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原文鉴赏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877246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原文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陋室铭原文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陋室铭原文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陋室铭原文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陋室铭原文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陋室铭原文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原文鉴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室铭原文鉴赏陋室铭原文鉴赏陋室铭原文鉴赏 1 原文: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诗词赏析: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 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 “ 德”而“ 馨” ,也就是 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 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 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 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

2、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 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 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 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 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 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 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 作手法来看,通篇以“ 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 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 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 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

3、有 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 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 宣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这两句同样延续了“比”的手法,只不过由类比变成了反 向的对比。如果说本文的 13 句是一种铺垫,那么 47 句则进入了 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 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 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 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

4、这 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 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 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 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 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 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 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 情况的。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 篇, 说明陋室“ 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 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 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

5、句,不说其 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 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 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 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 分而不可辩驳。陋室铭原文鉴赏 2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铭:古代文体的一种。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 陋室:简陋的房子。德馨:品德美好。馨,能散布至远处的 香气。鸿儒:大儒,博学

6、者。白丁:白衣,即平民。这里指 缺少文化的人。素琴:朴实无华的琴。素,无饰曰 “素”。金经:古时 用泥金书写佛经,后泛指佛经。丝竹:泛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 指官场文书。西蜀子云亭:扬雄字子云,成都人,故称“ 西蜀子云”。 扬雄长于辞赋,在成都少城西南筑有扬雄宅,亦称草玄堂, 即其著太玄之处。鉴赏这是一篇历来传诵的名作,构思新颖,表达精灵,巧妙 运用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凸显陋室 “ 不 陋”。文章以山水引起陋室,以仙龙引出主人,主人的馨德是 全篇主题。“苔痕”二句描室中景,“谈笑”二句写室中人,调、 阅、丝竹、案牍叙室中事。扯出诸葛庐、子云亭,为的是熔古铸今;引

7、孔夫子 “ 何陋”之言,还有潜藏未出的 “ 君子居之 ” 的一层意思包含其中,与开头 “惟吾德馨”前后呼应。小小篇 幅,无法不备,完美地表现了陋室主人志行高洁、安贫乐道 的志趣,也反映了主人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思想。全文仅 81 字,短小精练,清新别致,极有特点。妙评陋室之可铭,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 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末以“ 何陋”结之,饶有逸韵。 清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 稍变。起以山水喻引,则来不突;末引古结,则去不尽;中 间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层次。末引 “何陋”之言, 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 清 李扶九原编、黄仁黼重订古文笔法百篇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