,原题中的“我们”即是一个限制,要求反映的是群体的共同特征,而不是个体特征;又具有话题作文的部分开放特征,

3、横线上的内容完全可以由考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自我情感生发的需要来拟定,千人可有千面。半命题作文较之全命题作文是有优势的,当然同时也就增加了审题难度。从内容来看,半命题作文关注学生的个体生活体验和发展,重视对人生的思索,聚焦社会现实和对历史的反思。关键在于与“我”联系,或深入思考,或真情动人。(形式上的特点略)写半命题作文,创新的突破点在补好题目上。谨慎于前,方能潇洒于后。只有在补题上煞费苦心,才有望一挥而就,写出情文并茂的考场作文。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填充一个字一个词,貌看简单,但内中颇有奥妙。如,2009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这也是一种_。“这”,指示代词,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

4、的要突出真实、真切,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感悟、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补题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紧密相连,补题的实质是作文构思的预热与启动,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的运思技巧。高明、机敏的填题,是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坚实基础。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题目的好坏,不仅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过程,而且还会先入为主,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因而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补写一个恰当、鲜明、新颖的标题是写出好的半命题作文的前提条件。然而,有的

5、考生往往随意补个题,不够重视;作文是语文中考的“半片天”,掉以轻心,殊为可惜。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原则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之上,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基本原则是:1、内容要健康 ;2、搭配要正确;3、要符合生活;4、题旨要明确。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应力求所补题目醒目、简明、易懂、好写。在填充题目时,我们可能会想出好几个题目,这时就需要我们把可选的内容都迅速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哪个有利于展开,哪个有利于真情实感的抒发,哪个有利于写出自己的生活体验,就选哪个。补好题目是为了使半命题作文“变”成自己所熟悉的命题作文。完成从半命题作文到命题作文的转化后,再按命题作文的程序写作。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原则如下:一、补题,要充

6、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即所谓“研究已给的题目部分”。 半命题作文所提供的作文题目虽然不完整,可是在这残缺的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呢。这样,我们在审题时,要先审明已提供的题目部分所包含的意思,以及各种限制条件,为下一步补全题目、构思立意、选材组材等做好准备。审明题意才可能补出“合格”的文题,这是补题的最基本要求要。所谓“合格”,就是要求搭配正确,表达通顺,符合汉语语法习惯。(补完题后,试着读一读看看是否顺畅,是否和谐)填补题目空缺时要仔细琢磨缺的是哪部分内容,如果填补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我们要考虑是填中心词还是修饰部分,要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此时需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比如半命题

7、中有副词“也”,那么“也”字前的主语的选择就必须符合这特定语境的逻辑要求。2006年浙江嘉兴中考题 也美丽,选用“失败”“放弃”“挫折”“停下”“绿叶”“小草”等都符合语境要求;如选用“奋斗”“追求”“创造”“理智”“成熟”“鲜花”“掌声”等就与“也”的语境意义不符,这样的补题就是不合格的。有的题目指明了立意的方向:如 启示了我(06青岛)。这其中的“启示”就提示我们在写作的重点是给了“我”什么启示、怎样启示了“我”。有的题目规定了选材的范围:如在迎接 的日子里(06昆明),这其中就规定了取材的时间范围是在迎接某某的特定日子里,而不是其他时间。命题者就这样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

8、系,向考生“暗送秋波”: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

9、示。 审视我这(是)个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二、补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遵命要求是铁的纪律,绝对不可“以身试法”!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

10、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你可知审题需要一点“察颜观色”的本领?) 在 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以何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

11、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联系到09湖北高考作文站在 的门口,你有何感想?)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意旨,随意填补题目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第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之外,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三、补题,要切中题旨文意,要立意正确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补题要求立意正确,补题

12、要考虑到立意方向,要积极、健康、向上。补题要兼顾题目的“眼”或者“魂”。 “写什么,怎样写”就是作文题的“题眼”,几乎每道作文题,都有一个“题眼”,也就是作文题中最关键最主要的词语,是写作内容的“重心”。它不仅反映着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的内容,而且也决定着文章的结构和深度。所补的词语未见得就一定是题眼,但是要兼顾题眼。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往往与构思立意是同步进行的。“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为此补题时一定要考虑文章的立意。比如半命题作文我学会了 ,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

13、,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等,填题虽正确,但流于一般。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等,填题就比较恰当,题旨积极向上。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等等,这样的填题就不合适,立意错误。又如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 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

14、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

15、、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四、补题前要审清题意,要兼顾文章体裁。要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尽管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限定,但是没有限定文体不等于对文体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及表达的需要慎重自选。考虑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 (04安徽),此题适合记叙文、议论文或书信、日记等多种文体。明智之举是根据自己的特长,自选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作记叙文写,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作议论文写,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半命题作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往往向学生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比如半命题我这个 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但一定要求健康向上的痴迷,不允许低级庸俗的迷恋)。又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