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三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875987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三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三篇篇一【学习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教学重、难点】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板书课题,读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3、指名分节朗读。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

2、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研读证据,探究过程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

3、一块大陆上。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五、布置作业1、黄冈第8课2、同步阅读【板书设计】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无意发现产生奇想寻找证据引起震动【教后反思】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

4、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

5、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

6、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篇三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过程:一、引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

7、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问题:(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五、复述故事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六、交流地理知识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