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869602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企业会计制度(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企业会计制度导读:规章制度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篇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在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处于战略核心地位 其中,对财务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企业所面临 的重要课题。施工企业主要依赖工程项目建设生存,项目管理水平相 对于公司治理水平对企业的风险控制更具决定意义。因此,笔者拟就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施工企业财 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构建措施。一、财务风险的涵义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 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 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

2、某个环节的问题,都 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又可能给企 业带来意外的损失。风险的大小和收益的多少是成正比关系的,高风 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二、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目的目前,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 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 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 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 施工项目到手后经营风险极大。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偶然性的 不可预见因素出现,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

3、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随 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主体的法人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业主 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了风险抵押或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数量,越来越多 的业主要求履约保证金用货币资金支付,这样又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 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工程结算按比例付款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又会积压 一定比例的应收工程款等等,最终都凝聚成财务风险。施工企业面临来自上述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建立和完 善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总体来看,按照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 因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因素1、建设工程主材、辅材、周转材与人工成本持续快

4、速上升目前,施工企业普遍缺乏剔除成本变动风险、锁定无风险的经营 收益意识。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成本的巨大波动对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 效益的持续性和可预测性是个巨大挑战。现行的固定总价合同或固定 单价合同,将成本上升的压力与风险完全转嫁到了施工企业自身。而 作为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施工企业,在承揽工程以后进行专项工程承包 或劳务分包时,由于工程被分割后工期相对短暂,又大多以现行的市 场价签定分包合同。2、环保要求日趋严格施工企业为文明施工付出的额外成本正在不断加大。一是文明施 工费用开支不断加大。仅就项目临时驻地来说,动辄就要花费数百万 元。其它诸如施工围挡、工程洒水车、形象建设等都费用不菲。为了 保持工

5、地的整洁,还要另配文明施工小分队,人工费用每天都要发生。 二是影响了工程正常的工期进度。近年来,施工中造成的噪音、扬尘 等污染问题,正成为市民投诉的重点,自然也是政府治理的重点。夜 间施工要经过专门的申请,而且要受到严格的噪音监控。出土作业只 能在夜间进行等等,打乱了企业正常的工期计划。3、价格、货币政策、利率和汇率的影响施工企业大多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当前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持 续的加息,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筹资难度,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 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资本成本,负债利益成为企业沉重负担。对于具 有海外承包业务的施工企业来说,大多以美元结算。由于美元的持续 贬值,正承担着巨大的汇兑损失。4

6、、各种偶然因素的巨大破坏作用这主要是指工程建设中地震、火灾、食物中毒、爆炸等突发事件 对人员安全和构筑物质量的影响。对施工企业来说,一起安全事故或 质量事故,就有可能给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拥有资质是施工企业 承揽工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一旦因各种偶然因素造成重大事故,则 有失去后续承揽工程资格的可能。企业内部微观环境因素1、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目前,施工企业的财 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 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决策失误使承担的工程建设不能获得预期 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2、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

7、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建筑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中标的难度正在不断 加大。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取得工程项目中标权,扩大市场占有率,往 往答应建设单位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如垫付工程款、滞后结算时间等, 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 直至成为坏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3、财务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也是 不完全的。企业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所依据的会计报表、财务 分析、经营分析、市场分析等信息都只可能尽量接近真实情况而不可 能完全反映事实,管理依据的不可靠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这时, 大量的判断也决定了财务

8、风险的存在。四、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构建措施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合理承接工程任务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 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施工企业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全面考虑风险 成本,正确理解招标文件,把握业主的意图和要求,从企业自身实力 和项目投资盈亏预测中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度,最后决定是否投标以 及以何种标价投标。实行资金统一调度管理,拓宽筹资渠道1、统筹资金预算年初,施工企业根据新上项目和施工生产需要,统一编制资金预 算计划,指导和调节日常的资金管理工作。在资金预算编制的过程中,

9、要坚持全局性、系统性的原则,机关管理预算与项目预算结合的原则, 编制的预算既能保证机关管理层正常经营的开支,又能满足现场施工 生产的需要。2、统一调配、市场化运作在资金运作上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充分发挥资金规模优势, 满足发展需要。融集各工程项目富裕资金,把上交款由原来的年末上 交改为按业主拨款的一定比例定期上交,由公司统一调度;按市场化 运作,可以采取收取资金占用费的形式,谁使用、谁支付资金占用费, 这样不仅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保证了工程项目资金的正常周转 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加强成本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1、科学管理,优化项目施工流程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

10、合同工 期、施工现场条件、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先进、经济合 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 要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2、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要根据所选定的施工方案,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责任成本按 照“指标分解-指标控制-指标考核”三个环节进行分解,层层分解到 队部、班组、个人,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中 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间接费用等重点项目的监控,把成本费用 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3、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制度建设,重视过程控制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企业内部控制 制度,树立工

11、程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的管理理念。制度 制定后,关键还在于严格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健全,不能让制 度流于形式而成为摆设。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 制,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合同签订评审,重视索赔条款设定首先,要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合同签订前, 企业各相关部门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现 出,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其次,应积极争取运用合同自身 具有的保证性条款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最后,要重视分包合同的 签订。及时办理竣工结算,降低外欠款风险1、及时办理竣工验收,加速竣工工程款回收在工程后期,大多数建设项目资金紧张,若不能及时结算,

12、业主 则不会再拨付工程款,拖延的时间越久,外欠款的风险也越大。所以, 施工企业一旦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后,就要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 制工程竣工决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对于设计 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原因而发生的材料倒运 费等费用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确保取 得足额结算收入,加速竣工工程款的回收。2、根据施工合同做好工程的索赔工作索赔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常见的社会现象,是一种以合同和法律为 依据、合情合理的签证认可行为。当工程施工中出现合同内容之外的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引起工程发生事故或拖延工期等情况时,施工单 位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认真分

13、析,提出索赔申请,追补损失。加强会计基础上作,提高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 的工作失误都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所以,从企业来讲,应 不断强化会计基础上作,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增强参与经 济决策和经济活动分析的能力,能够透过经济活动现象看本质,及时 准确捕捉财务风险的信号并向管理者进行反馈,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 防范和规避。【篇二:最新施工企业会计制度】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一、总说明为了统一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 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 律、法规,并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施

14、工企业会计核算 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施工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 执行本办法。二、补充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会计科目的设置1、本办法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周转材料”、 “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摊销”、“临时设施清理”、“工程结算”、 “工程施工”和“机械作业”科目。2、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施工企业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 和工程合同费用分别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核算,本办法对其核算内容进行了补充。工程施工合同预计损失准备 通过在“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下增设“合同预计损失准备”明细科目 核算。3、施工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拨付所属资金”、“上级 拨入资金”和“内

15、部往来”等科目。补充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1233 周转材料一、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库存和在用的各种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 或计划成本。周转材料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多次使用,并可基本保 持原来的形态而逐渐转移其价值的材料,主要包括钢模板、木模板、 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二、本科目应设置“在库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和“周 转材料摊销”三个明细科目,并按周转材料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 明细核算。采用一次转销法的,可以不设置以上三个明细科目。三、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周转材料、 施工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周转材料、 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周转材料等,

16、以及周转材料的清查盘点,比照 “原材料”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四、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周转材料采用一次转销、分期摊销、分次摊销或者定额摊销的方法。一次转销法。一般应限于易腐、易糟的周转材料,于领用时一次 计入成本、费用。分期摊销法。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期限分期摊入成本、费用。分次摊销法。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次数摊入成本、费用。定额摊销法。根据实际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和预算定额规定的周转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确认本期摊入成本、费用的金额。五、领用、摊销和退回周转材料时,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账务处 理: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计入有关的成本、费 用,借记“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按其全部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